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托盘标准化在物流供应链的作用和推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托盘论文,供应链论文,试论论文,作用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中国物流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性投资和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日益活跃,中国在成为一个世界上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同时,必将成为一个物流大国。
然而资料表明,中国物流营运的成本相对于GDP的比率却居高不下,由此让国民经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也造成了各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以2000年为例,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总量的21.4%(超过2万亿元),而美国该支出占CDP总量的9.0%,日本为8.7%,德国为5.7%,法国仅为5.1%。如果物流成本降低1到2个百分点,将产生社会效益1000到2000亿元。2001年,我国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平均每年为1.6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业企业平均为2.8次,而日本企业平均高达15次以上,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公司更是高达20到30次。
另外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位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指标仅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在严峻的现实和数字下,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正在遭遇瓶颈之痛。
2 造成中国物流营运成本高的原因——物流的非标准化
我们再从物流成本构成进行分析,物流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库存费用,(2)运输费用,(3)管理费用(包括信息系统)。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管理费用相对于物流发达国家而言,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而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则是导致中国物流高成本的真正原因。可见,如何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加速周转将是改变中国物流现状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在考虑如何有效降低库存的时候,其实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提高周转率。从物流链的通链来看,其间每一个个体运作都是相对高效的,通过企业自身的内部改造来提高周转率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任何一个企业自身指标的进一步提高,比如周转率、库存量的改善将只有借助于外部资源的整合和整个物流链的协调来实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物流链通链的标准化程度。
虽然,我国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部门对于物流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但由于中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经济发展过于迅猛,以及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和有效衔接,协调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等等,这些造成了中国的标准化工作的很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如上海、广东地区的需要。
为此,2003年12月,全国政协在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的《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特别提出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建议要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报告引起了温家宝总理、黄菊和曾培炎副总理的高度重视。2004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由此可见,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重点关注的问题了。标准化的建设问题也成为了企业降低成本,要回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
3 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在“托盘”
在物流标准化体系中,主要区分为基础性标准和信息化标准两类。基础性标准主要包括:集装器标准、货架标准、运输设备的箱体标准,单元货载包装尺寸标准以及其他装卸设备的标准等等。以上这些物流系统标准是构成一个顺畅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基础保障和前提。
然而,我们可能立刻会遭遇到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哪一个标准应该被优先确认。
判断一个优先标准的标准,首先看这一物流元素是否会贯通全链,而且相对易于确定,标准分歧相对少,尺寸相对单一。其次看优先优化这一标准是否能够为全链带来最优化的利益。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可以做出结论,集装设备贯通全链,作为整个物流体系的载体,是连接各种标准的纽带,它的标准相对单一,所以集装设备标准化的优先确立将最终带动整个物流链体系中其他元素的标准化建立,也能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和成本节约。
中国已经完成了集装箱的标准化,然而一个同样重要却被我们标准化建设所忽视的物流集装元素,就是托盘。托盘(英文,pallet)它是为了便于货物装卸、运输。保管和配送等而使用的,由可以承载若干数量物品的负荷面和叉车插口构成的装卸用垫板,被物流世界誉为“活动的地面”、“移动的货台”。
