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生存:城市周报期刊的转型方向--第十一届全国生活服务报刊高峰论坛综述_大数据论文

数据化生存:城市周报的转型方向——第十一届全国生活服务类报刊峰会论坛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报论文,峰会论文,生活服务论文,一届论文,报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据化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它不同于之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也区别于过去散落于各处的零星数据。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来临。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价值正在被发现、利用。在大数据成为重要商业资本的今天,如何利用已有资源或商业伙伴关系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扩展数据库、增强用户黏性并通过数据库来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实现与互联网基因的融合,完成数据化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周报未来发展转型的重点。

      2013年12月3-4日,30多名参会代表以“数据化生存——城市周报的转型方向”为主题,通过对“数据化时代媒体理念的变迁与尝试”、“如何将互联网基因融入城市周报”等问题进行宽视野、深层次的探讨,为我国城市周报转型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际操作提供最宝贵的前沿观察和实践总结。

      宋建武:数据化生存是未来城市周报的转型方向

      全国生活服务类报刊联谊会秘书长宋建武教授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提出数据化生存是未来城市周报的转型方向。他指出数据化不同于数字化,数字化是把以往存储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比特化的过程,而数据化则是把这些比特通过重组,加以应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这一概念会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实施过程。数据实际上是我们的存在方式,每个人、每一个行为都可以用数据来描述,用数据来记录。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数据去捕捉未来市场,把握未来的商机,可能更重要的是找到目标消费者、找到用户,把握每个人的不同特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数据时代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临时的概念,它是对整个时代有很大塑造力的概念。大数据时代,我们把大数据拿来干什么?大数据最大的作用是找到用户,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来建立用户的联系,同时完成向用户各种信息的推送,甚至包括产品的推送。一言以蔽之,依托大数据来实现两项核心项目:一是建立用户规模;二是建立用户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城市周报商业模式的操作,实现城市周报甚至整个报业的业务变革。

      谈及城市周报的转型之路,宋教授强调,数据化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数字化是以比特的形式进行存储、传输、数码化,数据化是有价值的信息,有更大的意义。一字之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不同。一种是把原来生产的信息简单地变换成一种比特,这是从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媒体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即不遗余力地进行数字化。在这个方向上,媒体把过去大部分存储的东西实现了数字化,尽管数字化的方式不同。近些年,已经基本上可以将其存成一种纯粹的数字格式,但是大部分的存储信息,如图片、版面,虽然实现了比特化,可能还是PDF模式,而没有办法把它变成可利用的资讯。数字化仅仅是想要去寻找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城市周报应该寻求一个新的媒体,而不是“新瓶装旧酒”。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新媒体,只有新服务。我们已在数字化这一所谓新媒体转型的误区里转了很久,然而,仅仅通过数字化把信息变成比特,媒体还是不能够找到新的模式。数字化理念下,媒体所寻求的不过就是看哪些传播形式,哪些传播手段可以把比特化的信息更好地传播出去,这样做其实仍然停留在一个原本的商业模式和内容生产模式中。纵观目前媒体所做的尝试,不得不承认这条路是失败的。因此,如果现在还不能跳出单纯的数字化的误区,传统媒体就永远不能够进入互联网,不能进入新的信息时代。

