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建筑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较为复杂、系统,因此,做好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智能建筑;施工;管理
1智能建筑中的常见设计
如何配合好智能建筑中各种智能设备的使用,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自然采光设计
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推进中,衡量一个建筑体的整体质量如何,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关注建筑整体的采光条件。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当中,经常会存在一些建筑室内的采光区域较小,即使自然光线可以覆盖到一些区域,但是如果没有对自然光线的照射面积进行控制,那么自然光在照射过程当中,只会在建筑的局部区域照射程度异常强烈,给人们的居住舒适度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建筑设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了建筑自然采光的设计特性,从中研发出了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新型玻璃和光线控制器等设计方式的有效应用,保证了整个建筑的采光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建筑设计工作人员依照建筑的自然采光对自然加以充分的使用,通过光导纤维或者百叶等提高建筑室内居住的舒适程度,比如设计工作人员在对某办公大楼进行设计开发当中,需要将一个大型的活动中心来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运用百叶来调节办公室当中的采光程度,通过智能百叶对光照情况的判断自主进行上下收放或者是转动百叶的形式,来改善整个建筑室内的采光条件。
1.2层高设计
智能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层高设计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设置环节,对建筑层高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的经济性影响因素,以及人们在后续使用的舒适程度等,如果建筑层高过大,那么直接会造成大量的施工材料流失,在保证实现建筑基础功能的情况下,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合理的降低建筑设计的层高,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如果层高过低,那么也会对人们的居住感受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基于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实际设计情况,建筑净高度的下限设置为2.6m,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当中也必须要充分满足该项要求。智能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智能建筑内部的管线系统排列上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在整个管道线路当中包含了大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数据线,直接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楼层的高度设计。因此,智能建筑当中楼层的高度只能略高于普通建筑,基于建筑项目设计过程当中的经验,为了充分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在建筑的设计层高上需要达到2.7m以上。确定智能建筑的层高前提下,还需要重点考虑智能建筑当中强弱电的排布结构,充分明确各个管道线路的具体走向以及建筑量体的高度情况,有效确定出建筑层高,保证整个建筑设计工作的科学性。
1.3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对智能建筑当中各个终端系统之间进行紧密的衔接,这也可以称之为智能建筑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式,对建筑当中错乱复杂的管线系统进行有效的排列,充分明确建筑当中各个用电环节的管道设施。对于建筑当中线路设计工作来讲,其中重点包含了线路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通常情况下在智能建筑管线设置工作当中,管道和设备相互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联系。除此之外,因为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管道排列,因此在建筑管道排列的复杂程度相比于普通建筑来讲更高,因此必须要留有适当的管道线路备用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管理措施
2.1施工前的管理措施
首先,在开展施工作业前,务必要详细的了解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确认各个环节的施工细节,以确保施工过程中较高的施工效率。另外,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施工人员施工前认真解读施工图纸,严格按图施工,发现施工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每个设计变更通知单,必须专人保管。根据修改后的图纸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及时进行纠正,保障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其次,在开展施工作业前,必须熟悉掌握电气施工图纸,同时,需要检查图纸,清楚地标明图纸中的交叉施工点。按照施工方案,做好预埋基础钢筋、预埋吊架和预埋线路保护管等工作。同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工作,为良好的施工工艺打好基础。最后,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员务必要不断学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施工的规章制度以及施工要求要熟练掌握。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以及事业心,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便是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为确保建筑工程安全,严禁在项目中使用有缺陷的产品。
2.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智能建筑具有复杂的线管,这就要求了施工现场需做好督促与检查工作,应应当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检查工程。掉管问题与属楼问题为电气施工常见问题,因此加强漏掉管盒的检查,并补做管盒,同时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作,纳入验收技术档案中。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针对性制定安全用电制度,并实施安全措施,从而保障施工安全。在工程施工之前,技术交底有关工作应当做好,确保了解施工总体意图,明确设计施工方案与注意事项。另外施工人员需持证上岗,由专人检查持证情况,同时对于施工人员的用电安全进行培训与教育。
2.3施工后的管理措施
严守质量底线不动摇若在下一道工序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上一道工序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应立即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原因,避免再让此类质量问题发生,严守质量底线不动摇。在所有工程项目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务必要根据质量验收的规范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
2.4技术与管理人员管理措施
在智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唯有确保技术人员与管理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为施工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所以,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策略去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一,人员选用过程中要确保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与施工标准相符且拥有职业资格,从而基于根本去确保工作能力;其二,企业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对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确保先进施工技术与管理技能能够得到发挥;其三,构建完善的员工激励制度、问责制度,有效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如通过激励制度的完善,将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与薪资报酬相挂钩,再加上各级奖励制度的制定,对工作任务完成度高的员工一定的物质鼓励,对工作态度与完成质量较差的员工一定的惩罚。如此一来,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会更加明确,并且在制度刺激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通过本文对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管理的分析和探索,从中可以看出智能建筑是建筑设计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实现城市化建设发展和智能化城市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和学习,让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开发更加具有规范化和系统性,进而可以有效推动整个建筑的节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侯叶琼,李强.智能建筑控制技术与电气节能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1):52-53.
[2]黄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居舍,2019(11):130.
[3]马新超,周克强,聂永强,李凯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居舍,2019(10):151.
论文作者:余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建筑论文; 智能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层高论文; 采光论文; 图纸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