托盘是物流产业中最为基本的集装单元,它随着产品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和用户之间流通,它的使用贯穿了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在一些西方国家,它甚至出现在大型超市的货架上,起到商品陈列的功能。当然,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另外,它与产品生产线,产品包装、叉车、货架、公铁路运输车辆、轮船、集装箱和仓储设施等许多方面均有较为严格的尺寸匹配关系。因此,托盘标准是物流产业最为基础的标准,托盘标准化是托盘作业一贯化的前提,因为托盘的规格尺寸是制定货架,运输车辆及集装箱等物流设备规格的依据。因此,托盘标准化是提高托盘系统效率的必要条件,托盘标准化必须先行,其他设备的规格才能协调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然而,现阶段中国托盘使用的实际情况是,托盘使用单位往往根据自己产品的包装设计、订制托盘、而托盘制造商则是有订单就生产,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我国现有托盘规格混乱,难以统一,以托盘为基础的商品单元是物流系统中最主要的作业单元,由于商品及其包装大小各异,以致承载商品的托盘规格也参差不齐,托盘规格混乱(多达几十种之多)装载商品后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单元。托盘规格和运输车辆、仓库、集装箱等不配套,致使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都较低,同时还使无效作业增加,速度降低、成本上升,影响f物流的效益和竞争力。小小的托盘及其规格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物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瓶颈。1960年,日本就出现了有近千种规格非标准托盘的情况,致使其在托盘标准化方面尝尽苦头,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具体而言,标准化的托盘运输的好处在于:首先,能够大大加快货物的装卸速度,通常需要3个小时装卸时间的传统人工装卸在运用了标准托盘和一些机械化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仅用20分钟就可以完成。由于装卸时间的缩短所带来卡车等待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卡车的利用率也会大大提高。其次,对于二十吨的货车装卸而言,人工成本的节约每年接近100元人民币。此外,带有托盘的货物在配送中心内的处理速度也会加快。再有,由于托盘免去了人工搬运的劳顿,也减少了产品的损耗和工人人身安全的隐患。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托盘的拥有总量是衡量这个国家物流现代化运作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托盘拥有总量约为15亿~20亿个,人均占有7~8个;日本的托盘拥有总量已接近10亿,人均占有4-5个;韩国国内托盘的应用状况与邻国日本相似,拥有总量也非常大,人均占有1.1个;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托盘化运输应用也非常广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托盘拥有量的差距很大,据有关行业组织调查,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托盘拥有总量保守的估计约为5000~7000万个,根据这个统计,即使每年以2000万个托盘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底我国托盘拥有总量也不过1亿个左右,人均不到0.1个。
4 推行托盘标准化的难点
其实托盘标准化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达到托盘的共享共用,从而实现商品的快速周转和物流成本的下降。虽然物流链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托盘标准化的意义所在,然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合理的解释在于:
(1)首先中国政府迄今并没有一个强力推荐或者强制确立的一个托盘标准
针对现有的国际6种ISO托盘标准规格,即1200×800mm,1200×1000mm,1219×1016mm,1140×1140mm,1100×1100mm和1067×1067mm,我国政府并没有明确其中的哪个标准规格是强制执行的托盘标准,但是如果让6种标准同时成为中国的物流标准又显然不可能的。迄今为止,我国托盘标准的修订工作尚未进行,目前物流学界推荐的两种标准分别是:1200×1000mm;和1100×1100mm。
如果我国选用1200×1000mm托盘国际标准作为我国的国家标准,那么普遍采纳或广泛接受1200×1000mm国际标准的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芬兰、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九个与我国大陆平均贸易额处于前15位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将是我国可能的合作伙伴。
如果我国选用1100×1100mm托盘国际标准作为我国的国家标准,那么普遍采纳或广泛接受1100×1100mm国际标准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与我国大陆平均贸易额处于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将是我国可能的合作伙伴。
(2)我国仓储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的有限
托盘的标准化的真正目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是为了方便货物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能够更快更便利地传递。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机械化的传递在某种程度上是依赖于仓储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来实现的,例如:现代化的卸货桥、货架、铲车等等。这样的设备在中国现有的许多地区是无法实现的。另外,小规模和零散的运作业态和配送体系也是制约标准订立的一个方面。然而随着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公司的快速成熟,现代零售业的快速整合,扩张和大规模的完善的配送中心的建立,托盘标准化及其共用的需求在进一步的显现出来。
(3)现有托盘的沉淀资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日益增大,企业就其自身而言转换成本太高
虽然中国的绝大部分的企业所用的托盘是木制的,数量占总量的92%,其成本介于60~90元。塑料托盘用量占到总量的8%,其成本约在250~350元之间。但对于一个托盘保有量在几千至几万的企业而言,这样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每一个企业都会很本位地希望自己所拥有的托盘尺寸就应该是托盘的标准。一旦被认定自己现有的托盘不是标准化的托盘,企业就其自身而言很难做到注销自有的非标准托盘,重新购入标准化托盘来满足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整体优化。
(4)对于托盘标准化所能带来的益处的认识依然有限
托盘的标准化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完整而漫长的物流链的国家而言,他所能够带给供应链的累计成本节约是巨大的,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企业和个人能够量化的,清醒的认清其间的宝藏。
