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管理的十大价值取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_社会问题论文

论未来管理的十大价值取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_社会问题论文

论未来管理的十大价值取向——社会全面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价值取向论文,可靠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即将告别二十世纪,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时刻,管理科学和其他各类科学一样,不得不回顾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管理科学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不能回避一个重大的问题——价值取向问题。

一、从特殊性中把握普遍性,从个性中看共性,研究未来管理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是管理科学的根本特点。规律性和目的性高度统一的管理活动中,价值取向的真假、善恶、美丑是关键。

首先,价值取向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定向作用。在管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认知结构起着重要作用。人脑不是信息的被动贮存器和转换器。人脑认识、反映客体,实际上是凭借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在管理主体的认识结构中,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着价值取向的不同。而价值取向的不同,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兴奋与厌倦、喜好与厌恶、超前与回避等等心理活动、意志情感。这影响着管理主体智慧和灵感的触发;这提供了管理主体认识活动最初的动机和激情;这制约着管理主体认识活动的方向和导向。没有由价值观念决定的价值取向,管理主体不会给自己提出认识世界的任务,也不会有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

第二,价值取向在实践活动中起着定向作用。管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总是把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和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即把事物客体固有的尺度和管理主体应有的尺度结合起来,而且,总是力图把管理主体应有的尺度,即需要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但仅仅有某种客观需要,还不见得能立即付诸行动,只有当客观需要被人意识到了,转化为人的需要意识,才会有创造和实现价值的实践活动。管理者的实践活动比一般的实践活动具有更高的自觉能动性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能自觉地把人们的需要与事物的规律结合起来,并迅速地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管理活动,去创造和实现价值。价值取向集实践主体的理想、追求、意志、激情,需要与可能,利害与成败等于一身,支撑着管理主体在大海中航行。

第三,价值取向在管理者自身建设中起着定向作用。在人类社会中,管理者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一般称之为领导者。因为管理行为和领导行为是大致相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实现引导职能、指挥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监督职能和激励职能的基础,在于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影响力。而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影响力,则取决于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错误,影响力误导,最终丧失影响力;价值取向正确,影响力正导,获得和强化影响力。可以说,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命运,在相当大程度上由他们对自身活动的价值取向来确定。

总之,重视并研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未来管理的十大价值取向

下列十大价值取向,正是体现整个国家、民族以至全世界进步人类根本、全局、长远利益的价值观念,具有共性、普遍性的价值选择。

(一)尊重科学。尊重科学是现代社会成员文明的特征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特征之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朝着越来越尊重科学的方向前进。作为管理主体的价值取向,尊重科学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把科学技术作为提高效益、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靠、增加科技投入、尊重科技人才、实行科学管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单元中去;第二,管理者自身要有科学素养。即管理者自身要有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必须使尊重科学体现在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行为中;第三,培育被管理群体的科学精神。英国皇家学会的报告《公众理解》认为:“要是群众能更多地了解科学范畴的界限,了解它的成果和手段,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或者甚至会变个样子。群众更能了解科学,这会成为国家繁荣,提高公共和私人团体的决策水平以及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这是国家的长期重要目标,实现它,需要进行持续不断地努力,促进群众了解科学,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而不是当物质条件可以保证时供人们纵情享受的奢侈品。

(二)崇尚民主。崇尚民主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构成要素,是现代社会成员文明的特征之一。作为管理主体价值取向,崇尚民主应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尊重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民主权利。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决定政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之一。第二,管理主体决策过程要遵循民主程序,管理过程要有民主作风。管理者的个性和风格可以有所不同。但果断不等于武断;权力不等于专制;魄力不等于粗暴。武断、专制和粗暴是与民主对立的,不文明的;而果断、权力、魄力是可以与民主统一的,是管理者所必须的;第三,培育被管理群体的民主精神。鼓励被管理者的民主参与意识并培养遵守民主程序的习惯。

