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 赵大志(1977— ),男,1999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主要从事文化传媒研究。自2014年起主要负责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的日常工作和重大会议、学术活动的组织工作及学会考级管理工作。2017年至今任职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主持人语: 2018年12月5日至7日,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18年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年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修改学会章程,做好行业引领,感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艺术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来自全国的学会单位和个人会员代表,以及特邀嘉宾、列席观察、观摩教师等共计近300人参加了此次年会。
在6日举行的学会第六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会长李力做了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引领指导下,学会全体同仁锐意进取,一年来,学会的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重点工作取得显著突破,学会的平台价值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显现和发挥。当前,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国家从战略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从道德层面对教师品格的要求,从制度建设层面保障组织成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文化方向,这对于学会的长远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全体会员代表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以及近期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国家政策文件的密集发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和期望,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国家从战略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从道德层面对教师品格的要求,对自身责任积极承担,对自身素质高度警醒、不负期待、不辱使命。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章程的议案》,根据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三项内容写入学会章程。
通过对满载上提和空载下放两种工况下钢丝绳对卷筒结构作用力的分析,得出卷筒结构在不同运行阶段的应力图,可以精确找到卷筒受力最大的时刻,并得出应力-时间响应曲线。通过分析可得出,卷筒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内壁上,这是由于卷筒内侧支轮、支环和卷筒内壁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卷筒内、外壁上的应力并非均匀分布,而是沿着轴向波动起伏,最大等效应力出现的部位不是卷筒筒壳中间位置,而是支轮与支环的中间部位,并且此部位筒壳的变形也最大。提取满载上提和空载下放两种工况下卷筒的最大等效应力图,如图10所示。图11和图12为卷筒内壁上等效应力最大部位在不同运行阶段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
在7日举行的“新时代新起航——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教育创新论坛”上,根据文旅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意见,与会代表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的主题,就“艺术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职业院校文旅学科综合相叉、融合发展的趋势”等具体话题展开研讨,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本期专栏刊发四篇“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教育创新论坛”发言稿,以此展示艺术职业教育的风采、耕耘积累的成绩以及优秀人才和优质教学成果。全国百余所艺术职业院校,都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勇攀文艺新高峰,为弘扬文化、繁荣文艺而不懈奋斗。
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对策研究 *
唐文忠 肖震山 李 清
摘要: 作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承载着统筹城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乡村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乡村文化面临发展不平衡、认同感削弱、创意不足等困境,亟需艺术职业教育的服务与支持。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应有跨界思维,大力培养乡村文化艺术人才,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开展“还乡”行动,打造“民艺+文创”“艺术+旅游”“院校+区域”等一系列“+”计划。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也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然而,如何深入挖掘丰富的乡土人文资源,让农耕文化的精华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如何转型跨越创新时代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大有可为。通过挖掘乡土人文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进行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是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一、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乡土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1]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文化也不断受到城市文明的冲击,面临着理念、价值、制度、现实等方面的困境,因此,亟需振兴乡村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振兴。
(一)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
(1)理念困境。一方面,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增长较慢,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这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的能力,不利于乡村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产业振兴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农村普遍存在“重物质轻文化”的观念。在经济至上的观念下,农村缺乏寻求文化创意开发、利用丰富乡土人文资源的意愿,同时也缺乏文化资本的驱动,市场的拉力不足,农村很多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2)制度困境。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差别大。当前,我国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可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在“三农”,资源配置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不平衡。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共服务缺失,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落实比较困难,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制度困境。
以大班课程《祖国妈妈过生日》为例,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节日时城市的变化,再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了解首都小朋友的节日生活,保持幼儿谈话交流兴趣。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谈话活动中,让兴趣最大限度延展,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
