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以人为本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根据需要的起源,可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其区别在于动物的自然性需要是靠自然环境中现成的天然物质来满足,而人的自然性需要则是通过自己的社会生产劳动获取物质资料来满足。社会性需要是在自然性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所特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表现为人对理想、劳动、道德、纪律、知识、艺术、交往等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就是社会性需要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社会中的人对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来自他人与社会的信任、尊重、赏识、注意或欣赏等名誉和声望的渴望。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我信任、价值、力量、能力等方面的感觉,当这种需要受到阻挠时,人将产生自卑感和无能感。而这种需要一旦成为人的活动的动力,就将使人具有持久的干劲和热情,表现出一般情况下难以具有的力量。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人的需要”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决不能把心理学所讲的主体需要仅仅理解为个人需要,从而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追求个人欲望的代名词。对此,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回答是,“人的需要”与“人的责任”相统一,没有责任的需要和没有需要的责任同样是不存在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的积极性是以其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勿庸置疑,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各方面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从一定意义上讲,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对调动人的各方面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 1908—1977年)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在人所具有的五种需要中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就是要尊重人所应有的各种权利。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做到尊重人,不能使工作对象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就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过去我国在“左”的路线影响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对“后进者”常常存在一种不信任的偏见,即他们犯了错误就认为是“骨子里坏”,有悔改表现时又推断他们“好不了长久”,出现反复就更是被断定为“狗改不了吃屎”,总之是“没治了”。因此对“后进者”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就是动不动训一通了事。这种把人看死了的观点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严重伤害了“后进者”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内心里只能生出“我这辈子彻底完蛋了”这样一种绝望的悲哀,上进心从此完全丧失。这对工作对象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种观点和工作方法的出现,根源于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本不懂得尊重人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人。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原则在逐渐改进和完善,内容、形式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得更多的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平等、民主的工作方法,懂得了教育人首先是要理解人、尊重人,并开始把尊重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一段时间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后进者,能够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坚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他们的缺点,能够与人为善地批评指正;对他们的进步,能够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对他们的反复,能够不厌其烦地启发诱导。总之,能够处处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后进者,使后进者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并激发出不断上进的热情,同时也沟通了先进与后进、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感情。一些后进者由于调动了其内在积极性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有的人还变成了先进,反过来影响、带动其他人进步。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
尊重的需要人所共有,后进者尚且如此,一般人特别是先进者就更不用说。自尊心人皆有之,伤害它往往会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结果,尊重它则常常会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于不断地激发这种催人奋进的动力,并使之经久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不懂得尊重人就是不懂得思想政治工作,不尊重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比没有思想政治工作更糟。因此,尊重人应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这一原则。
二命题的内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未来教育”(即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的原则和目标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马克思认为,应当用“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其意思是要把社会成员培养成智力和体力得到全面发展、具有多种才能的一代新人,使他们能够承担多种社会职能而不是只能承担某种简单的社会职能。马克思认为,未来的更高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个光辉的思想,无疑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尊重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分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是指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具有潜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量和创造力。这种特有的能力使人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所谓外在价值,是指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固有的创造力,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既是人的价值实现过程,又是价值实现的客观标准。只有实现从内在价值到外在价值的转化,人的价值才有真正的意义。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转化,求得内、外在价值的高度统一,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主观条件最根本的是人的创造性实践。价值是劳动的结晶,人的价值靠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只有把个人的发展同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自我实现同社会贡献自觉地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提升自我的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价值的客观条件。所以需要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才华横溢的人才脱颖而出的兴奋环境,提供有利于人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说:“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个性发展是同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人的个性发展同个人主义划等号,也不能把人的个性发展狭隘地理解为“随心所欲”、“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以自己的所谓“个性发展”去损害他人的个性发展,损害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意义上来理解人的个性发展,即为了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让每个人多方面的潜在智慧得到充分发挥。现代社会已将所有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趋势目前因Internet即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等原因而还在加速发展),如果没有彼此之间有效的协调、配合与支持,就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同样,没有每个人个性的创造性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或是要大打折扣的。