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和企业的风险管理_发展中国家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和企业的风险管理_发展中国家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及企业的风险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风险管理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的特征是:世界性的统一贸易市场已经与世界性的统一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全球化市场是因发达国家的资本集团实行跨国投资将世界经济编织成一个生产销售、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协作网而出现的。在这个一体化大网络中,西方跨国公司不但在各种实业投资市场上居于支配地位,尤其在金融市场上以更大的实力对各行各业实施控制。发展中国家民族资本的从属地位比全球化前时代更显突出,生存风险也随之加大,一体化就象把狼和鹿从山林角逐搬进笼子里对恃,鹿的回旋余地更小了,狼的猎获机会更大了。用这个比喻只是想说明一体化市场竞争的严峻态势,并非是说其结局一定是鹿死狼口,还有回旋余地,就看怎样竞争了。

两个实力悬殊的对手在同一个竞技场相遇,对于弱者一方来说,他的最大风险并不在于他的力量弱小,而在于他没有风险意识和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我相信:在遭受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袭击中,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拉丁美洲,都可以找到一些受损害国家为上面的观点作证据,也提供了防范风险的思路。

一、全球化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一个勿须争辩的事实是: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集团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形势。如果以拳击比赛作比喻:一边是超重量级,一边是最轻量级,它们之间的胜负,不战自定。在这样一种超常规的赛事中,所谓公平竞争,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当然,全球化市场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发中国家同西方资本集团;西方跨国公司之间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个中心漩涡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本必然首当其害。

更令人关注的形势是:西方的超级跨国资本集团正通过兼并和资本重组手段,进一步扩大资本综合实力,增强它的竞争优势。据法国巴黎国民银行(BNP)1999年3月14日宣布的消息:它要以370 亿美元收购巴黎巴银行和兴业银行,如果兼并成功,新BNP 将成为资产超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巨头。据伦敦金融专家预测:银行兼并浪潮将使欧洲现存40家银行合并为6家,届时将产生资产超2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大亨。资本兼并浪潮在大西洋彼岸美国更加波涛汹涌:已经完成的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使他们牢踞世界民航客机市场的霸主宝座;正在进行的各大金融机构兼并,使美国在世界前10名金融巨头中拥有7把金交椅。

这样一些拥有对全球市场支配势力的国际资本集团在左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果他们遵循市场竞争规则,致力于科学发明、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就能够领导时代大潮,推进全球经济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如果他们滥用自己的支配势力,特别是利用他们的金融实力,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货币汇兑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商品市场,实施垄断,制造假市,谋取暴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任何弱小国家的经济,破坏世界金融经济体制,酿成世界性危机,这种灾难将可能在跨国金融集团的恶性竞争的作用下连绵不断,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他们的民族资本是最大的受害者。

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映,在一国出现的经济危机不会到国界止步,危机造成的损害,可能像瘟疫借助空气一样传播,从一国迅速传染给全世界,最后,将那些发达国家也一个一个地拖入灾区,甚至始作俑者也不会幸免。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因各国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紧密联系而出现的连锁作用,“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就是这种连锁作用的最基本的表现。这种现象迫使每一国家,甚至每一个资本集团在将自己的决策付诸实施时都不得不考虑后果:以他人的付出做为自己收入的利益逆向反映以引发危机为临界点,将变成彼此利害相关的顺向反映。市场一旦进入顺向反映,受害者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和他们的民族资本,西方资本集团也难逃厄运。

二、资本的品质行为能发生变化吗

不能。有人乞求:在一体化时代,集团资本的品行能变得好些,看来不行,乞求也没有用。资本的本质行为——追逐利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变,变化的是客观形势,一体化形势将迫使他们在竞争中不能只想利己,不惜损人,如果不遵守市场规则,任意以操纵市场行为谋利,结果必然殃及自己。

由国际对冲基金引爆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像一股遮天盖地的龙卷风,迅速地吹遍全世界。一年多的时间里,经济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在这股龙卷风的袭击下,损失惨重。1998年多数亚洲、拉丁美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降低了一半,在印尼、俄罗斯还引发了政治危机。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日本、澳洲、欧共体等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唯一没有感到大厦摇晃的美国,也忧心自己能否幸免于难。于是东西方商业巨头、政府要员在1999年2 月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知名学者就全球化所面临的问题,齐声呼吁:各国要联手防止不负责任的金融资本集团对国际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破坏,必须针对制造风暴的始作俑者建立国际监管机制,对国际资本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以避免覆巢之下,无一完卵。

在为期6天的讨论中, 与会代表们就全球化问题发表的主要见解是:当前世界正在推进的全球化必须是“负责任的全球化”;“必须赋予全球经济一个人性的外表”;“应该保证世界上的贫穷国家(尤其是它们的儿童)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不是牺牲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全世界企业主管们在各自的实践中以适合公共利益的行为方式实施自己的行为”;“以有共同价值准则的契约给全球化带来一张富有人情味的面孔。”

