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屠宰猪感染旋毛虫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平,刘俐君,徐全刚,高璐,孙向东[1](2021)在《我国猪群旋毛虫感染情况系统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定量估计我国2000年以来猪旋毛虫感染情况,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整理猪旋毛虫流行情况相关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共入选28篇文献,涉及全国9个省份。结果显示:采用ELISA法共检测124 088份样品,阳性率为2.54%(95%CI:1.55%~3.57%);压片镜检法共检测130 267份样品,阳性率为0.17%(95%CI:0.06%~0.34%)。2000年以来猪旋毛虫检出率逐渐降低,华南和西北地区检出率较高,农村饲养生猪检出率略高于商品场,农贸市场猪肉样品中也有检出。结果表明,我国猪群旋毛虫感染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但分布范围仍较广,有感染猪肉进入流通环节的风险,提示该病原对公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的健康仍造成威胁。建议对现有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生猪屠宰的检疫和监管。
李健[2](2021)在《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旋毛虫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piralis)是一种人兽共患食源性寄生虫,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的猪肉及其产品是人类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因感染旋毛虫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因此,猪旋毛虫检测被列为屠宰必检项目。目前使用的旋毛虫检测方法存在技术短板,无法满足对日常养殖和现代化屠宰加工过程中,猪体内旋毛虫的监测。因此,针对现代化大型养殖和屠宰场研发一种快速、灵敏的旋毛虫现场检测方法,对于旋毛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和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法(Upconversion phosphor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UCP-ICA)建立旋毛虫快速检测体系,为研发适用于现代化大型养殖和屠宰场的旋毛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SERS建立旋毛虫检测方法。利用盐酸羟胺还原硝酸银,制备银纳米溶胶,测试其拉曼光谱增强性能及其对实验样品的影响。20只Wistar大鼠口服感染旋毛虫肌幼虫(Muscle larvae,ML)(3500条/只),并设平行空白对照组(20只Wistar大鼠)。收集血清,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采集未感染的血清及感染后28天血清的SERS,对SERS进行去荧光背景及面积归一化处理。比较SERS变化以及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分析SERS并建模。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溶胶颗粒直径约为25 nm,大小均匀,纯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拉曼光谱增强效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在未感染旋毛虫时的血清拉曼光谱无显着差异;第28天,两组的血清拉曼光谱出现显着差异。通过PCA结合LDA构建诊断算法,发现该方法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4.7%,正确度为91.4%。基于以上结果,将银纳米胶体的SERS与PCA和LDA相结合,有望实现大规模、现场、快速、无标记、高准确检测,在旋毛虫病防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2.基于UCP-ICA建立旋毛虫免疫层析检测法。将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s,ES)、山羊抗兔Ig G与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共价偶联,以山羊抗猪Ig G(800 ng/条)与兔抗山羊Ig G(200 ng/条)喷于硝酸纤维素薄膜(Nitrate cellulose sheet,NC sheet)上,分别作为检查带(T线)与质控带(C线),并且命名该方法为旋毛虫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法(T.spiralis upconversion phosphor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Ts-UCP-ICA)。Ts-UCP-ICA优化后的最佳血清稀释倍数为1:150、最佳样品处理液为100 m M HEPES p H 7.5,270 m M Na Cl,0.5%v/v Tween-20,1%v/v BSA。通过检测169份阴性猪血清,确定Ts-UCP-ICA的低特异度cut-off值为0.1906(T/C ratio),高特异度cut-off值为0.3233。检测猪囊尾蚴、亚洲带绦虫幼虫以及弓形虫感染后的猪血清样本,结果显示,Ts-UCP-ICA特异性良好,均未发生交叉反应。检测感染100、1000、10000 ML猪血清,发现三个剂量分别在第35、30、25天可检出阳性。Ts-UCP-ICA单盲测试(Single-blinded assay)55份猪血清,使用低特异度cut-off值时,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均100%,使用高特异度cut-off值时,检测特异度为100%和灵敏度为80%。