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不仅对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理念进行完善与补充,还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了实际施工中,以此来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灌浆施工技术就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相关施工团队能够对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要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本篇文章就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逐渐提高了对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灌浆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价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需要,如果不能对灌浆施工技术进行更新升级,那么就会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另一方面是由于灌浆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难点问题,需要施工团队能够对难点为题进行优化处理,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会涉及到多种施工技术,如定位技术,测量技术,预应力技术等等,混凝土灌浆技术也是其中的一种,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后续使用效果和工程的使用年限,并且与生产和使用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在施工时要尤其注意对于工程的灌浆操作,从施工前期的规划,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到施工中的施工技术的运用,再到施工后期的工程质量监测和养护,每一步都是保证最终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对于灌浆技术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施工技术也要不断的探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灌浆技术是利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将事先预制好的混凝土混合浆液压制到工程的断裂或破损部位,补全裂缝防止其继续发生断裂,从而提高工程的防水能力,加强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灌浆技术具有如下几点施工特性:首先,施工操作简单易行,且适用于多种施工环境特点;其次,灌浆材料性质稳定,粘合力强,经久耐用;最后,灌浆处理增强了土层、岩层内部的紧实度,有效填补了土层及岩层缝隙,施工效果显著。
二、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1、施工前准备方面
要想让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那么工程团队在施工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灌浆施工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施工团队需要对灌浆施工的现场环境进行严格的检查。由于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各有差异,一些施工环境中还会存在影响灌浆质量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在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对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妥善的处理,以此来保证灌浆施工的稳定开展。
其次,施工团队需要对灌浆施工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存在故障问题的机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更换与维修,这样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灌浆施工质量和效率。最后,施工团队需要对灌浆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对于材料的生产厂家、运输方式以及存放场所等,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施工材料进行妥善的处理,保证灌浆施工得正常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裂缝灌浆方面
混凝土裂缝施工是灌浆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有效的提高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那么水利水电工程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混凝土裂缝施工的原理和要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由于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很多的工程项目中,所以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科学合理的应用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除了能提高工程整体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的控制渗漏情况的出现,对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更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因此,需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有效的掌握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
3、岩溶灌浆技术应用方面
岩溶地段存在充填物时,就应结合岩溶的规模采取针对性的技术进行灌浆处理。常见的灌浆施工技术主要有花管灌浆技术和高压灌浆技术。在采用花管灌浆施工技术时,主要是由于岩溶地段中含有泥沙,若采取高压灌浆的方式难以程控。此时就应选取带有孔洞的钢管,并将其插入溶洞之内,从而形成人造的孔壁,进而在预防塌孔事故出现的同时,还能确保整个灌浆过程顺利的进行。
浆液在较大压力下经过花眼注入土层之中,并在强大压力的作用下,将水泥浆摄入砂土层之中,进而在压实填充物的同时达到灌注的目的。而在采用高压灌浆技术时,主要是在不冲洗的情况下利用高压将水泥浆灌入岩溶之中,在挤密压实的同时提高岩溶的抗渗性与稳定性,并在高压的作用下劈裂岩溶的一瞬间注入水泥浆,此时水泥浆以带状的方式插入土体之中,并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将其包裹,从而达到加固岩溶地段防渗的目的。
4、无塞灌浆技术应用方面
第一,在钻孔施工中,所钻的孔的宽度应为76mm,长度应为200±50cm,钻孔结束后,应及时地将孔内的残渣清除,并用水洗净,待孔内干燥后方能进行浆液的灌注。
第二,所制备的浆液一般由水泥、水、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组成,因此,在做好浆液的拌合同时,应对浆液的含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浆液中的含水量应在30%左右,制成的浆液应及时地按照标准进行养护,浆液的抗压强度不得少于5MPa,且始终确保其和易性和可泵性以及保水性,尤其是流动度必须严格地控制。
第三,灌浆结束后,每灌注完一段就可以提钻,并更换钻具后进入下一灌浆段的施工,而这一过程不需要等待浆液凝固,不仅能极大地缩短施工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灌浆效率,从而更好地提高灌浆施工质量,尤其是其防渗性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结束语
如今,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灌浆施工的过程中,都能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应用原理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影响技术应用效果的不良因素,工程团队也能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对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妥善的处理,从而为灌浆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但是仍然有些许水利水电工程不能熟练的应用灌浆施工技术,导致灌浆施工质量和效率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在日后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一定要对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还要及时处理灌浆施工中涉及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为工程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斌.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灌浆施工技术研究[J].水能经济,2017(4):298-298.
[2]李剑.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研究与质量管理[J].低碳世界,2017(30).
[3]刘春华.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6(35):137-138.
论文作者:杜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浆液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岩溶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