      如何将互联网基因融入城市周报?宋教授提出,未来媒体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发生改变,从通过广告帮助商家卖产品发展到直接实现商品销售。所谓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的规模以及用户对产品或该业务的忠诚度。首先,就用户规模而言,读者不同于用户。从转型来说,目前的读者数据,只是一个起点,远远不够。那么如何扩大用户规模?利用线下优势,以媒体自己的数据库资料为依托,再去发掘其他信息,整合线下各方面的社会资源来建设数据库。其次,在很大程度上,用户黏性取决于用户体验和产品的效果。用户体验包括与媒体全方位接触过程中,用户的感觉、感受,以及对媒体所宣扬的价值观是否认同等。产品的功能体现在媒体销售的各种产品,对于用户是否有用。实际上,从国外来看,一些时尚媒体,包括时尚网站,做奢侈品电商已经是未来的市场方向。因此,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媒体产业链必然会相应延长,从仅仅做广告向多种业态复合,进而打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开展电子商务,以实现媒体的转型。宋建武教授认为,从广泛意义上讲,电子商务可以看作是通过电子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实现商品交换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基于此定义,电子商务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电视购物,即通过电视渠道对商品信息进行大众化的传播;第二,网络购物,目前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电商大多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第三,也就是电子商务的“3.0时代”,通过数据库营销来主动向目标用户推送商品信息,实现精准营销。对于媒体而言,应该超越“1.0”和“2.0”,直接进入到电子商务“3.0时代”,即“数据库营销”。

      如何建设数据库,从媒体本身需求来说,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内容数据库,将媒体原来报道过的内容进行整理,从业务角度建设内容数据库,可以给一些企事业单位、商场商家提供商情。第二,客户服务,即为广告商服务。分析用户需求,与用户数据库进行匹配,为数据化电商服务。第三,用户群体,用户不同于读者,用户是一个面目清晰的人,不是模糊不清的一批受众。今天我们需要的是非常具体的用户信息,以此分析用户的需求,这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应用?数据的收集方式多种多样,以浙报集团为例,其数据包括:一、原本发行过程建立的读者数据;二、过去所做活动参与者的用户信息;三、其数据中最大一部分来自对边锋浩方平台的收购,用户数量达到了3000万。用户数据库的特点是越用越丰富,用得越多,对于消费者特点的把握就会越深。建设数据库的终极目的是实现销售。

      在建设数据库的基础之上,未来,媒体的商业模式将会以多种形式存在。1.直接出售信息,比如人民网的舆情产品和彭博社信息服务等;2.广告服务,这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商业模式,即通过向少数广告主提供广告服务实现资源补偿。3.数据库营销,包括对广告信息或商品信息的精准推送,以实现精准营销。

      汪震宇:19楼,从媒体专副刊走出的社区网站

      杭州十九楼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震宇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同与会代表分享了杭州19楼的发展历史和运营模式,以期为城市周报转型提供些许启发。2001年,19楼发源于《都市快报》专刊中心,其创始人为林煜。19楼是一个怎样的网站?简言之,19楼就是年轻一族讨论社会话题的社区平台。其核心用户群最早定位为妈妈们,因此19楼最早的板块就是孩爸、孩妈聊天室,基于此聊天室建立了一个为同城妈妈把闲置的婴幼儿产品提供交易的买卖平台。2013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19楼70%的用户是女性,年龄大多为20出头,尤其是大学刚刚毕业的阶段,主要涵盖20到40多岁的年龄层。目前19楼是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社区之一,是排在天涯之后的第三大论坛,与大众点评、携程、58同城同为中国生活消费类网站10强。19楼是中国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践行者。图1、2、3分别从注册用户数、营收情况和百度指数说明了19楼目前的发展情况。

      

      

      