该方法与人工消化法的检测总符合率为87.27%,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7454,稳定性为4℃保存6个月有效。本论文建立的两种旋毛虫检测方法,构成“旋毛虫快速检测体系”。基于SERS建立的旋毛虫检测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高通量的特点,适合大规模样本筛查;而基于UCP-ICA建立的旋毛虫检测方法可用于可疑血清进一步确定。该检测体系可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进一步提升旋毛虫流行病学调查、畜牧养殖及屠宰即时检测水平,为旋毛虫病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杨小迪,徐常艳,王舒颖,高宏宇,梁金宝[3](2020)在《我国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旋毛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多种动物(包括肉食动物、草食动物甚至某些禽鸟类)均可被感染,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或肉制品而感染。在中国,该病主要流行于西南、东北和中原地区,危害人数多、社会影响大。该病暴发所导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旋毛虫病流行状况、诊断、治疗和防控措施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旋毛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施网强[4](2018)在《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的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猪寄生虫病是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而且寄生虫种类繁多,其中猪肠道寄生虫是猪场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寄生虫,尽管大多数病猪感染后缺乏典型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感染率很高,同时也可引起猪增重减慢,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影响猪肉品质和质量,严重感染可引起猪的消瘦、贫血、饲料转化率降低、孕猪空怀、早产、流产,甚至发生死亡,还有些寄生虫病可以人畜共患,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会产生很大威胁。寄生虫在宿主间的传播和流行不但与寄生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而且与动物饲养管理方式也相关。目前我国养猪业已逐渐转化为规模化、集约化、封闭式的养殖模式,这一饲养模式的改变对猪寄生虫病的流行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还有待调查分析。为此,本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群进行了肠道寄生虫及弓形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丰富在规模化、集约化、封闭式养殖模式下猪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也为该市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来自大丰区各养殖场不同日龄的猪粪便样品共538份,通过水洗沉淀法及饱和食盐水与糖水(饱和食盐水与饱和糖水比例为1:1)漂浮法进行检查,根据寄生虫图谱对虫体和虫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11.71%(63/538);共检查到猪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2种寄生虫,其中猪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7.62%(41/538),猪等孢球虫感染率4.09%(22/538);卡方检验分析表明季节以及猪群日龄是猪小袋纤毛虫及等孢球虫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2.大丰区规模化猪场隐孢子虫感染现状调查采集7~15日龄仔猪新鲜粪便样品300份,提取粪便样品DNA后,采用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3.67%(41/300),纯化的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进行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此序列与鸵鸟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truthioni)的同源性最高。同时,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也证实所获隐孢子虫为鸵鸟隐孢子虫,将此序列命名为Cstruthionis CS-JS-1提交至GenBank,获取登陆号为MH449666。3.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采集大丰区养殖场共161份猪血液样品,分别采用IHA血清学及血液DNA样品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市规模化养殖场猪群弓形虫检测综合阳性率为6.83%(11/161),其中种母猪阳性率最高,而保育猪阳性率最低。IHA检测结果显示猪感染弓形虫平均阳性率为5.59%(9/161),PCR方法检测显示仅有2份DNA样品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531 bp),弓形虫阳性率仅为1.24%(2/161)。结果提示该市规模化猪场猪群弓形虫感染方式主要为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同时PCR阳性结果的出现说明该猪场也存在弓形虫早期感染的情况。
