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半生的痛,尽是“无声杀手”的错!潘玲论文_潘玲

潘玲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不但影响工作、生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就治,早期可出现:1、因为出血或疼痛可能发生休克;2、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而危及生命;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肝、脾破裂,肺损伤等);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如重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可导致终身残废)。晚期因为长期卧床可出现:1、坠积性肺炎;2、压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等…

既然骨折这么可怕,造成骨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后者如严重骨质疏松症,受到轻微外力、甚至咳嗽都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在这里重点了解骨质疏松症。那么骨质疏松症又是怎么回事呢?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好比一棵茂盛的大树被蚂蚁慢慢的、静悄悄的掏空了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折断。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骨荷载能力下降。早期没有任何感觉,因为骨量的丢失是寂静的,缓慢的过程,毫无症状,骨骼就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当骨量丢失在20%以下时,患者常诉腰背疼痛,全身骨痛,为弥漫性无固定的骨痛,活动或疲劳后可加重,负重能力下降;当骨量丢失在20%以上时,患者稍微活动,比如咳嗽、弯腰、负重、跌倒后都可能发生骨折。如果是椎体骨折可出现驼背,身高也会降低;如果是腰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而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如果是髋部骨折,危害就特别大了哦!病死率可达10%-20%,致残率可达50%。骨质疏松症在代谢性骨

病中是最常见的,是一种50岁以上中老年性疾病。然而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普遍不足,知晓率偏低。

2018年我国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1.7%,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比例为3.7%。 我国低骨量(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的1个骨标准差以上但小于2.5个标准差)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40-49岁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低骨量率为46.4%。40-49岁女性患骨质疏松症(低于同性别峰值量的2.5个标准差以上)为4.3%;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51.6%。

2018年,我国人均寿命提高到77.0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老年人数目庞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也随着增加,必将影响 “健康中国行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预防是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好比高大雄伟的建筑需量结实坚韧的钢筋一样。强健的骨骼让人挺拔、直立 、有尊严,但是这个支架一但被侵蚀后,就不再结实了,会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人还能挺拔、直立 、有尊严吗?大家需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提升素养,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

教育与促进,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预: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标准食用,多在户外运动,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尽可能多贮存钙质,将骨峰值达到最高点,为身体储备更多的骨量,在30岁之前建立强壮的骨骼基础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好比年青时多存钱,年老时慢慢取着用一样。到了35岁骨峰值就开始下降,这时钱就很难存进去了哦…

二级预防: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应每年检查骨密度,对骨量丢失快的高危人群,及时补充性激素,维生素D3、钙剂、抑制骨吸收的药物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科学运动,多在户外活动等。

三级预防:对己患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无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促使功能恢复,做好家庭护理的健康指导。如预防跌倒,厕所有扶手,地面干燥、防滑,过道不放杂物,灯光适宜,使用手杖,助行器等;对骨折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面对现实,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康复;加强营养,科学锻炼,促进骨的生长,延缓骨量丢失,避免再次骨折。

最后重点说说防跌倒那些事

防跌倒除上面所说的方法以外,还有最重要的是肌肉的力量、强度、柔韧性等,特别是下肢肌肉的力量、强度、柔韧性,对防跌倒起作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肌肉逐渐萎缩, 50岁以后肌肉萎缩加快,肌力减弱,平衡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如站立困难,步履艰难,容易跌倒骨折。

造成肌肉萎缩的原因是:中年后,激素内分泌紊乱,肌肉蛋白的合成与分解不均衡,蛋白质摄入不足,缺乏科学运动,力量训练不够等。

增强肌肉的方法有哪些呢?

1、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长肌肉的基础材料,中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年青人要高些,要保证每天每人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不少于1克,最好每餐摄入20-25克,这是增强肌肉最好的方法。比如一个体重五十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摄入五十克的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更容易吸收,如鸡蛋、乳制品、豆制品、鸡、鸭、鱼、猪、牛、羊的瘦肉等。

2、耐力、韧性、力量训练:如果只补蛋白质,不运动对肌肉的增强是不够的,中老年人该怎么运动呢?这里总结了几条供参考:(1)每天30-60分钟的有氧耐力训练,如快步走、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2)每天做20分钟的柔韧性训练,比如膝关节绷直使劲的勾脚尖、绷脚尖,脚尖外旋、内旋,(可锻炼大腿、小腿、足部的肌肉和牵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周围的韧带组织,是防跌倒最重要的训练);颈部前后左右屈伸,肩关节环绕,肘关节屈伸,向前屈髋,下蹲屈膝;俯卧位,头部及上、下肢向上台起,保持30-60秒,反复练习(燕子飞,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上每个动作最好配合深呼吸训练;(3)每周两天力量训练,对增强肌肉非常重要,可以做一些递增抗阻训练,如做墙卧撑,双手扶墙做俯卧撑的动作,根据自身情况,5-10个为一组,做2-4组。还可以双手拿矿泉水上举,坚持30-60秒,反复训练。中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循序渐进哦!年龄的衰老无法改变,但是通过科学的营养、运动,可以延缓和预防肌肉的丢失,从而有效的防止跌倒,避免骨折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为健康中国尽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

【2】李乐之,路潜,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护理学》(第6版).

【3】林果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5版).

【4】尤黎明,吴瑛,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5版).

论文作者:潘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骨折,后半生的痛,尽是“无声杀手”的错!潘玲论文_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