二十世纪初期,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的梁漱溟和晏阳初等一批学者,就提出对农民进行“四大教育”,其中包含了“文艺”教育,主张在乡村开展文化艺术教育活动。1926年4月,晏阳初就乡村文化教育撰文《“平民”的公民教育之我见》,指出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文化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们开始更关注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日常生活和秩序重构等文化取向维度的研究议题,形成了乡村振兴研究视角的转向。目前,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很多地方也利用特有的人文资源,建起一批既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又能保留当地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的生态园区和特色小镇。如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当地的艺术院校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等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乡村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的被边缘化乃至衰落,乡村文化的建设面临重重困境,这将直接影响中华文明的命运,乡村文化振兴是关系到中华文化复兴的重大问题。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大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特别是在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中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1)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最重要和最薄弱的环节都在农村。农业的强盛、乡村的文明、农民的贫富,直接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文化引领促进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勾绘出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小康的美丽画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
古人择址建村讲究风水,流坑村坐落于河谷之地,依山傍水,不但环境优美、视野开阔,而且达到“天人合一”思想境界。远处青山环抱,近处乌江、龙湖之水环流,融自然山川于一体;纵观龙湖,水光山色交融,屋宇树姿倒映,营造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村北的古樟林,呈条状分步在河州两侧,绵延数里,与村落相依,其树径之大、数量之多、树龄之长,乃世界之最,成为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农耕技术和农业遗产,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文化体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自觉”是各国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自觉”就是寻找自己文化的根,清醒深刻地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认识自身文化在世界历史和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建设和创造新的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
二、艺术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系及经验借鉴
(一)艺术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系
(1)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的新要求
(2)国内做法
(2)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直很好奇雅昌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不仅被视为深圳印刷业的一张名片,更被称为一家“文化艺术服务机构”,这次走访或许让我们初步找到了答案。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艺术职业教育可以在乡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找到契合点,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视角出发,在传统民居设计、乡村民俗活动和旅游节庆、非遗创意产品开发、书院文化传承等方面有所作为,既使乡村文明得以自然传承和发展,又推动旅游业繁荣发展。
(3)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艺术职业教育要适应新时代发展战略要求,利用艺术人才集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艺术创作、文化创意、社会文化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区域战略合作,推动乡村文化资源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文旅融合,构建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探索艺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提供了新机遇。
(二)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经验借鉴
对比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道路,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普遍重视文化艺术的作用;二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乡村文化的振兴无不依靠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参与而实现的,特别是艺术职业院校在理念引领、创意设计和人才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国外经验
无论是欧洲或者亚洲发达国家都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都取得很好的成效。例如,比较典型的有欧洲的生态博物馆、德国的“村庄更新”和瑞士乡村建设计划等,有亚洲日本的“造乡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等,这些国家都重视挖掘乡村文化艺术资源,以建设乡村文化景观和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
2014 年8 月,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浙江”、建立和完善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印发《浙江省地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推动地质矿产市场健康发展,改革创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制度,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健全地矿信用体系,完善对市场主体从业行为的监管,提高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诚信、履约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打造“诚信浙江地矿”。2014至2016年间,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继印发了采矿权人、探矿权人、地矿中介服务机构和地矿专家等四类信用主体的信用监管办法及相关文件,浙江省地矿信用监管工作全面开展。
对于艺术的推广和教育而言,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欧洲生态博物馆和日本的“造乡运动”。欧洲生态博物馆是将一些自然景观优美、民俗艺术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发成为一个天然的生态博物馆,让旅游者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体验这些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文化。这比把它们单纯放在博物馆中讲解和陈列要有意思得多,也要吸引人得多。”[3]二十世纪中后期,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日本,乡村社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学者提出在乡村开展一系列以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工艺、乡土景观等为资源依托的“造乡运动”,动员广大乡民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手工艺,如陶瓷、木作、编织等等,设立生活工艺馆,吸引游客参观,这既使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又使村民不离乡土便走上致富之路。[4]
