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幼儿学会合理发泄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身心健康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泄是人对内在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和排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使人的不满情绪、心中的积郁得到疏散。
“健康”,不仅包括人的身体健康,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当他出现不良情绪后,不懂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加以宣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常忽略儿童的内心活动。当孩子的不良情绪出现后,教师往往采取遏制的方法,或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内心感受。例如,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往往只会以安慰的方法去劝导幼儿,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许多幼儿并不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懊恼;当幼儿在社交中受到挫折时,更不是他人用语言所能劝解的。虽然教师可以暂时遏制幼儿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下去,一些能量积聚在体内而导致失衡,会引发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发泄对维护心理健康的价值。他认为当人有情绪时,如能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疏导不良情绪,便能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的平衡。然而,冲动性是幼儿期行为的主要特点。幼儿对合理发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不能合理发泄,这对他们的危害是很大的,会助长个别幼儿无理取闹、倔强的坏脾气,时间久了还会产生各种失常行为及疾病,如孤独症、厌食症、自闭症、行为怪异等等。可见,教会幼儿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对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父母应正确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幼儿掌握多样的发泄方法,使幼儿能以某种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方式正当地发泄。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项活动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对儿童内在郁积的能量不能采取“堵”的方法,而只能采取疏导和排遣的方法。
一、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孩子的发泄行为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把孩子发泄内心不满的方式看做调皮捣蛋的行为。例如: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在受到挫折或遇到矛盾冲突时,常会将事由和心中的不满告诉老师,以寻求老师的同情和帮助。这种以寻求帮助来应付心理压力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不仅能消除幼儿心里的郁积,也体现了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如果教师对问题处理不好,或敷衍了事,或批评指责,那么以后幼儿会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各种不良情绪。比如我班润泽小朋友,一次,他哭着向我“告状”说:“曹辉打我。”因我有事,就敷衍他说:“我一会儿就去批评他。”可过后就忘了。有一次我发现他打别人,就去批评他,结果他理直气壮地说:“谁让他上次打我”,我想上次那件事,使他心理上一直不平衡,所以产生了这次的不良后果。打那以后,遇到幼儿“投诉”,我就认真地听,公正评价,以稳定“告状”幼儿的情绪,传递“老师理解你”的信息。
二、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转移不良情绪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引导他投入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让孩子学会积极发泄的有效方法。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其运动能力逐渐发展,但因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使其体内能量得不到及时的发泄,积聚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失常行为:如咬人、打人、坐不住、多动等。比如我园的方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刚入园时,大家都认为他有“多动症”,一提起他就头痛。经过对他的观察分析,我发现他特别爱打拳并喜欢帮老师做事。于是每天活动时间就让他在活动场上为大家表演,班里有事,都请他做助手。他每天忙得很,并且又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称赞,一段时间后,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三、为幼儿创设发泄情绪的环境和情境
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创设了一个发泄角,并向幼儿讲解了使用方法和原则,有的里面放置了一些运动器械,像沙袋、棉垫等,孩子在此处可以任意踢打。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较为普遍,某些攻击行为可归结为幼儿不良情绪发泄的表现。脾气较暴躁的幼儿在其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或无聊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我班的浩然个性强,喜欢跟人比,每次先做完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就到处乱转,打附近的同伴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同伴被激怒了,难免会有一场纠纷。这时,我就对他说:“浩然,老师布置的作业你都做完了,很好。可其他小朋友还没做完,你可以先到发泄角去玩一会儿,等大家都做完我来叫你。”他到发泄角打打沙袋,在垫子上任意做做动作,心情就完全充实而愉快了。
在发泄角里也可放置一些画具和废弃的纸条,幼儿可以任意地涂鸦,随意愿利用这些东西。这对于体质稍弱,不爱说话的幼儿,也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有效方法。
四、培养幼儿多样化的发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
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了意外,会对于某一活动产生惧怕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对儿童进行鼓励,还要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疏导。如让幼儿大声哭泣,把内心的恐惧或委屈发泄出来。有的孩子会羞于哭泣,有的幼儿则只会以哭泣来表达不满。教师要告诉幼儿一些正当的多样化的发泄方法,如还可用语言来寻求帮助,也可用选择记忆法来忘记不愉快的事,或到发泄角去发泄心中的不满,还可以把自己的不满喊出来,当然这种方法应注意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
总之,发泄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各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帮助幼儿学会合理发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