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赵雪岩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 面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探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策略。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法,在分析“双一流”建设对学科服务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科服务的内涵与特征,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策略,即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学科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方式,拓宽学科服务渠道;加强服务协同,提高学科服务效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0 引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高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的建设都离不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支撑和保障。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能够造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磨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测试方式以及学习兴趣。接下来该文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对抗或减缓语言磨蚀现象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提供新思路。
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现状
自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学科服务。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基本上都始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从传统的文献检索、科技查新、信息导航、读者培训等业务发展起来的。最初的学科服务主要包括:了解学科文献信息需求,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为师生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指引服务等。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在服务层次上差别很大,在服务内容上也深浅不一,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更是参差不齐。比如,有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还存在着服务内容缺乏特色、重点不突出;服务方式简单、被动,缺乏个性化;高素质、高标准的学科馆员人才不足等问题,因此,学科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一流的优秀人才,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及科学研究水平,为此作为“双一流”建设重要参与力量的高校图书馆,理应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以特色资源为基础,进行学科态势分析,开展知识与情报服务,助力学科特色建设,这是“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为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增添光彩的重要契机。
2 “双一流”建设对学科服务的新要求
2.1“双一流”建设的内涵
所谓“双一流”建设,就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追求卓越、个性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理念,但“双一流”建设也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和高校自身的特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特点高度概括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也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方面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必须紧扣一流目标,体现世界一流。
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而一流的学科服务又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辅助力量。
2.2“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的内容拓展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从建设与推送信息资源到利用各种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与方法,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跟踪等,使学科服务的内容及层次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服务内容拓展为:第一,为重点学科、学校管理部门的学科战略规划、发展决策提供事实参考依据的决策信息分析服务。第二,通过预测拟引进人才未来学科贡献度,或分析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在学科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为人才引进与绩效评估提供数据分析。第三,学科馆员通过培训、讲座、宣传等方式帮助用户了解开放信息环境的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知识与政策,学会使用相关工具、网站、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教育服务[1]。
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在于资源[2]。“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心应转向为学科建设服务[3]。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对照国际、国内一流学科的标准,对本校一流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系统规划各学科资源建设方案。以资源建设为基石,进一步夯实和丰富馆藏一流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形成具有一流重点学科特色的资源保障体系。
2.3“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的特点
随着“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内涵的拓展与深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由被动到主动,即从坐等图书馆的服务提供者到走出图书馆、走进院系主动协助完成学习、教学、科研任务。二是从指导到参与,即从资源利用培训指导到融入科研、走进教学、参与学习过程的服务。三是工作流程的变化,学科服务不再按照文献工作流程进行组织,而是按照学科、专业、项目来组织信息资源。四是学科馆员团队作战,即建立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服务学科用户为宗旨的知识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五是服务手段更加灵活,在传统服务手段的基础上,微博、微信、微课的运用使服务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
3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策略
在美国图书馆界,合作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联合、合作、协同、共享”已经成为每一个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之路[13]。
3.1 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学科服务基础
总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及学术团队的建设提供辅助性服务,学科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
空间再造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式获取的运动背景下,在美国兴起了一种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创新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C)[8]。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以读者为中心,集资源、技术和服务于一体的,经过特别设计的开放存取的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整合空间。
学科服务不再按照文献工作流程进行组织,而是按照学科、专业、项目来组织信息资源。因此,从传统学科服务模式,即按学科类别组织的学科服务组转为按功能划分,构建立体化学科服务架构,在关系和管理部门下设学科联系团队、教学与学习团队、科研支撑团队[7],以用户为中心,依照业务流程的需要,进行人员组合,打造一流的服务队伍,加强团队建设。以“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满足什么”的理念提供从资源收集到情报分析的全程信息服务。