对于艺术职业教育而言,探索研究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与对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任务和文化使命。艺术职业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探讨艺术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分析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从艺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创与文化产业创新、区域战略合作等层面,提出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4)主体困境。乡村社会“空心化”动摇了乡村文化的根基。农民进城,农村人口削减,人才流失,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力大多迁入城市,一些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村“三留守”问题尤其突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乡村文化缺乏建设的主体,削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后劲,动摇了乡村文化的根基。
(1)民艺+文创
比如,浙江、江苏的“特色文化小镇”。浙江依托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及民间资本与政府的良性互动,较早开始探索建设特色文化小镇,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每个小镇都融合了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乡镇文化。如以政府主导、名企领衔、云生态为主要内容的“云栖小镇”;依托产业、聚焦时尚、致力于文脉传承的“艺尚小镇”;着力于打造东方丝绸交易中心、丝绸文化体验中心、国际丝绸时尚中心的“丝绸小镇”。江苏则试图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及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打造凸显苏派人文底蕴的省级特色小镇。如政府、高校、名企合力打造的江宁未来网络小镇、主打文创旅游牌的高淳国瓷小镇等。
(2)乡村文化振兴是重构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
再如,福建的“文化名镇名村”。永春县致力“活态文化”保护,有效守护“乡愁记忆”。永春县将传统历史村落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善村落环境,积极保护村落优秀文化,有效保护了传统村落的“活态文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岵山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五里街镇西安村、茂霞村和埔头村等12个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或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屏南漈下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闽东特色的传统民居,廊桥、水车、庙宇、亭榭、祠堂、茶盐古道。这座历史文化名村正通过“文创+农民+政府+互联网”的新模式,实现精准扶贫与农村文创产业发展融合的新实践,打造成文创艺术村。
三、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与对策
(一)“跨界”思维
艺术职业教育要立足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前沿,不断推进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加强协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育人才。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创新上,坚持“跨界”思维,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建立具有艺术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2013 年,原文化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就是致力于推动艺术职业教育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在“ABB电力与自动化世界”上,ABB集中发布了68款新品,并向中国市场推出20项ABB AbilityTM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最新的数字化平台,支持电力、工业、交通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用户加快数字化转型。这也是一年多来ABB最大规模向中国用户集中展示ABB在数字化领域取得的最新技术成就和重要突破。
在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中,植入乡村人文资源,推进乡村文化活化计划,把传统文化传承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创新。不仅为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些路径,而且也为艺术职业教育的文化育人提供了广阔的素材。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计划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督管理为目的,通过打造完善的过程性管控体系、流畅的管控流程来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的一种规范性行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对实现企业的统筹性经营发展意义重大,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约束下能够引导各部门员工更好的落实自己的职责,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有效,将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价值困境。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城市文化的不断冲击,乡土文化的记忆正在逐步流失,对家乡文化不够自信,认同感逐渐减弱;一些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乡村文化呈现凋敝或衰落的趋向。
借鉴国内外经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参与构建乡村文化艺术产品生产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艺术职业院校的人才优势,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拓展艺术创作、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加强有利于乡村文化发展要素培育,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艺术创作、创意设计的有机结合。
在艺术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以乡村文化、“非遗”文化的挖掘开发为中心,乡土文化、“非遗”与专业融合,让乡村文化特色资源作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重要创新内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乡村传统技艺专业,培养有文化素质的文化艺术技能型人才,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振兴传统手工艺。利用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区域构建文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地方乡村联合构建集艺术品及文创产品制作、民俗艺术互动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展示、文化节庆和文创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乡村文化繁荣。
(2)艺术+旅游
监狱里基本没有任何花,主人公在监狱里看到的唯一的一朵花是在运动场的一个角落里的一株酢浆草的花。虽然这不是主人公最喜欢的菊花,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花啊,主人公因为能看到花而感到十分高兴。每天的运动时间是二十分钟。运动场很小,绕一圈也就二十步。在二十分钟内主人公能走一千五百步,也就是绕运动场七十圈,会见到酢浆草七十次。每次看到酢浆草主人公都会打招呼说“你好,酢浆草君!”。从这里能看出主人公对花的喜爱,也能看出主人公在监狱里的孤独,甚至他本身的孤独。在那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时期,政府对自由思想的压迫日益加重,能够不畏强权继续战斗的伙伴随着压迫的升级愈来愈少。
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疏通文化和旅度融合的通道,有助于扩大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激发内需。艺术职业院校可以参与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文化艺术引领旅游开发,产生叠加效应,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