      汪震宇分别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19楼的发展情况。第一,“出城”,即从一个传统媒体的“体制围城”中走出来。2006年10月,19楼决定开始公司化运作。2008年,19楼引进了天使投资,股权发生较大变化,在此后的两三年间,逐步实现团队持股。2013年5月,19楼完成股份制改造。19楼可谓是传统媒体网站中较早实现体制突破的网站。第二,定位。19楼有几个关键词:一是女性,19楼是为女性服务的;二是本地,19楼做本地生活以及经验的分享,让同城网友聚集起来,帮助用户在一个城市里面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致力于为各地用户提供便捷的生活交流空间和体贴的本地生活服务,意味着提供一个分享社区,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你想要找的一些人,然后互相交流。在解决生活琐事的同时,自然产生很多消费趋势,19楼会引进很多本地品牌服务商为网友提供服务。第三,技术。19楼本身是从传统媒体发展而来,因此这几年,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大。目前,技术团队是19楼最大的团队,规模是150人左右。19楼致力于研发SBS社区平台,即传统的论坛BBS更加个性化的演进脉络。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这一单向传播的形态,把个性化、自我的东西推向极致。在摸索社区交流过程中,19楼目前的核心工作是,如何使传统的BBS这一公共性的社区交流平台,在新的SNS时代里面依然有很高的效率。自2009年开始,19楼陆陆续续在一些中小城市开拓当地市场,目前已遍布全国,包括台州、嘉兴、宁波、绍兴、苏州、重庆在内的20多个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楼是城市连锁性的一个网站。最后,变革时代的思考。在这变革的年代,服务本身已不再适应用户的基本需求。19楼社区需要解决的,一是大社区化以后的沟通效率问题;二是个性化问题,这是目前19楼在社区运营方面投入较多的方面。

      

      在数据库营销领域,19楼网站上的活动人数在200万-300万左右,这些用户中的大部分,19楼都可掌握到其性别以及人生阶段,包括是否在读大学,是单身状态还是恋爱状态,是已婚还是在准备结婚,其孩子处在怎样的年龄阶段,此外还包括该用户在社区里面一些访问的轨迹,据此可以判断其兴趣所在。这些用户,在后台会为其打上一个标签,同时逐步地对用户进行更加清晰的判断。此外,通过举办线下活动,如相亲会、婚博会等,可以获取更为清晰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会进入后台,包括他们在相亲现场、结婚采购现场的消费品类以及消费金额,同时针对最核心的目标人群,与店员进行合作以产生用户信息。相信未来如能对用户体验、用户信息更加了解的话,19楼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其盈利模式、商业根基也会更加扎实。

      姚林:转型时代的中国中间阶层

      央视CTR市场研究资深顾问姚林老师向与会代表提供了中国中间阶层的相关调查数据,对生活服务类媒体的主要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进行分析,以便为城市周报未来的转型发展及营销活动提供启示。

      为什么要谈中间阶层?姚林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GDP从2003年的1000美金增长到2012年的6100美金,中国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偏上型社会。随之而来,也面临着相应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十个代表性的特征: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恰恰这些特征是中国现在都存在的,没有一个缺失。面对这一情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选择。谁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动力?现在中国的阶层实际上不是金字塔型,而是一种橄榄型的格局,中间阶层和中产阶级是有区别的。西方“中产”概念的特征包括以下基本要点:人均31000美元或每天85美元,非体力劳动者,受过高水平教育,舒适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生活品味,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具备这几个方面达到一定水平的就被纳入中产阶级。相较之下,关于中国的中产阶级,不同咨询公司和研究公司的报告标准并不相同。有人戏言,在中国,一套房子就能消灭一个中产,或许,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还没有形成。

      因此,CTR不再用过去简单的月收入、年收入来划分经济,而是引入了TGI全球的SEL模型,用这种方法对数据重新进行挖掘和分析。从以下几个角度,包括耐用品消费状况、商业服务消费状况、教育程度状况、居住情况状况,从拥有的汽车价位、电脑、消毒碗柜、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乘用飞机旅游、信用卡使用等行为状况和拥有状况去判断一个人所处的阶层。按照这一模型,可将阶层划分为金字塔型,包括最底层、中间层、次高层、最高层,比例分别为40%、30%、20%、10%。所谓中间阶层,包括次高层和中间层,加起来是50%。分析显示,在中国不同的地域出现了不均等现象,华东、华北是平均数,而西北和东北则低于平均数。

