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充满情趣论文_李云华

让历史课充满情趣论文_李云华

(三台县乐安镇初级中学校 三台 621100)

【内容摘要】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教学模式,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话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重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愉悦式教学尝试。

【关键词】: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情趣

孔子《学记》——“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如果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那他的课学生怎能不情有独钟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要求“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教学方式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求索的欲望在中学阶段就几乎被透支殆尽。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话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重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愉悦式教学尝试。

一、备课要有情趣

由于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大部分学生看过课文后,觉得只有红军失利的第五次反“围剿”,却没有前四次反“围剿”的内容;遵义会议后,恢复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后,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几次重要的战事本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书中却写得非常简单,这让学生感到很没意思,兴趣全无。如果就照着书本内容上课,他们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上课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编写教案时, 必须吃透教材,对课文内容熟记于心。然后再根据需要,查阅大量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历史资料,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精心准备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时有趣的故事和遵义会议后几次重要的战事以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精彩内容,……事实表明,这样的补充是必要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内容,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活跃而秩序井然。互不相让又各自尊重对方的观点,大家在轻松愉悦中上完这堂课。而且通过补充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有趣故事,同学们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知识要点也记得更牢固。因此,将趣味溶入备课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十分必要。

二、教法要有情趣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创新,灵活且有情趣。

1、导言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一定要有精彩的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八年级上册16课《血肉筑长城》这一课时,我的导言就是这样的:

(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放映抗日影片《台儿庄战役》把画面定格在台儿庄冒着浓烟躺满烈士遗体的城墙上,同时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乐,)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军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再加上这段激昂深沉的导言,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神情肃然,注意力被牢牢地抓注。由此顺势导入新课。

2、授课要新奇

(1)讲课故事化

用讲故事的方法代替死板僵化的填压式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引学生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更形象、更深刻。比如,讲述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时,我将三大战役的兵力部署、战场范围、战场规模以及毛泽东“运筹帷幄,决①时间引导法: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边讲边板书。这种方法便于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来掌握知识要点。

②人物事件优先法:就是按照课文内容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板书。即先板书主要人物和事件,后板书次要人物和事件,时间年代则附写其后。这种方法便于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掌握知识要点。这两种板书方法比较灵活自由,可随意发挥。但知识要点散而过多,难以巧记活记。通过比较同学们都喜欢下面这种格式的板书法。

(4)、形式个性化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不妨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问题时,可在课中课外相互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质疑能力,古人云:“疑乃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本文内容是讲述中国抗日战争以及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本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的结果。可课文里只字未提国民党军队,只提中国军队。有许多学生就大胆提出许多问题。我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已见,提出了各自的疑问:

① 书中为什么不提国民党,只提共产党?

② 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谁起的作用大?

③ 我们在电影或电视上经常看到国民党军队跟共产党军队打战时,国民党军队总是不堪一击,事实是这样吗?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这么英勇?

④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损失有多大,死了多少同胞?

⑤ 有人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其实是美国的胜利,因为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才促使日本投降,这正不正确? ⑥ 蒋介石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同学们提出许多问题,但不必要一一解答,可有选择性地让他们讨论解决,或布臵课外作业让他们上网查询或查阅其它资料自行解决,然后让他们把得出的结果公布在学习栏里,供大家参考。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角度提出问题,多方面去探究问题,阐述独到的见解。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为他们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教师教得投入,学生学得愉悦,两全其美,可以一试。

论文作者:李云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让历史课充满情趣论文_李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