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地面积越来越少,高层建筑便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扩大建筑规模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是当前 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结构转化层技术应用的好坏对整个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1结构转换层的特征
转换层因要承受很大的上部荷载,受力情况不明确,设计单位的初期设计受限制,无法对各种类型的转换层进行准确计算,造成的后果相对 比较严重,这是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因转换层承受荷载情况复杂,受力较大,造成转换层横截面损伤,在地震时期有 着很明确的强烈反应。因此,在转换层选材上要求增加材料用量,选用重量、刚性较大的材料。整体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质量和刚度在地震 发生时期表现的较为突出,通常对楼体的结构和受力要求均匀,不宜集中受力,否则,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导致地震期间转换层反应剧烈。 此外,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较大截面不利于现场施工。如武汉新世界中心,转换层模板使用为1.6m厚度,这个尺寸的模板对钢筋安装、混凝土 浇筑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增加了下层模板安装时的难度,加大了投资成本。总体来说,转换层上层是小空间的剪力 墙结构,下层主要是以柱做为支撑及承重的大开间。一眼就可以看出,转换层上部的结构类型刚度比下部结构剪切刚度大,因此,要对转换 层的质量及刚度进行分析、调整。
2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类型和分类分析
经过有关的调查可以总结为,根据不同的楼层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梁柱式的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多用于高层 建筑中垂直结构的转换,可以很好的使得转换梁与墙柱进行承受力的转换,而且该种方法使用的原材料比较少,成本比较低,是一些高层建 筑转换层经常使用的主要类型,可以灵活的实现转换层之间的转换,主观楼层的结构,操作起来还是比较的简单和方便。②箱梁式的转换层 ,如果对于转换楼层和梁柱进行浇筑,就可以使之成为一个箱式的转换层结构,这种类型的转换层强度比较大,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③楼 板式的结构转换层,如果整体高层建筑比较复杂,特别是针对于一些转换层的上下部结构布置比较悬殊,差异性比较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 如果再采用梁柱转换的方式,就会出现承受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此时如果采用楼板式的转换层,加大楼板的厚度、充分考虑到楼板的承受 能力和压力,那么就不会影响到整体下部的结构设置,但是该种转换层还是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由于楼板材料消耗的比较大,厚度的增加 也会在无形之中增大了转换层的自重,所以就会加大了施工难度,有一定的阻碍性。
3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3.1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一次性支模。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 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荷载传递法支模。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 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 下面若干个楼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叠合浇筑法支模。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 工荷载,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埋设型钢法。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体 ,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 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可采用叠合浇洼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应对转换梁(板)及其下部楼层的 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
3.2 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配合比。由于转换厚板厚度较大,需要根据需要进行分层浇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在第二、第三层中,水化热较 高,需要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进行研究和分析。(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做好:混凝土浇筑必须满足各层连续性的要求。在浇 注时,应采用从转换板中心到两侧的对称浇筑路线,保证两侧施工速度相同,保证两侧施工速度相同,使下部支架对称,防止侧向位移。采 用连续浇注法,精心选择振动器,控制裂纹。(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主要养护方法是蓄热保温。主要需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 以保湿为主,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升高降低 ,减少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然后进行蓄水养护。
3.3 钢筋施工
钢筋施工作为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工程,在整体施工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钢筋的安装顺序及钢筋连接的施 工进行情况。尤其是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安装顺序、穿孔等工艺流程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施工工人要和施工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以明确施工设计人员的想法和目的,提前做好设计方案的细节准备,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工作。
3.4剪力墙的合理设计
为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充分显示结构转换层在整体高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在设计的同时着重考虑现场实 际情况,合理的设置剪力墙的个数和部位,设计单位需要认真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类型,再经过计算,具体明确剪力墙的部位,再依据各个 楼层承受荷载情况适当设置,以满足现场施工需求。①设计单位采用增加剪力墙内的钢筋数量,来提高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设计标准,在布局 上实现了高层建筑设计空间扩大的合理性。剪力墙凹凸部位需要选择同样的材料进行施工。②要想合理控制短肢墙及建筑结构的承受能力, 就必须在设计转换大梁时,对结构梁两端部位做好更切合实际的优化,以此来达到现场实际施工与设计优化有效的结合。
结论
转换层结构的设置是高层建筑中的关键部分,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做好混凝土的安全施工,充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是目前首要的一个任务。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仍需要对于转换层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鹏.高层房屋建筑转换层施工要点探究[J].江西建材,2017(24):61-62.
[2]吕晓祥.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85.
[3]韩建勇.浅谈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7(03):58-59.
[4]范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发展[J].山西建筑,2017,43(35):37-38.
论文作者:王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荷载论文; 楼板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