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样的——议论应如何看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资本主义论文,议论论文,应如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种议论实际上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究竟怎样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是一个老问题了。1978年11月11日的《贵州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一个座谈纪要,大标题是:“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据说,这是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我国报纸第一次明确点出“姓社姓资”这样的争论命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差不多每一项重要举措的出台,总有人指责是搞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更多的人是产生这样的疑惑。差不多每一项重要举措的出台,总要伴之以“姓资姓社”的争论。
首先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犹如一石击水,引起冲击波式的层浪,许多人认为这是否定农业集体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对外开放、办经济特区、办三资企业,也是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指责这是引进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的一套,走资本主义道路。开放集市贸易,实行市场经济,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更被指责为搞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是上述一系列指责的总汇和概括。需要指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指责,不仅国内存在,国际上某些所谓的社会主义者,也发出了这种指责。这就提醒我们,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们要明确地讲,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具体实现。同时,我们还要自豪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在这个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又丰富和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吸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文明成果,主要是市场经济机制,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我们还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的发展,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对于这些经济现象,有些人认为是搞资本主义。我们明确地讲,这些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突破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不但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了社会主义。
很明显,问题的焦点在于怎样理解、怎样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不但深刻地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也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邓小平同志一再阐明,社会主义有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这两条根本原则,也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就是这样论述这个问题的。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答美国记者问时,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他说,“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这里作一点解释。所谓社会财富,首先和基本的,就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实际讲的就是公有制。因此,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两条根本原则。
为什么说,两条根本原则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呢?
首先说所有制。马克思阐明,社会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和345页)这是马克思1847年著作中的观点。在《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又进一步阐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实行“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阶段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首要的决定因素就是生产关系,是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社会的本质是相对于社会的现象而言的。观察一个社会,首先看到的,是它的现象,无非是人群,是人们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人们的生活现象(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但这个社会中人与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现象是由什么决定和支配的,这些才是这个社会的本质问题。这个本质就是这个社会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所以,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是属于社会本质范畴的,是形成某一社会的“独特的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也是这一社会形态区别于另一社会形态的首要因素,当然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首要一条。
看一看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情况。原来,我们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99%以上。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逐年有所下降。目前,公有制经济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只占百分之十几,而且,关系到经济命脉的都是公有制经济。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都是说归公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1页)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看,公有制经济都占主体地位。还要看到,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而出现并存在发展的。这些经济成份的发展,归根结蒂,是加强了公有制经济。
下面讲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同上第123页》)他又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同上第364页)邓小平同志不但把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而且阐明,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这“不同的特点”显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目前,我国社会总的状况是,在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基础上,又于1995年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全国的贫困人口已由当初的2.5亿减少到6500万。全国广大人民的收入都有明显增加,大部分人已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部分地区的群众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可以这样说,我国人民已经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扎实实地跨了一步。正是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无庸讳言,我们社会在大多数人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差距也拉大了。特别是出现了高收入高消费现象,居然人数很少,但影响却很大,引起社会关注,成为热点问题。有人认为,这就是两极分化。其实,两极分化是剥削制度下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剥削制度下,一小部分剥削者越来越富,社会大多数人被剥削,越来越穷。正如马克思论证的那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在无产阶级一极,则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贫富差距拉大(从总体上讲,是收入普遍有所增加前提下的收入差距拉大)等同于两极分化。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对这种现象可以熟视无睹。
总之,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还是搞两极分化,这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这两条来衡量,我们的社会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说我们的社会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根本错误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既不懂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没有认真分析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
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很重要,又有难度。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混乱。特别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一些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说成是资本主义,加以限制、排斥、铲除。对有关的人,则进行批判斗争,既伤害了不少人,也损害了社会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从方法论角度看,“左”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其最大失误是没有抓住本质区别。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命题本身,就有拨乱反正的意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从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角度看,从市场经济机制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没有多大差别,有些则没有什么差别。再加上我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接触又不多不深,我们对资本主义的了解很不够。而社会主义又正在实践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很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如果方法论不当,就很容易陷入误区。我们要善于从本质上对这两种社会形态加以区分。
在肯定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同上第111页)针对经济犯罪等腐败现象,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3页)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战略,竭力想使我国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以上这些都提醒我们,要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此,除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外,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对收入差距拉大、腐败现象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