第一,连通域算法在对物体实时跟踪和标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标记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后续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要研究并使用连通域算法选出图像中的颗粒状农产品目标,才能进行下一步分类。
要助推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开发旅游文创产品。把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展示和交易等一系列过程融入旅游项目,将文艺表演、绘画等设计成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文旅活动,引导游客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实现民族文化艺术与旅游业的共同繁荣发展。借鉴欧洲生态博物馆的经验,推广乡村度假生活、艺术生活的理念,把乡村旅游目的地设计成“艺术实践基地”“生态博物馆”、创意民宿、创客空间、农事节庆、特色产品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体验地,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他们的父亲在罗丽很小的时候就病故了,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去世了,罗丽对父母都没有一点印象。姑妈罗素青是个建筑工程师,她接过了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自己一生没有婚嫁。改革开放以后,她创建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在建筑业很有名。罗云继承了她的事业,在大学里学的建筑专业,后来在她的事务所工作。罗云从小就在家里帮着做饭、洗衣服,照顾弟弟妹妹,是罗素青的好帮手。她嫁给了她的同学刘建平,他是班里有名的才子,但毕业后一直怀才不遇,在哪儿都不顺心,罗云总能帮他找到不成功的理由,一心为他的事业寻找出路。
(3)院校+区域
推动整体战略合作,院校与政府对接、区域对接、乡村对接, 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协同互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资源互利、共享发展”的合作形式,增强与乡村文化发展的契合性,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院校+区域作为一个平台,艺术职业学校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扎根乡村,与乡村共生共长、共建共赢。校企合作方面,学校注重每个专业对接一个乡镇企业,每个专业对准一个区域,打造学校跟县域经济的对接平台。通过艺术兴乡的新型系列措施,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富有乡村特色、现代活力的绿色生活、艺术生活和文化休闲生活。推进公益艺术教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文艺创作与生产、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公益美术馆、非遗博物馆、文化服务中心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实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客观、科学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的复杂工作.构建经济综合评价体系需要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获取性原则,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15-16]并结合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政府调控能力4个方面,选取了17个具体评价指标,从而构建了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还乡”行动
针对乡村“空心化”、教育水平总体低下、文化认同感削弱、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推进“还乡”行动。艺术职业院校要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需要,开展实用型、技能型艺术人才教育培训,建设乡村文化艺术专业,构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乡村文化艺术人才,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注重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参与乡镇企业工艺改造升级,了解乡村手工产品开发、市场运营,同步进行学习和实践。引导专业艺术人才、青年文创团队等投身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培育乡村文创示范基地,带动返乡就业创业农民投身文旅产业。要结合现代产业的发展思路,集聚人才进农村,赋予乡村发展的动能。
如果复合材料变形,涂层纤维的连接性就会破坏并且材料中的电阻会发生变化。如果有风暴湍流导致此类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机翼发生弯曲,电子讯号就会警告飞机上的计算机机翼已承受了过大压力,并且提示需要进行检查。
我们探讨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与对策,通过艺术职业教育弘扬优秀乡村文化、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加强乡村生态魅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对实现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2):97.
[2]邸敏学,任晓华.乡村振兴的文化之维[N].光明日报,2018-05-25.
[3]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22.
[4]刘永涛.日本“造乡运动”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J].电影文学,2008(6):116.
[5]晏阳初.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65.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t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Culture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NG Wenzhong,XIAO Zhenshan,LI Qing
Abstract : As a national strategy, rural revitalization bear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nd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lea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rural culture is faced with such difficulties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weakened identity and insufficient creativity. It urgently needs the service and support of art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iences, the strategy of art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should have cross-border thinking, vigorously cultivate rur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talents, expand rural cultural innovation, carry out “returning home” actions, and create a series of “+”plans such as “folk art+literary creation”, “art+tourism”, “colleges+regions”, etc.
Key words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art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12-28
作者简介: 唐文忠(1963— ),男,福建莆田人,全国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保护研究;肖震山(1970— ),男,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职业教育、文艺学研究;李清(1984— ),女,福建福州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职业教育、陶瓷艺术研究。(福州 350100)
*本文系2018年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研项目《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EFA2018032)
(责任编辑:李 宁)
标签: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艺术职业教育论文; 高质量发展论文; 全国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论文;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