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中心医院药学部 广州51140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药房药品损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门诊药房药品损耗的主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分阶段实施,比较及分析在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在药品损耗方面的情况。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药品损耗由活动前的2675粒(支)/月下降到活动后的819粒(支)/月,达标率为120%,降幅达69.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门诊药房药品损耗,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心,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 住院药房 药品损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Reduction of drug wastage in outpatient pharmacy. Method Through implementing QCC,we found out the main causes of drug wastage and took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real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ep by step.The amount of drug Wastage werecom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 Result The amount of drug wastage in outpatient pharmacy had fallen from 2675 to 819 per month after carrying out QCC.Conclusion QCC could effdctively reduce theamount of drug wastage in outpatient pharmacy.Besides,the staff’s consciousness of team cooperation and some of responsibility are strengthened.Furthermore,the staff’s problem-solving skills can be enhanced by QCC.
【Key word】:Quality control circle; outpatient pharmacy; drug wastage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品管圈) 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 年所创,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1-2]。QCC活动宗旨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从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门诊药房自2014年8月起引入品管圈概念,本次品管圈的议题是对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方面进行改善,经过6 个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本部门药品损耗,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高了本部门服务质量。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药品损耗的检查结果,以及活动前后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及品管手法掌握程度等无形成果评价项目方面的评价结果。
2 方法
2.1 组圈 2015年9月品管圈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投票评选出圈长,药学部主任担任辅导员,成员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起品管圈小组。经过圈员的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定圈名为“跃进圈”。
2.2 课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从实际出发列举工作中发现的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评价法",根据问题有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圈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上级政策相关性四方面进行主题评价(表1),得分最高者为本期品管圈的最终活动主题。即“降低药物损耗”。评分标准见表2。
2.3 计划拟定 主题选定后,圈员对QCC 活动的每个步骤均拟定了计划。拟2015年9月完成“现状把握、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及目标设定”等步骤;10 月完成“制定对策”,11--12 月完成“对策实施”,2016 年1 月上旬完成“效果检查”,中旬完成“制定巩固措施”;下旬进行QCC活动总结及发布成果。
2.4 现状把握 圈员围绕主题,根据日常工作情况,从整体对本药房药品的损耗情况进行了解,同时采用2015 年10 月药品损耗情况作为本次现状把握的理论数据。从采集数据显示:过期、变质、破损、淘汰停用、混杂无法辨认是药房药品损耗的主要原因,具体数据见表3,并根据表3 制作出柏拉图(图1)。根据80/20 法则得出,造成门诊药房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药品过期和变质。因此本圈将改善重点定为通过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过期及变质。
2.5 目标设定 根据计算公式:⑴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 改善重点* 圈能力)=2675 - (2675*73.72%*78.46%)=1128 ⑵降幅=(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2675 - 1128) / 2675*100%=57.83%,得出目标值为1128(片或粒)/月、改善幅度为57.83%。
2.6 原因分析及确定主因 圈员以脑力激荡法从人、物、环境、方法四方面入手分析造成药品损耗的原因并制作了鱼骨图,具体详见图2。为在众多因素中找到真因,将由圈员对每因素进行打分评价,3分为关联性大,2分为关联性一般,1分为关联性小。最终通过对投票结果的统计,得出导致损耗的主要原因为:①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②标准操作规程不完善③有效期管理不完善④药品标识不明确。具体结果详见表4。
2.7 对策拟定 针对导致产生药品损耗的主因,圈员们再次发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对策。就每一主因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评价,评价方式为优5 分、可3 分、差1 分。并根据80/20 法则对对策进行选定,选定以下对策。
2.7.1 制定药房工作(含加药、处方调配、发药)标准操作规程,对每一岗位的药师进行相应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
2.7.2 制定药物有效期管理办法。药品效期管理责任到人,药房二级仓库指定一位药师负责。其它工作人员负责调配区域药品效期盘查,效期盘查原则上按药品品种落实到个人,并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2.7.3 重新修订药房易混淆药品品种目录;并制定易混淆药品的区分措施。
2.7.4 收集和记录中药房变质的药材品种目录
2.8 对策实施 针对上述对策,经过圈员们的讨论,共分成四个小组完成。
2.8.1破损药物回收小组:主要设计回收表格,收集和记录西药房内破损、污染等无法使用的药品,并针对日常回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本药房处方调配标准操作规程,召开药师会议,对每位药师的处方调配行为进行规范化培训。
2.8.2有效期管理小组:制定本药房有效期管理制度;收集及统计本药房过期及变质药品;加大监督药房工作人员检查药物有效期的力度,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定期公示本药房内距失效期211天的药品目录,提醒同事们注意。
2.8.3易混淆药品管理小组:收集本药房易混淆药品品种并制成目录;制定易混淆药品的区分办法;对药师进行易混淆药品的培训教育。粘贴听似、看似、多规标识,同一类的易混淆药品没分开放置的,进行分开放置,避免同排、相邻放置。针对部分重点易混淆药品,除了加贴以上标识外,建议同时改变药品标签的颜色或者字体,进一步区分。
2.8.4中药房小组:收集和记录中药房变质的药材品种目录;制定本药房处方调配操作规范,并定期对药师进行培训教育。
3 结果
3.1 有形成果 采用门诊药房2015 年10 月~2016 年1 月进行QCC 活动后药品损耗的数据(表5),可发现药品损耗由2015 年10 月的2675/月降至2015 年12 月的819/月,低于目标值1128/月,成效显著。改善后图表见图3。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819-2675)/(1128-2675)× 100%=120%,降幅=(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2675-819)/2675×100%=69.4%
3.2 无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显著降低本药房药品损耗,提高了药房药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QCC 活动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圈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智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圈员的自信心,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及肩负的责任感。无形成果雷达图详见图4。
3.3 标准化 本期活动共制定了三项标准操作规程:分别为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发药及加药标准操作规程;门诊药房药品效期管理制度;易混淆药品管理措施。
4 检讨与改进
本期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本次活动进行经验总结,以发现存在以下不足:圈会活动形式
可多样化,并以更多方法激发圈员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创造力。合理安排圈会时间,通知圈员下次圈会活动主题,使其做好充足准备,以达到良好沟通交流的目的。本次活动结束后,降低药房药品损耗的工作仍需长期坚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不断进行完善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5 讨论
5.1 药品的损耗是指药品的破损、过期、变质失效。它不仅是医院经济上的损失,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处理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科学的管理药品,尽可能地减少药品损耗是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的任务之一[3]。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门诊药房药品损耗,由活动前的2675粒(片)/月下降到活动后的819粒(片)/月,达标率为120%,降幅达69.4%,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5.2 “品管圈”活动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使每一个圈员都真正地参与其中,并且尽可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为工作质量的提高献计献策,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在互动中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4]。通过学习新的理论及品管工具,并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提升了圈员的自信心及个人素质修养,为医院药学的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临润,张国兵,汪 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
国药房,2010,21(37):3491-3943.
[2] 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32(2):37-39.
[3] 祝子明,李海霞,倪旭,等.浅谈药品损耗情况及管理措施[J].安徽医药,2011,15(12): 1605.
[4] 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468.
论文作者:陈凤仪 柯杰锋 陈婉霞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药品论文; 药房论文; 品管论文; 门诊论文; 对策论文; 目标值论文; 药师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