      研究结果包括:第一,关于中间阶层的媒介接触方式,电视、期刊、广播的接触率都在下降,互联网和户外在上升。比较发现,受众媒体接触度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层次越高的人接触报纸比例越高,而电视则与此相反。第二,不同阶层对杂志的接触情况。关于中间阶层所读杂志的类型,占据最大比例的是文学、文摘类,并呈现下降趋势,家庭和情感类的基本未变,健康类、时尚、女性类在增长,汽车类从2.0%到4.1%,时尚男性类从1.7%提升到3.8%。对于电子杂志的接触,精英阶层从14%达到了15.7%,中间阶层从8.0%达到了8.3%。第三,关于广播,中间阶层的广播收听将随汽车保有的提高而前景无限。第四,关于户外,移动性的增强促进中间阶层户外媒体接触提升,户外楼宇液晶电视广告,正在日益受到中间阶层的关注。第五,关于互联网,中间阶层对互联网的应用排名前十位的为:即时聊天通讯,使用搜索引擎,浏览门户网站新闻,玩网络游戏,使用电子邮件收发邮件,进入网络购物,浏览微博,浏览生活休闲咨询等,可依次分类为社交平台、生活助手和娱乐工具。

      

      

      透视中间阶层的特征,介于社会底层和精英阶层之间,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二元性。其主要特征包括:第一,传统与现代的承继。关于“女人是否应该待在家里”的观念调查显示,认同这一概念的人从2010年的30.9%到现在的36.1%;而“为了改善身体的一些小缺陷,愿意做外科整容”的比例从2010年的7.5%提高到2012年的28.6%,这体现了中间阶层观念中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元性。第二,奢侈与实用的结合。“乐意多花一些钱去购买认为是原创或独一无二的品牌”的人的比例从2010年的47%上升到了54.1%,而与此同时,“只要东西还能用就不需要换新的”人的比例从2010年的53.3%上升到了2012年的55.1%。第三,冲动与理性的博弈。有不经过思考就花钱的冲动从27.%达到了30.7%,而持“大家都有的商品最好自己也有”这一观念的人的比例从2010年的51.3%下降到了45.6%。这一矛盾性映射在消费上可以看出,对比不同阶层对国外和民族品牌的消费倾向,中间阶层可谓是民族品牌消费的主力。对中间阶层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在媒体的接触方面,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从对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其他传统媒体的接触来看,在电视之外,层次(包括年龄和学历在内的综合层次)越高的人,在纸媒停留的时间会越长。第二,针对不同产品的消费习惯,可结合媒体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此外,营销一定要根据媒体所在区域的特点,进行抽样分析和具体的数据挖掘,才能真正地实现营销。

      傅媛:新媒体时代的为与不为

      广东羊城晚报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媛女士,从其公司的经营思路和未来方向出发,与参会代表共同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体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傅媛指出,在市场化的大势下,数字化还未实现,已经走到了数据化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目前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创新商业模式以实现盈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司主动面对经营结构的变化,将公司作为一个服务型的平台进行考虑,从竞争力到其价值,都以用户为方向进行了相应调整。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统媒体原有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尝试将资讯的传播力转化成商业服务能力。目前公司着力探索的方向:一是创意文化,举办本地原创的创意活动。二是创意产业,将采编团队对于商业、商机的先知先觉转化成商业形式。三是把媒体原有的采编创意运用到实际中,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产品。

      

      总结在媒体十年的工作经验,傅媛认为,媒体依旧是一个满足生活需求的平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城市周报欠缺的是思维方式,拥有的一些资源,在现有的一些体制下如何走出新颖的模式。媒体的未来方向是什么?不论是否是媒体,只要这一平台能提供与市场服务的对接,那么城市周报的发展之路必然会越来越宽。从集团角度而言,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媒体。以《羊城晚报》作为主流,广告发行采编合为一体,由《羊城晚报》的总编辑负责发行公司和广告公司两大部分。第二,产业化运营方面。羊城晚报生活传媒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经营化的一部分,已经确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未来也会积极探讨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