3.1.2 科研数据知识库建设
陆九渊,字子静,南宋初年人,生于公元1139年,逝于公元1193年。他曾讲学于江西象山书院,世人称之为象山先生。陆九渊以其心学思想传名于世,这种思想曾在南宋与朱熹的理学思想分庭抗礼,并在明代被王阳明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精神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陆九渊的心学理论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我故意说,请问,您是谁啊?其实,他的照片我私下在电视台报纸上看了无数次。市长级别的人物,总是要出风头的。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等新型学术交流环境为图书馆带来重要机遇,图书馆在加强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上,也可尝试建设科研数据知识库。科研数据知识库既可作为对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延伸,也可作为独立于机构的新型知识库,对于图书馆进行学科服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
3.2.1 业务流程重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受到有关国家旅游部门的重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风采进入旅游市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一方面,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1]。但我国民族体育旅游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时,只把它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的补充或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以至使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2]。
加强开放获取资源建设,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5]在图书馆网页上设有开放资源推荐栏目,推荐内容包括开放期刊、电子图书、开放课程、综合类资源的简介和地址,也推荐了部分学科OA期刊列表,供用户参考使用。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应提升开放获取资源的存储及服务能力,如加强对组织或机构内部成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资源如项目研究成果报告、调研报告、硕博学位论文、多媒体资料等的存储和管理。
四、到语言不通的国家去旅行,要拿一张酒店的卡片。为什么?用处可大了。卡片上有酒店的地址、电话,可以给司机看,立刻就会化险为夷。拿卡片事虽小,但能保证出行顺利。
同时,数据也是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借鉴一些欧美国家对研究数据的管理经验,参与数据管理。开放获取主要指论文或论著的开放,开放数据的重心是研究过程中数据的共享,而只有通过研究数据的利用和共享,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科学。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讲,要融入学科建设的整个过程[6],必须加强数据的管理和挖掘,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2 创新服务方式,拓宽学科服务渠道
3.1.3 开放获取资源建设
在学科馆员深度参与学科资源建设包括资源采选、资源揭示、资源宣传推广和相关服务以及进一步加强本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数字资源整合力度,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如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以及财经院校图书馆参与“中国财经教育资源共享联盟”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联盟建设,并通过建设重点学科等的专题资源数据库,对分散的资源进行元数据整合,实现一站式检索,从而形成完整的一流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通过对传统业务工作流程的重组,实现了学科资源与学科服务的整体化建设,满足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用户新的信息需求。
此外,镍合金焊缝金属对气孔比较敏感,这是因为镍合金的固液相温度间距较少,而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比较差,若熔池中的气体来不及逸出,就可能被凝固在焊缝中形成气孔。因此,焊接过程中要注意坡口的清理和熔池保护、尽量减少气体元素来源,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使得熔池中气体有足够的时间逸出。
3.2.2 服务空间再造
3.1.1 特色与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而学科信息共享空间(SIC)则是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学科服务的功能,融合了IC与学科服务的双重优势,以学科服务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按照学科、专业整合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服务,提供全力支持用户学习、教育、研究的环境。图书馆以学科馆员的形式融入用户学习和研究过程,为相关学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深层次的增值服务[9]。
当前,在“万物智能”时代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图书馆”视域下的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为用户群体构建了一个开放、动态、智能化的学术环境,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学科资源无缝传输和学科资源云汇聚,推动了学科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10]。
服务空间再造,是将图书馆从信息中心拓展为交流中心、学习中心、体验中心、创客中心和文化中心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学习和助力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3.2.3 服务平台建设
学科服务平台是以学科馆员为纽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科用户在知识获取、选择、利用、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提供用户与学科馆员之间双向的交流渠道,成为学科服务顺利开展的保障。
在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中,利用网络开展学科咨询是学科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基于新浪微博特色功能的学科服务平台”、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利用QQ平台开始学科服务的破冰之旅”、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基于‘信任代理’理念下的学科馆员自主信任服务模式”和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基于开源CMS的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都是一种低成本的“借势借力”的好方法,值得提倡[11]。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数据以%表示,经t检验、χ2检验、极限法(Kaplan‐Meier法)中的Log‐rank检验。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现代监督体系的完善,要求建立更加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不受控制,在对现代化企业制度进行革新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信息安全和会计信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与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科服务平台集学科信息导航功能、参考咨询功能、信息素质教育功能、资源推送功能等于一身,顺应了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发展趋势,将图书馆资源、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紧密结合在一起[12],是开展学科服务的有效支持工具。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开展多元化学科服务,成为满足学科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手段。
3.3 加强服务协同,提高学科服务效能
