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马晓光

浅析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马晓光

马晓光

黑龙江省嫩江县生殖保健医院 16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部手术后致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选择在2009年3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例各种腹部手术后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3W出现典型的肠梗阻表现,经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激素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全部治愈,未出现中转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12.34d。结论:综合使用多种非手术治疗措施是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肠梗阻;诊断;治疗;体会

腹部手术后致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例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文献报道其可能与腹腔内炎症、手术创伤等有害因素的刺激有关。有害因素的刺激使得受侵害的肠管出现渗出、水肿、粘连,甚至呈脑回样、冰冻状的病理特点[1]。是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有别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它既有肠梗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2]。因此,在治疗时与一般机械性肠梗阻又有所区别。现将我院近3年来遇到的8例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而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情况汇报如下,旨在于和同道一起交流学习。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为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各种腹部手术的病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在5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3岁。急性阑尾炎伴阑尾脓肿行Ⅰ期手术治疗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1例;胆囊摘除术1例;闭合性腹部损伤肠修补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均于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后2-3周出现腹胀,以进食后加重,呕吐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为特征;腹痛呈现阵发性隐痛为主;4例患者无排便排气。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触诊腹肌柔软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理化检查 X线透视见多组小肠扩张,内有几乎等长度小液气平面,呈阶梯样排列。3例患者行水溶性对比剂注入胃管,各时段观察显示胃肠对比剂排空明显延迟。但都能在24-36h左右到达结肠。。2例患者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4 临床诊断 我们根据患者明确的近期腹部手术史,存在明确肠梗阻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其它各种理化检查结果,并除外腹腔感染、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等。即可明确诊断。

2 治疗

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非手术保守治疗方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①立即给予患者禁食、胃肠减压。②充分评价患者的病情现状、计算每日体液的出入量,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③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肠壁水肿,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伤口的愈合。④早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以减轻肠壁炎性反应及水肿,稳定内环境,1W左右逐渐停药。并合理使用生长抑素、利尿剂,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轻液体的潴留,促进肠道水肿消退。⑤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不少于两联。⑥充分运用芝麻油的物理润滑的原理,每日口服10-15ml的芝麻油,润滑肠道,促进梗阻的缓解。使用中药大承气汤缓慢灌肠。⑦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与基础护理,特别是对患者的腹部体征的变化要定期观察,如出现病情加重,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应及时会诊,衡量是否需要采取应急预案。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3W出现典型的肠梗阻表现,经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激素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全部治愈,未出现中转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12.34d。

4 讨论

苏保守,Stewart RW,Page CP等作者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是指腹部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肠梗阻,发病率约为0.69%-14%[3,4]。笔者统计我院的相关数据,显示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但其发病率于报道的数值,我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率约为0.45%(8/1762),这可能与现阶段的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药物结构的不断升级、完善存在一定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其发病机制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认为术后炎性肠梗阻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胞质分裂和其它炎性介质反应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肠动力障碍、肠粘连,形成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5]。我们对本组3例患者进行实践性探讨,给予水溶性对比剂注入胃里,并定期观察对比剂的胃肠通过情况,仅显示明显延迟,而并无明显器质性梗阻。说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动力障碍为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中,我们必须把治疗的精力和重点放在如何促进肠蠕动、纠正和消除导致动力性肠梗阻的诱因。

本组8例患者我们均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获得成功。治疗中我们体会到:①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诊断对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因患者的病情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特别是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程不平行。如观察不细致,常导致延误诊断,给治疗带来很大害处。②及时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治疗的关键,营养支持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我们观察到胃肠外营养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在病情确诊的初期就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平均时间为3.12d。2例患者因初期没有积极营养支持,所以,病程相对延迟控制,平均时间为5.24d。③综合治疗。可采取激素冲击治疗、芝麻油物理治疗、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措施进行合理利用。④定期观察和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病情出现新的变化,如持续性体温升高、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症状等应考虑出现肠管坏死、腹膜炎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实践,我们认为综合使用多种非手术治疗措施是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朱维铭,李宁,黎介寿,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19-220.

[2]陈菊春.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58例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100-101.

[3]苏保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10(1):65.

[4]Stewart RW,Page CP,Brender J,et al.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m J Surg 1987,156(6):643.

[5]唐益江,龙晓彬,林琛.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J],2011,31(1):87-88.

论文作者:马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浅析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马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