发言充满了人情味,可以感觉到发言人所具有一副菩萨心肠。但是他们忘了自己是在面对跨国资本集团讲话,而不是对慈善家讲话。资本集团为追逐利润而展开的角逐是无情的,有时是残酷的,它们只承认实力,不理会乞求,甚至不惜践踏有共同价值的准则。

我们首先要看到:今天的全球化是在资本经过几个世纪的相互争夺才出现的,今后还要在资本集团更加激烈的争夺中向前发展。资本集团在利润争夺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不但看不到人们所熟悉的人情味,甚至连国际公认的法律准则也不见了。相互争夺的手段,直至诉诸武力,在当前乃至今后所有发生的热战或冷战,只有从资本争夺市场角度,才能找到真实原因。北约东扩,插手科索沃,轰炸南联盟,决不是人权和人道的指使,是和俄罗斯争夺市场势力范围,也是为在全球树立垄断市场的霸权势力实行演练。这种以实际利益为目标的争夺,竞争者不会被几句慈悲为怀的说教所打动,只有在它看到逆向反映的利益已达到临界点,顺向反映将把风险引向自身的时候才肯罢手,决不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品性。

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没有这个天性,就不成其为资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集团有这个天性;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集团也必须具备这个天性,谁的这种天性(或称个性)不强,谁就将在竞争中落马。在资本主义国家,只有那些追逐利润个性很强的人才能当跨国公司总裁;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如果发现有哪个资本集团总裁追逐利润天性不强,要尽快将此公换掉,调他到慈善机关任职。纯人道的、纯人性味的跨国公司,在今天的全球化市场上还不能生存。把人和狼放在一个笼子里,很难讲人性,只能讲野性,或者学会用野性格斗,或者被狼吃掉。即便你想同对手讲和,也必须在打成平手的时候,达到市场因鏖战而出现顺向反应的临界点。

正是资本拥有勇往直前,不避艰险追逐利润的本性才创造了人类空前的文明。这种本性也将为人类创造更辉煌的21世纪。跨国集团在海外市场上追逐利润的同时,也给当地市场送去了新技术,新产品,给东道国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向东道国政府缴纳了税金,并教会了当地人怎样管理现代化企业。这就是西方跨国资本集团至今仍受到东方新兴市场国家欢迎的真实原因。如果说(也确实是)其中有跨国资本集团对当地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剥削,那么,在今天的社会发展水平上,那也是一种受欢迎的剥削。因为他们从跨国资本集团那里所得到的,远远大于他们向跨国资本集团贡献的。他们贡献出去的,是他们简单劳动的付出;他们得到的,是外国人民花费了几倍,几十倍于己的复杂劳动的付出。跨国资本集团的领袖之所以没有被看成吃人的豺狼,而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座上宾,这就是跨国资本集团在人格上的两面性和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双重作用的反映。

跨国资本集团进入不发达国家市场,大批当地的弱小民族资本变成外来资本的附庸,成为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协作商、产品推销商。他们暂时屈从于外来资本实力,在从属的岗位上,卧薪尝胆,求生存、谋发展,在困境中逐步壮大自己的民族实力,待到能够抗衡之时,便起而抗衡。这就是今天全球化过程中不发达国家和他们的民族资本迫于实力悬殊形势而不得不走的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弱小的民族资本并没有完全被外来资本吃掉。我们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韩国、印尼、印度、巴西都看到当地民族资本在和外来资本鏖战中吸取异体养料壮大了自己,成为与外来资本抗衡的力量。这些事例说明:实力悬殊的两军相遇,弱者一方必须借助外来的力量,这就是最早看清楚这种形势的人提出来的“师夷以制夷”的策略,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弱小国家必然要走的共同之路。

外来资本将技术传授给当地资本,在异域培养异体,决不是国际资本的本意,更不是乐善好施,而是利润的驱使。

三、警惕国际投机套利资本伺机行窃

对于跨国集团资本的行为,特别是金融集团行为,哪些是违背市场规则的,哪些不是违背市场规则的,在许多问题上还不能取得全球范围的一致看法。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所形成的综合资本是以生产商品赚钱的,生产技术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旦经营货币的资本从综合资本中分离出来而独辟蹊径以后,它便以炒卖货币赚钱,它对社会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造成损害,使全球化出现裂痕。在综合资本中,银行资本因资助实业分得的丰厚利润而空前地扩大了自己的货币实力,货币资本独行其是又破坏了全球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一旦货币资本不再以为工业资本服务做主业,专门以货币投机套利为主业时,这种资本集团对国际金融秩序经常充当破坏者角色。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这种跨国金融资本集团呈迅猛扩大趋势。

据世界银行1993年12月公布的数字:1993年末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用于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为2万亿美元;用于债权、债券、股票、 外汇、基金券、期货、期仅炒作资金为1.77万亿美元,两个数字和1953年相比,40年间前者增长210倍,后者增长150倍, 两类资本总额之比为1比0.89,实业投资快速增长保证了国际经济的真实繁荣。