吴翠红[5](2017)在《猪旋毛虫病检疫与防制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遥猪旋毛虫病可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遥本文介绍猪旋毛虫病的检疫与防制。
孙树民,毛景东[6](2016)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猪和犬旋毛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文中认为了解内蒙古东部地区旋毛虫病在猪和犬的流行情况,同时寻找旋毛虫新的流行虫株,为旋毛虫种属鉴定奠定基础。实验样品分别采集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五个地区犬和猪,每个地区采集犬血清200份,共1000份,对应膈肌200份,共1000份;每个地区采集猪血清4000份,共20000份,膈4000份,共20000份,所有样品分别进行对应编号。犬猪血清样品经ELISA法鉴定其阳性,犬猪肌肉样品分别采用压片法镜检法和集样消化法进行检测及分析。犬猪血清样品经ELISA法鉴定结果显示:内蒙古东部五个地区犬血清总抗体阳性率为6.8%(68/1000),最高为兴安盟为14.0%(28/200),最低为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2.5%(5/200),最高流行地区阳性率与最低流行地区阳性率比差异显着(p<0.05);内蒙古东部五个地区屠宰猪血清总阳性率为0.500%(100/20000),最高为兴安盟为0.775%(31/4000),最低为锡林郭勒盟0.275%(11/4000),最高流行地区阳性率与最低流行地区阳性率比差异不显着(p>0.05),犬猪肌肉样品经压片法镜检法和集样消化法鉴定结果显示: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各发现犬旋毛虫感染1株;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发现猪旋毛虫感染1株。内蒙古东部区旋毛虫病犬猪血清样品经ELISA法鉴定流行数据显示,猪旋毛虫病流行相对较低,犬旋毛虫病流行相对较高;犬猪肌肉样品经压片法镜检法和集样消化法鉴定,共捕获旋毛虫3株,分别是通辽市科尔沁区犬感染1株、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犬感染1株和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猪感染1株。
孙召金[7](2015)在《旋毛虫排泄分泌物抗原在鼠和猪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由组织栖线形旋毛虫引起。人类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类(主要是猪肉)而感染旋毛虫病。此病目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阿根廷及中国等)仍常有暴发,究其原因除了缺少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外,关键在于至今没有良好的诊断方法。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一般不具明显特征,且易与其它传染病相混淆,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虽然肌肉活检发现幼虫或包囊即可确诊,但在轻度感染早期往往不易检出,即使是感染后期,因受组织局限性影响,活检阳性率也仅有50%左右。为此,寻找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诊断方法对于旋毛虫病的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是筛选到有效的免疫学检测诊断抗原。本研究拟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并应用于临床出栏猪的诊断研究,利用中国河南猪旋毛虫T1分离株(ISS534)分别感染小鼠和猪,采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排泄分泌物抗原(ES)作为诊断抗原,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小鼠和猪60天内不同天数的血清抗旋毛虫IgM和IgG抗体水平,并采用Excel软件绘制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鼠模型,三种抗原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IgM均成“波峰波谷”形式的变化曲线,可以利用旋毛虫三个发育时期ES抗原的混合物来检测旋毛虫45天前的感染(即5-14天的感染检测IgM、15-45天检测IgG),感染45天之后可以利用单一肌幼虫时期ES抗原检测IgG,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利用旋毛虫成虫期和新生幼虫期的ES抗原可以有效检测旋毛虫的早期感染;对于猪的应用研究,低剂量感染最好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3至5种分泌物抗原的混合物来检测旋毛虫2个月前的感染;中高剂量感染可利用单一感染后10小时肠道期肌幼虫ES抗原来检测感染60天内血清抗旋毛虫IgM抗体。本研究成功获悉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了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免疫学诊断抗原,为进一步合理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排泄分泌物抗原建立起有效检测旋毛虫感染的诊断制剂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许关菊,赵映中,赵龙真[8](2015)在《大理市屠宰猪旋毛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人畜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感染旋毛虫病后常伴有体温升高、疼痛、声音嘶哑、消瘦以及运动、呼吸和摄食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大理白族以生吃猪肉作为传统美味佳肴,而摄食生猪肉或半生猪肉可成为感染旋毛虫病的主要途径[1]。因此,对大理市屠宰猪进行旋毛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笔者于2012年11月至2013