      此外,傅媛就未来城市周报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希望藉此寻求到特定的合作伙伴。过去五年,羊城晚报生活传媒有限公司举办了本地年轻人的选秀活动“Cover star”。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这一平民选秀活动,让一般读者走上舞台,体验明星的感觉。该活动利用《可乐生活周刊》独有的资源和优势,在每年的暑假,五月份到七八月份之间,让年轻的学生参与到这一平台上来。这样聚集的用户,并不是专业的模特,但是这样一个群体的聚集,公司希望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促进交往,参加培训,以及各种夏令营活动。2012年,公司推出“星学院”概念,进行全方面整合传播,吸引超过5000人报名,打造创意化服务,希望藉此延伸出一些培训产业。2014年,依旧以广州为核心,公司希冀利用广州和粤港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打造好这一活动,将广州的“Cover star”大赛复制到不同城市,最后再进行城市PK赛和总决赛。羊城晚报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希望与全国各大媒体进行合作,在全国年轻群体中掀起一股粤港潮流特色的青春选秀风暴,塑造全国影响力的年轻选秀的品牌地位。这一活动要走出广州,需要找到一种起到引领作用的全国模式,傅媛女士表示希望能够与其他城市媒体进行合作,根据各地情况,共同来做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活动,拓展到年轻的人群里面,然后将粤港新的活动形式推广到各个城市,再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新的项目合作。

      汤威:憧憬·回到美好时代

      精品报系管理中心副主任汤威以“憧憬·回到美好时代”为题,就精品报系正在推广的迪奥文化营销案例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与品牌合作的新路径。

      什么是美好时代?现在所说的美好时代,其实指的是我们对文化艺术的一种追求,对精神生活的一种向往。“美好时代”的出现,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身处的生活环境相关,它既是现代化过程中人性的释放和张扬,也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的困惑和自我救赎。

      为什么要提出“美好时代”?它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与以往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国轰轰烈烈的民族革命、生产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长期以来女性呈现出一系列战斗的形象。当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女性越来越关注消费、尊崇时尚,也越来越强调对女性角色本身的审视,关注女性价值的回归。迪奥品牌符合中国人对法兰西文化一贯的认识,浪漫、优雅、经典、左岸,充满着人文主义。迪奥文化的这一固有DNA,其实构成了整个“美好时代”的概念。当然,“美好时代”还有一个意义,一个是追寻过去,一个是面向未来,构建过去那个时代的氛围,这也是中国女人对幸福的追求。如何与品牌一起构建属于中国中产阶段的价值观,需要城市周报来做品牌、时代和读者之间的对接,这样才能真正地去阐释品牌,联系读者。

      汤威从三部分阐述了这一文化营销合作案例的操作模式。第一,报道策划。主要通过三种合作方式来进行,即选题定制、专题别册和选题植入。选题定制,以“女性主义”视角策划年度系列深度文化选题,探讨和宣扬“美好女性”的理念和价值观。以此与迪奥品牌之间达成合作。专题别册,以倡导“追寻美好时代”女性思潮为主题,策划一期专题别册,别册内容包括封面故事、圆桌、访谈、专栏等。所谓选题植入,即在时装、美容、生活方式等版块中,根据不同时节,策划适当的选题,将迪奥产品的特点、功能进行提及和介绍。第二,活动策划。围绕这一主题举办文化沙龙,由媒体提供各界女性精英,邀请明星作为代言。文化沙龙,同样也是品牌的文化展,在这一案例中,报系以“回到迪奥美好时代的品牌文化展”为主题,介绍迪奥文化深厚的内涵,拉近读者和迪奥之间的距离。利用报系大量的明星资源,进行明星探访迪奥秘密花园的相关操作,邀请明星探讨巴黎、伦敦,活动全程由精品报系全媒体渠道进行专题报道,以激发读者互动。第三,新媒体策划。通过话题调查、访谈、微信等不同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社交性,以品牌植入的合作模式推出一部微电影《遇见美好》。汤威坦言,当前整合营销并不好做,从精品报系的定位出发,对中产阶层的数据分析和解读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数据的美好时代,但对于纸媒而言,却并不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时代。汤威期望藉此峰会论坛,将各地的资源、渠道进行整合,通过联谊会形成合力,以期找寻到生活服务类媒体的美好时代。