(5)谁是英雄,谁来推动
物流链成本的节约是通过对于物流链各个环节上的参与各方的协调和改造来实现的,除了政府的推动之外,又有谁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来协调各方呢?又有谁能够科学合理地将物流链整体的成本节约有效地配置到物流链的各个环节上去呢?又有谁愿意为启动所带来的亏损来买单呢?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物流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托盘共用系统要依靠规模效益。根据日韩的经验,100万个托盘即需1亿多元人民币,日韩系统规模约有500万个托盘。这也就是说,在中国要建托盘共用系统至少要投资5亿元以上,并且还必须耗时数年(一般3至5年)建成网络系统,这时才能获得效益。但一旦开始获得回报,将有稳定和良好的利益。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投资大、短期无回报,但是却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长期稳定经济效益的项目。
5 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具有的经济价值
面对托盘标准化的瓶颈和解决的难题,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在主要的交通枢纽如港口码头,公铁路货运站和各类大中型的批发交易市场周围,建起了物流托盘的回收、租赁服务站点,构建了非常完备的托盘共用系统,并相应成立了国家或国际行业协会,负责托盘的协调与管理,如欧盟就成立了总部设在巴黎的欧盟托盘协会。其中,澳大利亚得益于太平洋战争,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托盘共用系统的国家。上个世纪30年代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首先使用托盘来运输军用物资,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并在澳成立了联合物资搬运持续委员会(Allied Materialsh andling Standing Committee,AMHSC)。二战结束后,1946年澳政府利用美军留下的军用‘托盘和设备建立了联邦搬运设备共用系统(Commonwealth Handling Equipment Pool,CHEP),1949年澳政府在自由党的领导下决定将CHEP私有化,1958年将其卖给了Brambles集团。在Brambles集团公司的管理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CHEP成为南半球最大的托盘营运公司。目前CHEP有7700个员工,在全球44个国家设有500多个服务中心向50万个制造商和零售商提供服务,每天要搬运250万个物流设备,发送、回收、维护、清洗和循环利用2.55亿个托盘和集装箱。
这一由发达国家通过多年的摸索并最终建立起来的托盘共用系统实际上是指成立专门的托盘运营公司,大批量运作经营统一规格的托盘,在一定地域或一定范围内建立托盘回收网点,负责托盘的统一维护。托盘使用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运用托盘把货物送达最终目的地后,将空托盘返还就近的回收网点,并支付必要的租金。使用托盘的企业不必购买大量托盘,免去了存放,管理和维修托盘的麻烦。研究表明,托盘共用系统能够节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托盘需量,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
第一,企业不必每年再将大量的资金花费在托盘的购买、存放、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上。
第二,可以提高每个托盘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和物流资源。
第三,可以有效地实施托盘的一贯化作业,提高托盘化货物运输比率,并且有利于标准托盘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可以高效和集约化地回收空托盘,进一步节约回流物流成本。
第五,可以有效地推广物流应用新技术,如RFID,并推动与此相关标准的建立。
第六,能够在集中采购托盘的时候获得到更大的权利,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并与所有参与者共享利益。
第七,能够有利于采用更专业、更耐久、更具经济价值的托盘设计来满足物流链通链的需求。
6 托盘标准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1 改善供应链,降低总的营运成本
正如以上所述,托盘的共用系统的建立,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托盘的共享租赁系统在物流链中的建立,将直接改善物流周转率的提高,推动其他相关物流标准的出台和完善。同时也会使得空托盘的回收更有效,节约与此相关的运输成本。
6.2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托盘的共用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将会使得托盘的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木材缺乏,需要依靠进口的国家而言意义是巨大的。
另外,研究趋势表明,塑料托盘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上升趋势之中,CHEP在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之后,已经为中国的托盘共用系统度身定造了坚固耐久的,并可以回收环保的塑料钢加固托盘,而事实上由于塑料托盘其特有的化学物理性质加上独到科学的设计,CHEP塑料托盘的使用寿命将是中国现有流通的木质托盘的5倍,所以和木质托盘相比塑料托盘的实际使用成本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由于在现有的系统中,企业在不得不自己拥有托盘来满足生产,出于木质托盘的采购成本和对于现金流的需求远远小于塑料托盘的考虑,我国现有需求依然绝大部分是木质托盘,并以年均2000万个的速度在递增,而一棵成材大树最多只能制造6个标准托盘。 如果建立托盘共用系统,促进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托盘在企业间流通,减少木质托盘的使用数量,就既能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能降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
6.3 有利于改善物流服务质量
由于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以及相配套的机械自动化的运作流程大大加快了物品在物流渠道中的流动速度,因此也缩短了商品对于零售业的补充响应时间。
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在减少了许多人力搬运的同时也减少了流通过程中商品的损耗和遗失。