(三)追求效率。没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管理,绝不是优秀的管理。当然,不同类型的管理提高效率的指标体系则各不相同,提高效率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方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但生产要素消费和浪费十分严重,投入产出率低下;我国经济运行日益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商品的技术含量、品种、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十分激烈;经济效益低下是我国经济的严重问题,高产低效甚至产而无效、产而负效现象相当严重。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粗放型方式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方式则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构成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前者以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为特征;后者以生产要素构成合理和使用效率提高为特征。而生产要素构成是否合理则主要以使用效率是否提高来确定。因此,追求高效率应当成为经济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不仅经济管理,而且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等等,都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追求高效率应当成为未来一切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当然,高效率的具体含义应该是不同类型的管理而各不相同。

(四)诚信为本。在经营管理者当中,流行着一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这道出了商场上的竞争激烈,很象战场上拼杀,着重形容了商场与战场相似的一面,似乎在战争中使用的很多方法也可以在商场上使用。

不过,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商场与战场的根本区别,否则,管理者会走进误区。战场上的对手是敌军,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要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各种手段都可以用,兵不厌诈。《孙子兵法》中就说:“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诡道,就是欺诈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在战争中是不可避免的,是克敌制胜的手段。而在商场上这种手段是禁止使用的,这为职业道德和法律所不容。

在商业竞争中,应遵循“诚”和“信”的原则。商家面临的不仅有对手,更主要的是消费者,他们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各商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争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实质上是争消费者。争取消费者,不能使用欺诈手段,只能用诚和信去赢得。诚,就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就言必信、行必果,讲信誉、守信用。

遵循“诚”和“信”的原则,是现代各种类型的管理安身立命之本,是管理主体的基本价值取向。管理主体如果违背“诚”和“信”的原则,依靠各种欺诈手段,有时也可能得计于一时,但不会得逞于永久。

(五)保护生态。人类和大自然友好相处,建立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自身的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所在。作为管理主体,“当然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一句颇为流行的论断。问题是,什么是利益的最大化?什么是最大的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不是意味着只追求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是不是意味着不顾人类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利益?这些都是现代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应当成为管理者的自觉的价值取向。如果管理者阶层都没有建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更加难以逆转。

管理者应当从伦理道德的高度来看待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确立进步的功过标准,以维护生态环境为成功,以破坏生态环境为过失;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以维护生态环境为荣,以破坏生态环境为耻。

要形成这样的舆论和风尚:不能让那些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以取得眼前的、局部的经济上的成功为由自鸣得意。

(六)计划生育。人类在生育问题上的计划性程度,是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有生育问题上的计划性,主要是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控制生育数量;二是如何提高生育质量。加强生育的计划性,已经成为人类在本世纪末的共同价值取向;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将更加强化,一点不能松懈。

如何把人类自身的生育数量和生育质量管理好,是对现代管理者的巨大挑战。现代管理者的历史功绩是与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的艰难程度和解决问题的突破程度成正比例的。计划生育问题正是摆在现代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人口的增加已经成为并继续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滞后因素。据专家推算,就是按现在已经得到一定控制的速度增长,我国人口将前冲到十五亿,才能停顿下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将面临十五亿人口带来的巨大社会问题。历史将在人口问题上证明现代管理者群体的功过是非。

因此,一切管理者都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应当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七)发展教育。教育是人类依靠后天的行为在种群之间获得、保持和传递非遗传性品性、智能和技能的主要方式。教育是社会文明承先启后的伟大事业。发达的教育是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现代社会成员终身都接受教育。

世界各民族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已经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发达的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教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将智能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现代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进步人类的共同要求,只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各自的表现方式和具体内容。

任何管理都具有某种教育功能。只不过,有的是专门从事教育管理,有的不是专门从事教育管理;有的缺乏系统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有的具有系统而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重视教育应当成为一切管理者的共同价值取向。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切管理者都应当明确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支持和帮助教育事业;第二,一切管理者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活动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自觉地提高个体和群体的素质;第三、管理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自觉地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接受教育。