面对“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内涵的拓展及服务特点,高校图书馆应从资源建设、服务方式以及寻求协作方面进行学科服务创新策略的思考和探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开班会议上第一次对“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进行了阐述,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对确保其他三个方面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实现四个全面,更加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核心推动作用,领导全中国奋发前进。所以,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与关键,也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障,它适应了当前国内外深刻变化的现实需要。[3]
3.3.1 馆际协作
在馆际合作方面,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2CUL协同合作模式就值得学习和借鉴。
2009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其中包括人员的共享。从2011年起,两馆又在东南亚学科研究中开展合作,两所大学的成员可以通过2CUL合作项目快速借阅到相关的馆藏文献,两校的教职人员和研究生也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与康奈尔大学的两位东南亚学科馆员联系,检索资源,获取支持,这两位馆员也会到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现场指导与咨询服务。两馆后续又在拉美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学科服务方面的类似合作[14]。
从公司到我住的地方走20分钟的路就到了,不用坐公车倒省了我一大麻烦。出公司大门,直走,过红绿灯,再直走右拐,经过一条巷子,就是我住的小区。那条巷子,快走需要5分钟,虽然有路灯,但是昏暗的路灯没有给我多少安全感。今天走到巷子口的时候发现,路灯坏了,眼前的这条路漆黑漆黑,有些不想走,可是这是回家唯一的路,又不得不走,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协同协作化学科服务模式打破了以往“一校”或者“一室一馆”的壁垒,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还为扩大馆藏资源节省出更多的经费,进一步扩展了学科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现代通信技术与设备也为馆际间的协同协作提供了条件保障,只要图书馆间有合作的意向,远程、实时的协同协作服务完全能够顺利实现。
3.3.2 校内协同
做好学科服务不只是图书馆一个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学科馆员要参与制订教学计划、课程导航等,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助手;对于科研项目,学科馆员要通过科技查新、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及文摘等,成为用户的科研伙伴,所有这些都需要得到学校各院系、科研机构的接纳、认可和协作,以确保学科服务的顺利开展。
3.3.3 馆内协作
学科馆员团队是指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服务学科用户为宗旨而组建起来的知识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这种学科团队一般由既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又兼具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馆员组成。当面对复杂的、只凭某一个学科馆员的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图书馆会根据服务的需要,组建起由学科馆员和其他部门馆员多种类型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在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分别承担学科联络、资源组织、情报研究、个性化服务等不同的职责,向用户提供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在协作小组中,学科馆员是核心,其他部门的馆员作为支撑。
总之,在现有内部协作模式的基础上,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尝试以更加宽泛的校际或馆际协同化合作来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途径,从而弥补学科馆员在数量、经历以及学科知识背景等方面的不足,保障学科服务的专业化。
处理1、龙粳38,株行距为10cm*30cm,水整地时施入二胺6公斤、50%硫酸钾3公斤、尿素2公斤。插秧时侧深施肥时加入19公斤云天化复合肥。
4 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学科服务是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和保障。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提升,学科服务也在逐渐完善。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理应根据服务需求的变化进行服务策略的创新和发展,在加强学科资源建设、搭建学科服务平台、促进学科服务协作方面开展多元化学科服务,为学校的学科评估与发展、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专家访谈录:学科服务在国内图书馆的实践[EB/OL].(2018-05-11)[2019-07-10].http://www.sal.edu.cn/view/new.aspx?id=13562.
[2]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8(7):58-61.
[3]肖希明,尹彦力.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8(4):79-84.
[4]顾晓光.引言[J].图书馆建设,2018(3):4.
[5]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EB/OL].(2014-02-01)[2019-07-10].http://www.lib.hust.edu.cn/.
[6]吴建中.新时代 新发展 新课题 新作为[EB/OL].(2018-02-26)[2019-07-10].http://www.sal.edu.cn/view/new.aspx?id=12000.
[7]张毓晗,张宇娥.英国约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22):82-87.
[8]任树怀,盛兴军.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建构与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34-40.
[9]陈嘉慧.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16):67-69,75.
[10]董同强,马秀峰.“人工智能+图书馆”视域下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9(2):83-88,46.
[11]郭晶.余晓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案例精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12]杨辉,张勇.学科服务平台研究热点、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7):53-54.
[13]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3-8.
[14]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2CUL[EB/OL].(2017-12-06)[2019-07-10].http://www.2cul.org.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service strateg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first-class”
Zhao Xueyan
(Library,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 Faced with the“double first-class”background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discipline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quirements of“double-first-class”construction for subject service,and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subject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subject service.That is to say,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discipline services,innovate service modes,broaden the channels of discipline services,strengthen service coordin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iscipline servic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 service;innovate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雪岩(1965—),女,黑龙江肇东人,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创新。
(责任编辑 何琳)
标签:高校图书馆论文; 学科服务论文; 创新论文;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