6.4 增进双边和多边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由于现阶段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更多地扮演着外包生产者的角色,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强大的驱动力。然而由于中国托盘现行的规格混乱,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麻烦,往往是中国的供货商不得不临时向中国的托盘供货商紧急采购一批符合境外采购商所要求的托盘以供出口之用。虽然东亚多国和欧美多国所采用的托盘标准不一致,然而一个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进出口利益集团的标准的订立将有效地促进中国和某些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关系。
6.5 标准化的托盘运输有益于改善车辆超载的问题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标准化的托盘共用体系必然会加速货物的托盘化的运输、托盘化的运输多少会影响车厢的利用率,然而这却从另一方面多少抑制了车辆超载的问题。另外,托盘化的运输,机械化的装载,大大提高了卡车的利润率,也同时减少了投入营运的卡车数量。这将有助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
7 托盘标准化中政府的作用
对于托盘标准化建设的项目,由于它的社会经济意义巨大,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7.1 尽快修订我国托盘标准与质量规范
托盘标准不统一,质量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我国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因此,要尽快修订托盘标准与质量规范,保证托盘回收与租赁工作能够有效推进。
托盘共用系统需要多方的配合,协调难度大,所涉及的行业和部门会给予怎样的支持?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此事已经时不我待。中国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关系到物流现代化水平,现在系统建立已到关键时刻,延误时机将会造成更多困难和更大损失!因为更大的非标准化托盘的沉淀资产不仅将来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很可能在未来转变成为物流标准化改革的巨大阻力。
7.2 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在物流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托盘的广泛应用,往往都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为推进物流标准化,提高托盘应用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不但为制定和推广托盘标准提供大量经费,而且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与扶持措施,我国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和其它物流技术一样,联运平托盘的标准化与社会化应用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是应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托盘标准化和社会化应用的研究。
二是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大力加强托盘标准化和社会化应用方面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三是考虑到建立托盘共用系统投资回收期较长,注入资金量较大,并且有一定经营风险,但社会收益较高,政府对其除了应作为先导性服务产业给予补贴性支持外,在投资贷款方面也应当有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
7.3 启动试点工作
政府作为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理念的倡导者,可以和像CHEP这样有实力的托盘共用系统企业一起,分别在1-2个托盘使用量和回收量都较大的工业园区或批零中心,建立托盘租赁服务站点,负责各自标准化托盘的租赁,回收、维护和更新、开展试点工作。并可以用成功的事实来教育对于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仍然有怀疑的企业。
8 托盘标准化制定中的几个考量
8.1 现有的最强音
托盘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快速消费品行业被普遍使用,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最普遍被采纳的标准是1210(1200×1000),使用这一标准的企业也均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几个参与者,如可口可乐,宝洁、联合利华等等。在其他的使用行业中托盘标准极度混乱,然而1210始终是现实存在的最强音。
8.2 国际标准的参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已于2003年对IS06780《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标准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六种托盘国际标准。尽管全球六种托盘标准规格共存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究其根源,IS06780中的每种规格都有着不同的来历,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集团利益在托盘标准问题上的矛盾反映。所以,短时期内几乎难以做到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标准。无论如何,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为中国托盘标准化工作大大的缩小了范围。
8.3 国际贸易关系和不同利益集团间的权衡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国家利益集团都希望其他国家采用自己的托盘标准,以便于本国的货物能够充分利用他国的物流设备和设施,低成本顺利进入他国市场,而又不愿意为其它国家因改变托盘标准,进而改变产业标准分担任何代价。因此,托盘国际标准历来成为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谈判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建立起托盘标准的国家在建立自己的托盘标准的时候只有审时度势,依据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的托盘标准的眼光来谨慎选择中国的托盘标准。
8.4 供应链中各角色的影响力对比和转变
托盘的流动是贯通物流链的全链的,所以物流链全链中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有权利发出各自的声音。然而在物流链发展的不同成熟阶段,每一个参与者说话的声音是不同的,完全有理由相信,最终,中国越来越成熟的零售商的声音将盖过其他相关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