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论文_徐玉龙

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 邮编831500

【摘要】 目的 对我院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征进行讨论。 方法 对1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观察雷尼替丁药物治疗结果。 结果 在16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的病例数为25例,命名为研究组,其余135例为幽门螺杆菌Hp(+),将其定义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多发溃疡数及复合溃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腹痛(90.2%)、胀气(92.3%)、嗳气(93.8%)、呕吐(93.1%),均优于研究组。 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感染和阳性感染的疗效对比结果发现,阴性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办法,效果不显著,提示治疗前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不能盲目用药。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患者十二指肠黏膜破坏的消化性溃疡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各种继发性疾病,甚至会造成肠癌,威胁患者生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较密切,值得高度重视。在十二指肠溃疡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占据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该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因素。然而,有学者发现,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人群中,还是存在着幽门螺杆菌隐性感染,对于这部分感染病例的研究分析,则有助于针对性治疗的发展。因此,对比分析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西医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感染与阳性感染之间的疗效对比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将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进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阴性感染与阳性感染的相关性,并使用常规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160例患者年龄在20-74岁之间。其中,男性患儿87例,女性患者73例。通过实验室检查后,160例患者中,总共有25例患者HP检测结果阴性,命名为研究组,其余135例为幽门螺杆菌Hp(+),将其定义为对照组。

1.2检测方法与疗效判定

胃镜检查: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内镜下溃疡被定义为>3min的粘膜损害,且具有基底部。

幽门螺杆菌检查:常规作胃窦活检2块,同时取胃体组织1块,活检样本行快速尿素酶检查及病理学检查。部分快速尿素酶阴性患者进一步行C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或C14呼气试验任意一个为阳性定义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渍病。所有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则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馈疡。

根据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情况,并依据实验室判定结果,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在同等环境下,不会出现各种典型症状,腹痛、腹胀等消失,患者没有出现不适感,为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与痊愈者相比,其症状好转在80%以上,实验室诊断显示患者接近正常为有效;患者未达有效标准,检测数据结果显示病症依旧存在,实验室诊断结果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即为无效。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每日给予雷尼替丁,剂量为每日0.6~0.8mg/kg清晨顿服,疗程为2周。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GraphPadPrism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组间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内镜下观察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位于球部的有123例,降段的有5例,位于球降交界的有1例;而研究组患者溃疡位于球部的有23例,位于降段的有1例,位于球降交界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溃疡多发的有96例,研究组溃疡多发的有13例。对照组为复合溃疡的有66例,研究组为复合溃疡的有8例。对照组有食管炎的为13例,研究组有食管炎的为3例。对照组有巨大溃疡的6例,研究组有巨大溃病的2例。内镜下发现有反流的患者为5例,其中研究组中有1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组相比,溃疡部位,巨大溃疡,食管炎及反流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多发溃疡数及复合溃疡数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病理变化检测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重度炎症的患者为14例,研究组中有重度炎症的为1例。对照组中伴有肠化或非典型增生的有13例,研究组中伴有肠化或非典型增生的有1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重度炎症,肠化或非典型增生方面,研究组发病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治愈率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对照组在腹痛、胀气、嗳气及呕吐症状治愈率方面均优于研究组。见表3。

3讨论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阴性或阳性组患者出现腹痛的症状比例几乎相差无几,基本没有数据上的明显差异。但一般研究认为,因服用的非留体消炎药药物本身具有止痛作用。患有阴性组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出现腹痛症状的比例应该比阳性组相对低一些。造成这种差异是否与调查样本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阴性组幽门螺杆菌相比阳性组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具备更高的出血率,虽然在统计学数据上没有明显差异。而一些报道指出,相对阳性幽门螺杆菌溃疡,螺杆菌阴性溃疡更易于造成出血现象。此外,还有一部分文献指出,出血性溃疡其实幽门螺秆菌感染率也是较高的,只是因为检测手段原因导致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较低而已。因此,在患者停止出血1月后再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补救检测是没有意义的。但具体的研究结果,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对比证明和研究才能准确的的得出[1]。

已经有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病发生率并不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毫无关联。目前,随着全世界对幽门螺杆菌的积极控制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一直保持低走趋势。这标志着,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也在呈现下降趋势,这也就间接地提升了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与阴性感染引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上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目前有部分医院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依旧依照常规治疗方式,没有注意到发病的原因。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证实,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相改善情况良好,其疾病控制的较为理想,腹痛(90.2%)、胀气(92.3%)、嗳气(93.8%)、呕吐(93.1%),各种症状的治愈率均要好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感染患者,这也证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患者作用显著,而阴性感染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2]。

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如果凭经验给以根除疗法,在没证实有感染时,就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是不正当的。现阶段,电子胃镜的使用推动了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水平,今后我们可使用电子胃镜检查,做好病因诊断、病理诊断。综上,只有做到针对性治疗,才能确保症状的治疗更为彻底,其发挥的价值也会明显。

参考文献

[1]王丽,丁士刚,张静,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的病例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2008(7):410-413.

[2]蔡海燕.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7):117.

论文作者:徐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探讨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论文_徐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