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舒张,陆小军(通讯作者)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54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旨在丰富相关理论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从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待伤后24-72h内采集其静脉血,而后对其垂体激素水平进行科学检测,最后分析、统计影响垂体激素的14项可能因素。结果:GCS评分、血氧饱和浓度改变、血压、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颅底骨折、中线结构位移程度6种因素会影响到垂体功能,其中中线结构位移(>10mm)及GCS评分3-8分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紊乱的较为重要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极有可能发生垂体功能紊乱,脑中线结构位移及脑损伤程度为重要危险因素,须在第一时间对脑中线结构进行复位,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发生,以防止或减少发生垂体功能紊乱。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垂体前叶;功能紊乱;危险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急性颅脑损伤在青壮年致残及致死因素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从致残类型来看,其包括社会适应能力障碍、心理障碍、行为能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当前,并未明晰哪些因素引发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紊乱。鉴于此,文章以本院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案例,对造成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55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大于20岁、小于75岁,年龄均值为(57.2±6.8)岁。所选研究对象中,26例为左侧额颞脑挫伤伴硬膜下血肿,32例为右侧额颞脑挫伤伴硬膜下血肿,3例为原发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9例为脑内血肿,6例为双侧额叶脑挫伤,3例为颞叶均有脑挫伤及双侧额叶也有脑挫伤。69例为合并前中颅底骨折,38例为脑疝,11例为复合伤,4例为骨折,1例为骨盆骨折,2例为血气胸,4例为腹腔脏器。82例患者中有63例采用开颅手术方式治疗。

1.2 入选标准

其一,经过CT检查,确实患有颅脑损伤疾病,且处于急性期;其二,把具有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排除;其三,任意因素引发的急性颅脑损伤;其四,使用常规方法(药物及手术)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未适用激素类药物。

1.3 采集与保存标本、检测及检测指标

(1)采集与保存标本

于颅脑损伤后24-72h内,对患者静脉血进行采集。保存时,使用专用试管,场所为冰箱,温度为零下80°C。

(2)检测及检测指标

检测仪器与检测试剂,使用Fluid Percussion Device 液压颅脑损伤仪(美国赞德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及其配套试剂。检测指标为黄体生成素、促甲状腺素、卵泡雌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4 急性脑损伤后对垂体前叶功能紊乱影响因素的选择

就本研究而言,其选择的影响因素共14项,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年龄、性别、血氧饱和度、肾功能、肝功能、血糖、电解质、并发证及合并症、颅底骨折、中线结构移位、血清C反应蛋白、入院时血压、GCS昏迷评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程度。待选择之后,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年龄分为三组:A组16-39岁,B组40-59岁,C组大于等于60岁;血压分为三组:正常血压组、低血压组及高血压组;血样饱和浓度分为两组:大于及等于90%组和小于90%组;GCS分为三组:A组3-8分,B组9-12分,C组为13-15分;tSAH分为四组;中线结构位移分为三组:大于10mm组,5-10mm组,小于5mm组;垂体前叶功能根据改变项数进行分组:正常组,1项组,2项及以上组。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急性脑损伤患者在垂体前叶激素方面发生的变化

该研究中,垂体前叶激素方面发生变化的急性脑损伤患者有68例,所占比例为82.9%,变化为单项垂体前叶激素分泌,38例(46.3%)单项,30例(36.6%)两项以上。以改变类型为依据,可将其分为PR分泌改变(包含29例分泌增加)、TSH分泌减少、PRL分泌紊乱、ACTH分泌改变(包含7例分泌减少及4例分泌增加)、GH分泌增加、FSH分泌减少、LH分泌改变(包含6例分泌增加及9例分泌降低),例数分别为31(37.8%)、37(45.1%)、11(13.4%)、2(2.4%)、7(8.5%)、15(18.3%)。

2.2 影响垂体功能的各种因素

本研究共选择了14中影响因素,其中处于正常范围的是肾功能、肝功能及电解质,因而须剔除这三种因素。经统计学计算可知,急性颅脑损伤垂体功能受年龄、性别、tSAH的程度、血糖、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功能极易受到以下6种因素的影响:GCS评分、血氧饱和浓度改变、血压、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颅底骨折、中线结构位移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及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检验(Spearman),可获得上述6项因素相应的Rs(系数),其值分别为0.57、0.42、0.50、0.51、0.60、0.47。就相关系数来讲,GCS评分、血压及中线结构位移对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