因为,在一个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个人爱好、举止言谈处处有着严格限制与约束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必然是暗淡沉闷、苍白单调的,整个社会也必然由思想上的僵化导致整体的停滞不前。如果人人都能甩下各种沉重的负担,解放心灵,发展个性,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力,那么我们的社会及其成员必将充满活力、生机和希望。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堵塞人的个性发展的道路,而是要引导个性发展,为个性健康充分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个性发展是同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理想置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实现的可能。如果把自己置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之外去奢谈什么“个性发展”,那只能陷于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我们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决不是否定人的个性发展,而是为了给绝大多数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同时,如果以为个性发展会带来某些消极的东西而对之设置障碍,那也是大错特错的。我国曾有过的沉重教训之一,就在于抹煞人的个性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搞的“言语一律”、“全面专政”那一套,极大地压抑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精神,给我们在很多方面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这个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永远吸取。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提倡创新精神,而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正是建立在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基础之上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禁锢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不做这个,不做那个,而是要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引导人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去创造这个,创造那个,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把对人和人的价值的尊重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 命题的外延
既然尊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那么我们怎样将这一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付诸实施呢?从总体上讲,坚持平等的态度、民主的作风和疏导的方法最为关键和重要。具体而言,则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人就要信任人
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尊重。没有对人的信任,就根本谈不上对人的尊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之道,同样适应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践活动。不信任自己的工作对象,就不可能以满腔热情的兄弟式态度去做工作,对方也很可能对你敬而远之而保持一定的距离。信任人就应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少抓别人的短处;多发掘别人的“闪光点”,少揭别人的“阴暗面”,千万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根据自己的好恶亲疏去评价人、判断人。正确的态度应是站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高度去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相信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以前犯过错误的人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是有进取心的,是愿意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我们应该将对人的信任贯彻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以“春天般的温暖”去温暖自己的工作对象,架起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桥梁。
(二)尊重人就要理解人
由于人们的职业、年龄、文化、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彼此的观点、看法、主张、要求也不尽一致。这就特别需要提倡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减少隔膜,消除误会,达到心灵上的协调一致。尤其是面对新的形势,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多一点理解就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彼此之间你埋怨我,我指责你,各说各的理,各念各的经,则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前进一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需要理解别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凭主观臆断去看人看事,而要从客观地了解对方和真诚地尊重对方的基点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要尽量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事实充分地表明,往往是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一个尊重他人的举止或一束关键时刻信任的目光,都可以变成团结友爱的巨大推动力。这种通过理解的纽带达到感情交融的办法,比那种不分青红皂白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的做法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三)尊重人就要宽容人
世界上从来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这就是人的个别性或特殊性。正是由于人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结合,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切忌求全责备,决不能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子去规范具有千差万别心理特征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允许自己的工作对象有个性,有不同的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一句话,只要是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的个别性表现,都不应受到过多的干涉和指责。当然,这并不排除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对错误言行的批评。因为宽容并不等于放纵。对错误倾向的斗争是同对人民群众的宽容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种斗争,宽容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反对求全责备,鼓励人的个性全面充分地发展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是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而且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作风。自己不愿接受的不要强加于人,自己愿意接受的也不要强迫于人。这里所说的“愿”与“不愿”仅指个人情趣爱好、生活习惯一类的事情,它是以坚持共同理想为前提的。俗话说“大目标下的小自由”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样一种宽松环境。
(四)尊重人就要同情人
人的行动往往受到情感意志的制约。情感的变化是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既要讲理又要讲情,情理交融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动之以情就是要富于同情心,要对自己的工作对象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源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价值的深刻理解。这种感情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捧出一颗温暖的心,伸出热情的手,以真诚的信任、和睦的相处、热情的关怀、大力的帮助等实际行动,释放情感的暖流,使工作对象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形成感情的“合流”与“交流”。实践说明,“威严——板起面孔训人”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正常形象,“谦和——富于同情心”才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质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而不是让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才是最受欢迎的,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最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