浅谈颈椎病损手术技术的发展论文_张斌超1,郝素红2

浅谈颈椎病损手术技术的发展论文_张斌超1,郝素红2

(1商洛市商州区人民医院 陕西商洛 726000)

(2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西安 726000)

【摘要】整理、理解颈椎手术的发展,探讨各项技术的特点,提高并发现新的研究方向。通过临床实践、电子资料阅览、科室经验交流、翻阅近年来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护理资料,总结颈椎技术的艰难历程,不同技术的产生条件和其临床意义。在即可恢复颈椎稳定性、保护神经、为进一步治疗及康复训练争取时间的指导思想下综合、个体选择这一矛盾手术抉择理念应该引起注意,且不断完善金属固定材料的性质及可塑性应该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颈椎;手术方式;技术;理念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331-01

颈椎病已成为常见多发疾病,并由于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外伤性颈椎病损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致死率也逐年增高。发病机制多为颈椎不稳导致的伴或不伴神经损伤,从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中外伤性颈椎滑脱是常见类型,上位颈椎的外伤性滑脱可能是致命的,下位颈椎滑脱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四肢麻木、单侧疼痛等)。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快速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为神经功能恢复和后续康复治疗赢得时间和机会的有效方法。目前比较成熟和认可的术式,分为颈前入路和颈后入路两大类,各有优劣。下面就两者的各自发展和优劣、适应症做一简单讨论。

1.颈前入路术式

自1955年Robinson首先提出颈前入路及自体植骨以来,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肿瘤、炎症和脊髓型颈椎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但其早期并发症突出,发生率约为13%~30%。

1.1 皮质骨螺钉及松质骨螺钉技术

单纯的螺钉技术可使滑脱、骨折的颈椎获得较强的稳定性,操作比较简单,对于连续多节段适用,但对于颈椎的生理弯曲和保持椎间盘间的生理高度没有很好的效果,术中容易损伤或加重受损神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康复训练不能及时的进行、自体植骨融合不好。

1.2 颈椎钢板系统技术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师临床的不断探索,针对相关并发症(螺钉松动、滑脱、断裂、食管瘘)的发生原因(操作者技术经验、材料的质量问题、术中的操作及暴露、螺钉的进入角度等),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解决方案。

1.2.1 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 该技术主要优势体现在对于长期卧床、病情较重、时间较长的患者,能够很好地争取即时颈椎稳定和早期康复锻炼的时间。尤其对于多节段损伤后的颈椎不稳,有着坚强的内固定能力。在此技术中Bohler首次提出的Qrozco H型、Morscher钛空心螺钉钢板系统,更进一步完善此技术的选择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Caspar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 此技术原则为直接、彻底的减压并重建病变节段的稳定,对于涉及颈椎椎体部分或次全切且需植骨融合的病例,尤其两个节段以上的融合,有着明显的优势。相比经典的Smith-Robinson法、Bailey法及其改良的单节段术式方法,其可操作性更强,术后对于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盘的生理高度都是很好的保证。术后即时较强的稳定强,使得外固定的要求大大减低,在简单颈托的辅助下可早日(2~3天)锻炼,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2.3 ORION钢板系统 对于自体植骨融合术后的假关节发生率达26%的严重并发症来说,该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操作简单、安全、解剖及操作视野开阔,掌握好螺钉的深度和进入方向即可。对于避免神经、气管损伤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适用于颈椎外伤、肿瘤、退行性变所致的滑脱。

1.2.4带锁钢板系统 该技术基于对于螺钉或钢板松动及食管瘘并发症的改进而成,操作者需严格解剖操作节段、注意钢板、螺钉位置(两侧颈长肌为界,保护椎动脉,对于上段颈椎滑脱问题)、螺钉完全锁定(不能超出钢板平面和进入椎间隙)。技术要求比较高,必须操作者就有加强的解剖能力、操作能力、团队的合作效力、术后的护理得当。优势为减少了食管瘘的发生。

2.颈后入路技术

颈椎后入路解剖简单、能够快速到达操作区域,其在生理曲度的原始作用力下,对于一些颈部短胖的患者、伴脊髓损伤者、修复节段性比较多的(大于3个以上)以及下路颈椎病损(C4-C7),能够使脊髓自然、间接的得到减压作用。是颈前入路很好的补充。

2.1 棘突钢板和Luque棒技术

经典的颈后入路技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其材质和固定位置的限制,使得术后生理曲度的维持不能持久,固定的有效性减低,且容易造成脊髓狭窄,术中损伤或加重受损神经。

2.2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钛棒)内固定术

具有代表性的为AXIS系统,适用于需要后路减压的中段颈椎骨折、脱位。由于其短节段固定,可最大限度的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及单节段的稳定性,更有利于自体植骨融合,术后仅需简单的外固定,可早期活动(术后2~3天),从而大大增加了术后护理的质量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严格、规范的的技术要求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技术要点:(1)螺钉进入点,一般为侧块1/2mm;(2)螺钉进入方向,后内侧指向前外侧,于矢状面成10°。

颈椎病损的技术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临床不断总结的结果,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每一技术的特点、适应症,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独特情况作出选择。诚然,各技术仍有不足,仍需发展,但自体植骨、即可恢复稳定性、减压保护神经、争取早期康复是不变的目标。在当前技术环境下综合、个体选择这一矛盾手术抉择理念应该引起注意,且不断完善金属固定材料的性质及可塑性应该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绍贤,陈志军,梁显球.前入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的临床特点及疗效[J].中国进修杂志,2009,32(8):37-39.

[2]李洪伟,李坤,李辉南,张旭.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009-5551(2007)10-1164-03.

[3]曹师锋,贾连顺.颈椎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J].中国骨科杂志,2000,20:500-503.

[4]管凤增,陈赞,凌锋.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0):588-590.

[5] Ames CP,Bozkus MH,Chamberlain RH,et al,Biomechanics of stabilization after cervicothoracic compression-flexion injury,Spine,2005,30:1505-1512.

[6]陈明见,梅芳瑞,张正丰.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界面间螺钉固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6):416-419.

[7]胡峰.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你骨折1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1674-0742(2012)05(a)-0005-02.

论文作者:张斌超1,郝素红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浅谈颈椎病损手术技术的发展论文_张斌超1,郝素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