      丰蔚佳:互联网时代《申江服务导报》的定位与转型发展

      申江服务导报社副总编丰蔚佳表示,《申江服务导报》以城市生活服务综合运营商为目标定位,积极开拓自己的生活服务领域,以尽快完成布局,取得初步转型成果。在报纸广告持续下滑的今天,如何通过改进内容生产来创新盈利模式?《申报》确立了“模报精作”的改版方针,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与新媒体所具有的无限延展性相比,纸媒就算再多的版面也只是沧海一粟,只有具备独特的视角、专业的操作,纸媒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建立自己的独特性。据此,《申报》在2013年春季改版,力求在形态精致化、选题精确化、生产精细化、发行精准化上下工夫。

      第一,形态精致化。为满足客户投放广告的心理需求,满足读者的精品化阅读感受,提升报纸自身的品质,《申报》这一轮的改版,把所有新闻纸全部升级为铜版纸,缩减版数,改版后的印刷总成本和原有的成本不仅持平,甚至有了一些节约。总之,《申报》此轮的改版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追求精致阅读体验的要求,也吸引到高端客户,营造适合的广告环境,力争《申报》做到既有格调又有腔调,既有质感又有质量。在改版的视觉设计中,遵循一体化的形式和风格,顺应新时代的阅读习惯,让文字的空间感更加舒适,更少压力,增加一些二维码进行互动链接,提供更多的图片和内容,重视和发挥图片吸引眼球的效果,有效利用一些设计元素,实现精美印刷。第二,选题精确化。根据市场调研,《申报》的读者定位还是在30岁-40岁,以女性为主,这一读者定位决定了内容定位。针对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模式的变化,《申报》将现有的娱乐、新闻、文化、时尚和生活板块重新整合,努力做出自己独特的视角。第三,生产精细化。做深、做透一些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评点和调查报道,使得《申报》能够始终从自己的视觉、以独特的方式去关注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中的人。第四,发行精准化。发行量并不等于影响力,关键还是要有效地到达目标读者和目标客户,《申报》通过精选渠道,提高零售展示的水平和零售的销售率。通过建立读者和报纸的互动调查体系,为内容采编和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反馈和资料,从而进一步提升《申报》整体的运营能力。总体来说,《申报》的母报定位还是围绕着本土、原创、白领、娱乐、时尚这些关键词,按照独门、冷门、热门这“三门”,以及速度、广度、精度、深度、角度,“五度”的一个理念去砸深做透,做有血有肉的人性化报纸,体现“让眼光比生活高一点”的理念。

      

      在经营方面,《申报》继续拓展品牌生活服务的维度,建设新媒体平台,力求在新的项目中应用数据信息来更精准地为客户服务。主要经营项目包括:第一,“人生大不同”公益项目。通过邀请金星、金士杰等演讲嘉宾,每两到三个月举办一次,打造影响力。大不同会馆,每一到两周举办一次,主题类讲座、工作坊、分享会、沙龙,让年轻人发展兴趣,探索自我。大不同学院,正处于教育培训项目筹备中,让志趣相投的人们能够系统学习想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机会把共同的热爱变成共同的事业,实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大不同课程,和各方教育机构合作研发课程,试点将生命教育和全人教育的内容,融入中小学的校本课程,让“大不同”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理。大不同基金,来源包括报名费、赞助以及衍生品售卖,用途是运营“大不同”项目和孵化在“大不同”平台衍生和发展的社会创新项目。第二,申活馆项目。申活馆是其线下的生活品牌运营服务的实体店,依托新华传媒,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设计师品牌以及商业中心,同时做一些商场的公关活动。同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申活馆得到宣传部文创产业基金的扶持,得以进行相应的项目拓展。第三,悦城项目。悦城项目在2013年1月全新推出,主要面向国际国内城市,以上海的发现眼光,打造城市名片,是一本可精准投放、帮助用户进行私家定制的旅游性杂志。其功能主要是实用路线指南,具备强大的广告吸附力,同时制作精美,极具收藏价值。第四,其他多点拓展项目。一是已经进行15年的申报电影盛宴,今年升级至顶尖影院——IFC国金中心百丽官电影城举行,形成了品牌赞助、银行冠名、影院支持的商业模式。二是与上海银行合作,推出首款面向都市中高端白领女性的白金信用卡。三是申连锁项目,即内容产品版权输出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版面内容,向外提供版权内容服务。四是最地标评选活动,如接下来要举办的时尚美容大选活动。由此可见,《申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而且以城市生活服务综合运营商为目标定位,在不同领域进行生活服务的拓展和转型。