欧阳兆克,郭传坤[9](2015)在《中国旋毛虫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旋毛虫病是一种全球性严重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因食生或半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肉制品所引起。在中国该病主要流行于西南、中原和东北地区。西南的云南、四川、广西和西藏4省(区)是全国旋毛虫病暴发次数、发病人数最多的地区,所有报告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该片区。本文对全国40年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作一概述,对于进一步了解我国旋毛虫病的流行情况、地区分布以及制订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刘明远,刘全,方维焕,尹继刚,王学林,李建华,姜宁,张西臣,白雪,吴秀萍[10](2014)在《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文中提出1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食品安全中的战略作用和地位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分为食物寄生性(内源性)寄生虫病与食物污染性(外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六大类,包括肉源性寄生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螺源性寄生虫病、水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和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包虫病、肉孢子虫病、带绦虫/囊尾蚴病、弓形虫病、旋毛虫
二、广西屠宰猪感染旋毛虫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屠宰猪感染旋毛虫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猪群旋毛虫感染情况系统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提取信息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研究资料基本情况 |
2.3 结果分析 |
2.3.1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对比 |
2.3.2三间分布情况 |
3 讨论 |
(2)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旋毛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 章 旋毛虫及旋毛虫病研究进展 |
1.1 旋毛虫及其生活史 |
1.2 旋毛虫病 |
1.3 旋毛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 章 SERS在生物检测中的概况及应用 |
2.1 SERS概况 |
2.2 SERS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3章 UCP-ICA在生物检测中的概况及应用 |
3.1 UCP概况 |
3.2 UCP-ICA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 章 基于SERS建立旋毛虫病快速筛查模型及评价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和旋毛虫 |
1.1.2 主要试剂、耗材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1.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2 方法 |
1.2.1 旋毛虫ML收集 |
1.2.2 旋毛虫感染模型构建和血清样本制备 |
1.2.3 银纳米颗粒制备和表征 |
1.2.4 血清SERS光谱测量和收集 |
1.2.5 光谱数据处理和多元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旋毛虫ML收集后鉴定 |
1.3.2 银纳米颗粒表征结果 |
1.3.3 SERS测试结果 |
1.3.4 血清SERS多元统计分析 |
1.3.5 血清SERS官能团发掘 |
1.4 讨论 |
1.4.1 SERS光谱 |
1.4.2 统计分析 |
1.5 小结 |
第2章 旋毛虫UCP-ICA制备及其优化 |
2.1 材料 |
2.1.1 旋毛虫虫种和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耗材 |
2.1.3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旋毛虫ML收集及其ES抗原制备 |
2.2.2 旋毛虫ML-ES抗原鉴定 |
2.2.3 UCNPs-ES/山羊抗兔IgG制备与表征 |
2.2.4 旋毛虫UCP-ICA建立与优化 |
2.2.5 Ts-UCP-ICA的操作流程 |
2.2.6 阈值(cut-off)确立 |
2.2.7 Ts-UCP-ICA检测不同感染剂量阳性血清的效果评价 |
2.3 结果 |
2.3.1 旋毛虫ML-ES抗原的鉴定结果 |
2.3.2 UCNPs-ES/山羊抗兔IgG偶联表征 |
2.3.3 Ts-UCP-ICA建立与优化 |
2.3.4 Ts-UCP-ICA-cut-off值确定 |
