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俊
临武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4300
【摘要】目的:本文就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接受保守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0.91%>77.27%),实验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的有效途径,可及时清除血肿、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好发于20--40岁的年轻群体中;脑血管发育障碍会引发脑局部血管数量及结构异常,对脑血流具有严重影响[1]。脑血管畸形患者一旦发生血管破裂会引发脑出血损害脑神经,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对于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法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科还是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为探究手术疗法的应用价值,对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将其效果与保守疗法进行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88例;入院后经头颅平片、CT、MRI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被确诊。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20例;年龄集中在19--6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8.5±4.5)岁。将接受保守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19例;年龄集中在18--6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8.2±4.7)岁。对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将伴有自身免疫疾病者、精神疾病者、脏器功能不全者、脑部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权,并自愿加入研究小组。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法,先通过常规对症疗法来稳定病情,确定血肿位置与出血量之后,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于体征稳定、未见脑疝形成者,可在显微镜下实施I期血肿清除术手术,并对畸形的脑血管进行切除。对于病程较长,已形成脑疝的患者,可先行I期血肿清除术,术后3周--6个月内,视患者病情实施II期脑血管切除术。对于颅内出血量较多者,可为其采用血肿清除术与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参照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法,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或酸碱失衡等治疗法;对于伴有癫痫症状的患者要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同时让患者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1.3疗效评定标准[3]
经治疗,患者的头痛、眩晕、出血等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日常活动受到轻度影响,则为有效;患者有意识但无法自由活动,或保持植物生存状态,则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观察指标
(1)不良结局发生率:包括复发、致残和死亡。(2)NIHS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4]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良好。(3)BI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5]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良好。
1.5 数据分析
此次数据分析所采用的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进行t值检验,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进行2值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0.91%>77.27%),2值检验结果为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且起病突然、进展快,患者是以颅内出血、血肿、癫痫发作等为主要症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该病还有一定的致残风险,易使患者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6]。保守治疗主要是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相应的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抗癫痫等治疗,虽然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但起效较慢、治疗不彻底,患者在治疗后极有可能复发。外科手术治疗虽然治疗时的创伤较大,但可以将脑部血肿清除,将畸形的脑血管切除,使神经压迫得以解除,并可降低再出血的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明确诊断及分型,要清楚的掌握血肿位置、出血量,确定患者是否有脑疝形成,而后为其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
此次研究中,对8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0.91%>77.27%),实验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要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的改善效果对比参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的有效性及优势。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结论,采用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安全又有效,能够改善预后、降低复发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加充,赵建农,王鹏程等.127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3(30):3636-3637,3640.
[2]徐辉,赵薇,方岩等.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8):2685-2688.
[3]李龙.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7):239-240.
[4]刘军.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8):52,54.
[5]卢国奇.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治疗脑血管畸形[J].临床医学,2016,36(6):28-30.
[6]熊海洋.分析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40-41.
论文作者:李成俊
论文发表刊物:《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管论文; 脑出血论文; 畸形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肿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