6大项相关因素:血氧饱和度、血糖颅底骨折、中线结构移位、血清C反应蛋白、入院时血压及GCS昏迷评分,其包含具体因素共15项。为进一步分析这些具体因素对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的影响,须将某些混杂因素加以科学排除。对于该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15项具体因素。待完成回归分析之后,大于10mm及 5-10mm的中线教位移、3-8分的GCS评分最终入选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紊乱因素,具体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中线结构位移(>10mm)及GCS评分3-8分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紊乱的较为重要的危险性因素。

3 讨论

最近几年,颅脑损伤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活率非常大的提高。然而,常常伴有“后遗症”(精神残疾或躯体严重),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1]。急性颅脑损伤后船体功能紊乱在病人康复影响因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应对其进行及时、合理诊断及治疗。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显示,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发生功能紊乱的概率并不一样,但均大于15%、小于90%[2]。在本研究中,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发生垂体功能紊乱的有68例,其中TSH分泌减少发生率最高,PRL发生率居于第二,PRL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分泌增加。对于GH、FSH、ACTH、LH四种影响因素,其发生率依次增高。36.5%的患者会发生单项垂体激素分泌改变,46.3%的患者会发生两项以上垂体激素分泌改变。所以,有必要评估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

尽管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紊乱具备很高的发病率,但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3]。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内分泌应急是造成垂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但这个问题非常繁杂[4]。严格意义上来讲,众多应激状态和疾病会对内分泌造成影响。经专家、学者研究,垂体激素在应对刺激方面较为匮乏,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自身机能减退,导致垂体功能出现紊乱[5]。

据有关研究显示,发生颅脑损伤之后,其的严重程度对垂体千叶激素分泌紊乱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在长时间昏迷者、颅神经损伤者及颅面骨骨折者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6]。由相关报道可知,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激素分泌紊乱后会出现意识丧失或昏迷症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交通事故是导致年轻成年人发生颅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劳动事故、高空坠落等是导致中年以上患者发生颅脑损伤的重要因素[7]。经分析和比较,交通事故在路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紊乱诱发因素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位置。

本文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做了研究,结果为:GCS评分、血氧饱和浓度改变、血压、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颅底骨折、中线结构位移程度6种因素会影响到垂体功能,其中中线结构位移(>10mm)及GCS评分3-8分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紊乱的较为重要危的险性因素。

综上,现有的相关资料显示,急性颅脑损伤后极有可能发生垂体功能紊乱[8]。此外,脑中线结构位移及脑损伤程度属于重要危险因素范畴。治疗颅脑损伤时,须在第一时间对脑中线结构进行复位,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发生,对预防垂体功能紊乱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车彦军,张智民,陈兴,齐心,潘恩裕,陈鹏,夏智源,骆杰民,李震,武宏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664-667.

[2]许海涛.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6(15):82.

[3]李天泉,张伟,周恩瑜.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7):89-93.

[4]骆实,许小兵,苏杭,仇尔宁,李子坚,陈建民,陈达良,卢乐年.急性颅脑创伤后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及其相关因素[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879-1880.

[5]陈中珍,吴思荣,李向东,凌伟华,丁礼,王卫广,孙海伟,钱春辉,徐峰,金钧,惠国桢.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垂体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01):101-106.

[6]周斌,颉卫东,吕俊生,曾一.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和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05):668-670.

[7]Yunxing Cao,Jianwu Qiu,Bing Wang,Huanjiu Xi.The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ncurrent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5,711:.

[8]Sarah Hopp,Christiane Albert‐Weissenberger,Stine Mencl,Michael Bieber,Michael K.Schuhmann,Christian Stetter,Bernhard Nieswandt,Peter M.Schmidt,Camelia‐Maria Monoranu,Irina Alafuzoff,Niklas Marklund,Marc W.Nolte,Anna‐Leena Sirén,Christoph Kleinschnitz.Targeting coagulation factor XII as a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 in brain trauma[J].Ann Neurol.,2016,796:.

论文作者:舒张,陆小军(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舒张,陆小军(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