      熊燕:新媒体手段对传统报道的推广

      乐山广播电视报社总编助理兼编采中心主任熊燕以《乐山广播电视报》的实践为例,探讨了新媒体手段对传统报道的推广方式和成效。创刊20年来,《乐山广播电视报》以不断创新的态度树立了该报的强势品牌。在内容模式和运营方面的主要创新活动包括:首先,利用《华西都市报》的二维码平台,即华西魔码,将拍摄公益短片上传到当期的封面报道,同时推出小型的公益活动,提升报社的品牌影响力。第二,利用读者数据库,突出新闻报道亮点。封面报道成立了专门的执行小组,每期提前将拟定的几个选题发布在官方微博上,由读者投票决定执行的选题,并由封面报道主编统筹安排,专人负责制。根据全体记者的个性、专长,安排不同的人参与不同选题的执行。有效调动了全体编采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保证了每期报道的执行质量。第三,在编辑包装形式上,进行了较多创新。灵活尝试了如调查、专访、讲述等方式,写作风格也有了较大突破,内容风格上尝试将时政新闻城市化、经济新闻生活化、城市新闻时尚化、时尚题材趣味化,每期都力求新颖、可读、趣味和深度的结合。每期报道的重要看点,都由版面编辑与新媒体编辑沟通制作二维码。第四,采访全过程更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新媒体的运用。自今年以来,每位记者外出采访前都会与美编及新媒体编辑沟通报道选题,确定需提供的新媒体元素。外出采访的记者,交稿时都需提供拍摄的视频、图片和相关的背景资料链接。第五,遇到重大选题时,编采会与报社品牌推广部、广告部等多部门联动。策划一些大型活动,如车展、房交会、交友派对等,先在内容上造势,通过微博、微信平台集聚人气,运用新媒体元素突出选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年举办的青年交友派对,为参加者拍摄短片,并制作二维码。在当期报道里,配合进行青年交友意向的报道,收到了较好的读者评价。车展活动中,通过抽奖平台来了解、掌握读者数据,通过在魔码上面获取优惠券和拿到魔码价格来进行购车的用户量增长迅速,收到较好成效。此外,举办一些小型活动,如组织团购电影票或者获取一些购物券。通过一轮一轮的抽奖活动和促销形式,得到了较多的读者和市民的数据。熊燕坦言,目前比较遗憾的是对数据库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进一步的挖掘和应用。第六,考核方式。《乐山广播电视报》对于在报道过程中新媒体的运用情况进行考核,以鼓励员工加大新媒体利用力度,鼓励创新。对新媒体元素使用适宜者给予奖励;对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帮助报社进行经营推广及创收者,作为特别贡献给予奖励。报社还专门成立了5人微博小组,与报社各部门对接,及时发布报社动态及新闻消息。通过种种尝试和摸索,《乐山广播电视报》在集聚读者人气和拉动经营推广的活动范围和思路上面均有所提升。熊燕表示,未来会在新媒体的包装策划、活动运营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创新。

      

标签:;  ;  ;  ;  

数据生存:城市周报期刊的转型方向--第十一届全国生活服务报刊高峰论坛综述_大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