2.3.5 Ts-UCP-ICA检测不同感染剂量阳性血清的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Ts-UCP-ICA评价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2.1 Ts-UCP-ICA制备 |
3.2.2 特异性分析 |
3.2.3 单盲测试分析 |
3.2.4 一致性评价 |
3.2.5 稳定性分析 |
3.3 结果 |
3.3.1 特异性分析结果 |
3.3.2 单盲测试结果 |
3.3.3 一致性评价 |
3.3.4 稳定性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我国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诊断 |
2.1 病原学诊断 |
2.2 免疫学诊断 |
2.2.1 抗体检测 |
2.2.2 循环抗原检测 |
2.2.3 分子生物学检查 |
3 治疗 |
4 防控措施 |
4.1 加强健康教育 |
4.2 加强肉类检疫 |
4.3 改善养猪方法 |
5 结语 |
(4)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的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猪寄生虫病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
1 猪蠕虫病 |
2 猪原虫病 |
3 猪外寄生虫病 |
4 小结 |
第一章 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大丰区规模化猪场隐孢子虫感染现状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5)猪旋毛虫病检疫与防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
2 生活史 |
3 流行病学 |
3.1 感染来源 |
3.2 感染途径 |
3.3 宿主 |
4 流行情况 |
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6 危害 |
6.1 对养猪业的影响 |
6.2 对人类危害 |
7 诊断方法 |
7.1 镜检法 |
7.2 集样消化法 |
7.3 免疫学诊断法 |
8 检疫及处理 |
9 旋毛虫病检疫存在的问题 |
1 0 防治措施 |
1 0.1 加强饲养管理 |
1 0.2 加强检疫管理 |
1 0.3 定期驱虫 |
1 1 公共卫生 |
(6)内蒙古东部地区猪和犬旋毛虫病流行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的采集 |
1.2 血清学检查 |
1.3 压片镜检法 |
1.4 集样消化法 |
2、结果 |
2.1 猪和犬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2.2 猪和犬膈肌压片镜检检测结果 |
2.3 猪和犬膈肌集样消化检测结果经肉眼检测后, 五个地区镜检结果为, 兴安盟检测到 |
3、讨论 |
(7)旋毛虫排泄分泌物抗原在鼠和猪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旋毛虫病 |
1.1 旋毛虫 |
1.2 旋毛虫病 |
1.3 中国旋毛虫病的爆发 |
1.4 在中国人体旋毛虫病的的血清流行病学 |
1.5 结论 |
第2章 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 |
2.1 旋毛虫诊断的直接方法 |
2.2 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
2.3 DNA 检测技术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 ES 抗原检测 T1 感染小鼠血清中抗旋毛虫抗体的变化情况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 ES 抗原在猪感染旋毛虫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大理市屠宰猪旋毛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 1血清 |
1. 2材料 |
1. 3 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食品安全中的战略作用和地位 |
1.1 造成大量原因不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
1.2 隐性感染人数攀升 |
1.3 中间宿主广泛,感染率升高 |
1.3.1 包虫方面 |
1.3.2 肉孢子虫方面 |
1.3.3 带绦虫/囊尾蚴方面 |
1.3.4 弓形虫方面 |
1.3.5 旋毛虫方面 |
1.3.6 华支睾吸虫方面 |
1.3.7 异尖线虫方面 |
1.3.8 姜片吸虫方面 |
1.4 经济损失巨大 |
1.4.1 包虫病方面 |
1.4.2 带绦虫/囊尾蚴病方面 |
1.4.3 弓形虫病方面 |
1.4.4 旋毛虫病方面 |
1.5 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1.5.1 包虫病 |
1.5.2 肉孢子虫病 |
1.5.3 囊尾蚴病与带状绦虫病 |
1.5.4 弓形虫病 |
1.5.5 旋毛虫病 |
1.5.6 华支睾吸虫病 |
1.5.7 广州管圆线虫病 |
1.5.8 异尖线虫病 |
1.5.9 姜片吸虫病 |
1.6造成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
1.6.1 不良饮食习惯 |
1.6.2 食物种类的增加 |
1.6.3 气候环境的变化 |
1.6.4 独特的膳食习俗 |
1.7 研究投入与水平存在诸多短板 |
1.7.1 带绦虫/囊尾蚴病研究方面 |
1.7.2 弓形虫病研究方面 |
1.7.3 诊断检测方面 |
1.7.4 旋毛虫病研究方面 |
1.7.5 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方面 |
1.7.6 隐孢子虫病研究方面 2 发达国家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策略 |
2.1 欧盟等发达国家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的策略 |
2.1.1欧盟 |