又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4月公布的数字:1997 年末世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1.8万亿美元, 跨国金融集团用于买卖各种有价证券、外汇、期货、期仅以及债权的投资金额达到48万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西欧的资金占大头。和1993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相比,在此期间直接投资减少2000亿美元,缩减10%;短期套利投资资金增长46.23万亿美元,增长30倍。从1993年到1997年4年间跨国投资种类变化之大,短期投资增长之快,是引起国际金融体制动荡的主要原因。

对于庞大的对冲基金在引爆这次亚洲金危机中所起的点火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号称美国对冲基金大王的乔治·索罗斯自己也供认不讳。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甚至政界要人建议发达国家的金融当局加强限制对冲基金的造市行为,但是两位美国部长反对。美国商业部长鲁宾说:“不应该把对冲基金看成坏事物”,财政部副部长拉里·萨默斯说:“国际流动资本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遏制全球资本流动,防止不了再次发生亚洲式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这种限制一天数以万亿美元流动的主张似乎是很吸引人的,但这一看法没有抓住关键。亚洲难题不是金钱造成的,而是贷款人员和机构马马虎虎造成的。”他开的处方是:“健全银行业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否要向金融炒作谋利的资本集团敞开大门,看法不会一致的。象美国、英国这样一些手持巨额游资的国家要求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以便他们无阻拦地到任何一个适宜下手的国家制造假市,捞一把就走;而手中缺少资金的国家发展实业的融资都拿不到,还有什么力量去抄作货币?他们当然不愿意把国际炒家放进来把金融市场搞乱。至于说健全银行管理体制,大家看法一致,但是,健全银行管理体制和允许短期套利资金任意炒作是两回事。

既然大家对问题的看法都不能取得一致,发展中国家指望国际制订出一个能规范国际金融资本行为的准则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靠不住了。最可靠的还是从自身作起。

四、发展中国家必须寻求自我保护

这是唯一可行的明智之举。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控制国际资本进出国门的阀门。

国际法已为发展中国家行使主权寻求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1974年12月14日第29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力和义务宪章》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每个国家有权:(1 )按照其法律和规章并依据其国家目标和优先次序,对在其国家管辖范围的外国投资加以管理和行使权力,任何国家不得被迫对外国投资给予优惠待遇;(2 )管理和监督其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跨国公司的活动,并采取措施保证这些活动遵守其法律、规章和条例及符合其经济和社会政策。跨国公司不得干涉所在国的内部事务……”。

上述条款,是根据联合国宪章根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制订的。现在有一种误解:东道国政府对外来资本的任何行为的干涉,都构成了违反市场开放和投资自由化的时代精神。这种理解的错误在于没有把开放投资市场和投资自由化置于国家主权原则之下。开放投资市场必须由东道国法律规定,并在它的主权管辖下实行。市场开放多大,允许什么样的资本进来,准许进来多少,只能由东道国说了算,由东道国依法批准进入。换句话说就是:国际法给了各国政府(当然包括发展中国家政府)以控制外国资本进入量和投向的权力。发展中国家政府有权对申请进入的外来资本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而拒之”是无可非议的正当行为,是各国的主权所在。

发达国家说:我的资本市场对你是完全敞开的,你为什么要对我的资本进入施加限制?

这是由于双方资本实力悬殊,弱者一方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也是国际法所允许的。

1974年5月1日在第6 届特别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际大家庭的一切成员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最广泛的合作,由此有可能消除世界上目前存在的差距并保证大家享受繁荣,”(第4条2款)“在可能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惠的和非互惠的待遇”(第4条14款)。

上述规定明确赋予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时,可以实行和发达国家不对等及非互惠原则。这是由于双方实力上的大大不公平而在竞赛规则上给予弱者的一点点小小公平。从全球化角度来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在竞争中抵抗国际资本垄断市场的能力不同,在国际资本合作规则中应该照顾发展中国家抵制外来资本滥用市场支配势力的要求。

依据中国对外开放20年实践经验,对实业资本进入实行放开,对金融资本进入实行适度限制的区别政策是有好处的:放开实业资本进入,使中国在许多领域里,如核发电产业、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电子通讯产业,以及冶金、化工、家用电气、纺织、轻工等行业引进了新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吸纳外来资本综合能力,增强了自身竞争的实力。

限制金融资本自由进入,特别是限制短期套利资本进入,使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避免了历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和邻国相比较,使损失限制在较小的程度。

从今年起,中国根据自己对国际金融服务业的实际需求,将进一步放开国际保险业资本进入,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但是,对外资进入汇市、股市、期货、期权市场还要加以限制;资本项目下的本外币自由兑换,短期内还不能放开。

中国比较注意研究国际资本的品质和作用,用两分法来观察国际资本的行为,根据各种资本势力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转动手中的阀门,控制国际资本流入,适时地调整它们的进入量和流向,以求最大限度地为我所用,避免不良资本的损害。

标签:;  ;  ;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和企业的风险管理_发展中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