(八)弘扬人伦。道德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促进道德文明应当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建设道德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道德虚无主义和人类与野兽混同论。借口人的解放,取消性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宣扬野兽式的肉欲;借口搞活经济,取消经济活动中道德约束,宣扬拜金主义,这是当前道德生活中的两大突出问题。前者是把人的解放简单地归结为人性解放,又把人性解放简单地等同于性解放,等同于纵欲主义,这是一种反人类文明的野兽“逻辑”;后者是把搞活经济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效益,又把经济效益等同于个人金钱的增加,等同于一切向钱看而不择手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歪曲。

一切管理都具有道德意义,区别在于有的促进道德进步,有的阻碍道德进步;有的具有先进的系统的思想理论指导,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有的缺乏先进的系统的思想理论指导,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是在错误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这种管理行为是对群众进行误导。

弘扬人伦应当成为一切管理主体的价值取向。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对道德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正确的认识,并自觉地支持道德文明建设;第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活动的道德价值,自觉地提高个体和群体的道德素质;第三,管理者成为道德文明的表率,树立道德高尚的管理者的群体形象。

(九)重视文体。社会越发展,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越发达,完善人类自身生命有机体的活动就越广泛。这是带规律性的社会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象二十世纪后期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精神产品生产手段和精神产品消费规模;具有如此浩大的体育运动规模和如此广泛的体育运动欣赏兴趣;具有如此精湛的人体自我保健和修复手段。我们只要举出电影电视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和观众参与人数、医疗卫生系统史无前例的庞大与健全,这样几个典型现象,就足以说明现代社会的全球性需求发展趋势。

重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的今世健美与长寿,应当成为管理主体价值取向。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人类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体育运动、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和管理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和理解;第二,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不能见物不人,要重视群众的正当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第三,管理者自身要有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良好的体魄和锻练身体的习惯。

(十)推重审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这里讲的美的规律,是指物种的固有尺度和人类的内在固有尺度的统一。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能动的实践活动,是人与动物的显著区别。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方式——管理主体的实践活动,也必须遵循美的规律、符合美学原则。

管理活动要坚持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社会进步与物质文化需求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大趋势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管理活动要体现这个大趋势,服务于这个大趋势。

未来管理,更加推重审美。优秀的管理,是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管理,是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的管理,因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义。现代管理、体现着制度文明,创造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塑造着文明的公民与文明的管理者群体。文明,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最高意义上的和谐。推重审美是未来管理的价值取向。因此作为未来的管理者,要有强烈的审美意识,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

三、十大价值取向有机统一,构成未来管理的共享价值导向体系,是社会全面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求生存,求发展。求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当前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的关系。

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经济发展不能自动解放社会问题,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它可以提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是管理工作的战略性任务。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范畴。1980年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奠定了可持续发展范畴的基本轮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委托莫雷博士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发表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文件——《保护地球》中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范畴,指出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 持续利用不能混为一谈;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42届大会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对可持续发展范畴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前,人们普遍采用这个定义。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将可持续发展由概念、理论变为行动,描绘了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行为蓝图,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由此可见,处理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与后代人的需要的满足的关系,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管理工作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政府极为重视社会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1994年3月25日, 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作为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列入我国在21世纪研究和发展的重点。1994年10月,我国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在全世界率先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社会发展纲要(草案)》。

本文所阐述的未来管理的十大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十大价值取向,构成一个有机的价值取向系统,应当就成为未来管理的共享价值导向系统。任何一个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中都有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重点,但不能搞片面性,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管理者肩负着伟大、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他们细致入微而又高瞻远瞩,立足本职而又顾及全局,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在管理活动中坚持正确的、全面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否则,经济、社会全面而可持续发展,将是缘木而求鱼。

标签:;  ;  ;  ;  ;  ;  

论未来管理的十大价值取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_社会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