2.1.2 美国 |
2.1.3 日本 |
2.1.4 澳大利亚 |
2.2 国外食源性寄生虫病总体控制策略 |
2.2.1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
2.2.2 动物饲养及监督 |
2.2.3 腌制、浸酸、烟熏和发酵处理 |
2.2.4 烹调和加热处理 |
2.2.5 冷冻 |
2.2.6 过滤、氯化及其他消毒剂 |
2.2.7 其他的物理方式处理 |
2.2.8 破坏寄生虫的生活史 |
2.3 国外食源性吸虫病防控的战略 |
2.3.1 食源性吸虫病的诊断 |
2.3.2 食源性吸虫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 3 国内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国内食源性寄生虫防控研究现状 |
3.1.1 流行病学现状 |
3.1.2 防控技术研究现状 |
3.1.3 政策法规 |
3.2 食源性寄生虫防控存在的问题 |
3.2.1 食源性寄生虫病分布的改变 |
3.2.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群体有较大的改变 |
3.2.3人们防范意识薄弱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的主要因素 |
3.2.4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有待创新 |
3.2.5 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才匮乏 |
3.2.6 防治经费紧缺 4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4.1 挑战 |
4.1.1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
4.1.2 打破贸易壁垒的需要 |
4.1.3 技术层面的短板 |
4.2 机遇 |
4.2.1 政府高度重视 |
4.2.2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
4.2.3 科学技术发展有诸多突破 5 食源性寄生虫防控的科学发展方向 |
5.1 技术层面科学发展方向 |
5.1.1 深入开展全国范围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分析、建立食源性寄生虫病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 |
5.1.2大力推进食源性寄生虫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技术科技创新及应用 |
5.1.3 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体系建设 |
5.1.4 加大食源性寄生虫基础研究 |
5.2 政策与管理层面科学发展方向 |
5.2.1 加大经费投入 |
5.2.2 建立有效的国家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
5.2.3 加强国际合作 |
5.2.4 培养一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监测及防治科研人才 |
5.2.5 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多层次提高人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 |
5.2.6 完善管理体制建设 6 建议与对策 |
6.1 技术层面 |
6.1.1 开展大规模全国性的、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本底 |
6.1.2 加大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
6.2 政策与管理层面 |
6.2.1 设立重要病种参考实验室与工作实验室 |
6.2.2 建立完备及完善的监测、预警网络信息系统及上报制度 |
6.2.3 加强媒体教育 |
四、广西屠宰猪感染旋毛虫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猪群旋毛虫感染情况系统综述[J]. 刘平,刘俐君,徐全刚,高璐,孙向东. 中国动物检疫, 2021(12)
- [2]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旋毛虫的研究[D]. 李健. 吉林大学, 2021
- [3]我国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杨小迪,徐常艳,王舒颖,高宏宇,梁金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5)
- [4]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的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D]. 施网强. 扬州大学, 2018(05)
- [5]猪旋毛虫病检疫与防制措施[J]. 吴翠红. 中国猪业, 2017(07)
- [6]内蒙古东部地区猪和犬旋毛虫病流行情况调查[A]. 孙树民,毛景东.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7]旋毛虫排泄分泌物抗原在鼠和猪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孙召金. 吉林大学, 2015(08)
- [8]大理市屠宰猪旋毛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J]. 许关菊,赵映中,赵龙真. 云南畜牧兽医, 2015(02)
- [9]中国旋毛虫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研究概况[J]. 欧阳兆克,郭传坤. 中国热带医学, 2015(04)
- [10]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 刘明远,刘全,方维焕,尹继刚,王学林,李建华,姜宁,张西臣,白雪,吴秀萍. 中国兽医学报,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