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学习贯彻论文,全面推进论文,精神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这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过去几年的基础教育工作,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新形势,重点研究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问题,进一步开阔思路,谋划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
一、过去5年,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义务教育发展的路子,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世人所瞩目。自1986年开始,经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付出了巨大艰辛,到2000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教育继续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普惠了广大农村孩子。200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2004年国家启动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2005年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在西部地区试行,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广到全国。2007年,又对全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课本费,提高寄宿生补助标准。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都能深切体会到,农村教育年年都是重点,年年都有亮点。
(一)以“两基”攻坚计划完成为标志,义务教育从基本普及提高到了全面普及。
2002年全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到90%时,整个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77%,全国410个未实现“两基”的县中310个县是少数民族县,几乎都是西部贫困县,多分布在高原高寒高山及荒漠、半荒漠地区,人口虽然只有3800多万,但占了国土面积的40.6%。为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国家实施了投入100亿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改造了7700多所寄宿制学校。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了110亿,其中中央财政50亿,覆盖了农村36万多所学校。国家还先从西部试点、继而在全国农村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行了对广大农村学生“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措施与政策。西部的同志们很不容易,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几年来涌现出许多非常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2007年,随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胜利完成,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了99%,青壮年文盲率由5%下降到了3.58%,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由基本普及向全面普及的历史性转变。
(二)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标志,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证范围。
我国80%的学生在县城和农村地区,农村教育是重中之重。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修订颁布,从法律上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是一件载入史册的根本性的制度建设,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西部农村到中部农村,由中央政府拿大头,国家已投入1100多亿元用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还启动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完善了教师工资经费保障办法,还要通过试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高中教育实现了稳步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普通高中教育呈现良好态势。一是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是1683万人,招生为676万,到了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是2522万人,招生是840万,同时在宏观结构上实现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二是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几年来,普通高中教师的补充较快,生师比有所下降,现为17.4∶1。高中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提升,本科学历已达80%以上。高中的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5平方米,82%以上的理科实验室基本达标。三是课程改革稳步推进。2004年有4个省区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到2007年共有16个省份进入高中课改,与之相适应的高考改革也不断深化。高中课改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革新,促进了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推动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
幼儿教育走出低谷并且有了新的回升,在深化改革中规模持续增长,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国幼儿园数达12.9万所,在园幼儿2348.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4.6%,比2002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2007年东部地区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为94%,中部为90%以上,西部地区也达到了76%。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在园幼儿数快速增长。
特殊教育事业备受关注,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已达1618所,在校学生达到41.3万多人,比2000年增加8.8万人。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了特殊教育工程,帮助中西部地区建设高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
过去的5年里,在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各地在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也都做了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绩。这些都为基础教育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今后基础教育主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作为民生问题之首,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学有所教”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重大战略任务。基础教育工作者责任很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带着忧患意识工作,提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和水平,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谋全局、想大事、求实效。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很好地把握和分析现阶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城乡间、区域间以及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均衡的状况并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与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体制的不太完善同时存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与教育质量、优质资源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并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教学方式、教师水平、评价制度还有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取得重要进展,但现实社会上升学竞争却愈演愈烈;不断加强和促进办学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某些潜规则和不规范行为不断出现。此外,城镇化、劳动力转移等,带来了新时期农民工子女就学、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等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就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美国、德国等多数西方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都用了上百年时间,而我国20年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发达国家教育普及漫长过程里遇到的矛盾是逐步化解和解决的,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教育历史性跨越,相对而言,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就更加集中出现了,因而有些问题和矛盾比较尖锐,解决起来有相对难度。中国的国情决定着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决定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基础教育系统同志的头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思考基础教育问题的坐标,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一)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平衡和缓和社会矛盾,融洽各种社会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后,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的愿望更加迫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领域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改革成果的根本保障,是促进教育公平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应作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在义务教育实现普及之后,保障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保证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面向未来,在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的大环境下,必须更加重视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特别是区域内校际之间差别过大的问题。从全局看,要坚持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把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作为推进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从区域看,要把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作为工作重点。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大力推进,同时要作深刻思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是一个螺旋上升和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义务教育学校不应削峰填谷,所有学校都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应让学校办出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只重硬件建设,应当突出提高质量。
(二)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十七大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基础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新阶段,要进一步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满足学业质量不断提高的评价与指导制度、激励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增强的教研制度。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减负工作很不容易,但再难也要设法逐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要率先减负,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体差异;不断调动学生参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种靠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损害学生身体健康来谋求学生“发展”的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素质教育强调不断提高质量,基础教育要让年轻一代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大家都要集中更多精力认真研究、切实做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工作,安下心来办学,潜下心来育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体察教师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关切,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基础教育研究部门的同志要切忌浮躁,甘于寂寞,潜心研究,掌握教育规律,熟悉课堂实际,加强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工作的指导,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校长更要把抓好教学摆在第一位,走进课堂,加强教学管理,推动广大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育机构的同志要深入学校教育的第一线,积极参与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性,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十七大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给予充分关注和全面部署,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基础教育来说,全面,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协调,关键是在抓好义务教育这个战略重点的同时,还要促进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可持续,关键是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建立有利于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仍然要注意突出工作重点。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已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但义务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仍是低水平和不均衡的。因此,要把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继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抓紧抓好。各地都要加强统筹规划,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内应该有体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基本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薄弱学校要限期改造,实现区域内的义务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大要求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的宏观结构,鼓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按照教育的公益性要求,加大政府责任,增加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同时进一步规范高中的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不能把高中教育发展简单地推向社会。要积极探索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通过多种模式和途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深化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十七大要求更加重视学前教育,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整体谋划未来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承担起政府责任,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要调动多方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和引导。
十七大要求关心特殊教育,我们要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优先保障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把特殊教育全面纳入保障范围。中西部地区要实施好去年国家启动的特殊教育建设工程,为特殊儿童创设更好的受教育条件。
三、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推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科学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形势,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内涵上,要在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在发展重点上,要在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的硬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软件建设特别是教学、教师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发展机制上,要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同时,转变到基础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来支撑;在发展形态上,从过度单一的教育供给,转变到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新的起点上,全国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新的发展追求,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其中,要特别重视抓好管理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意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科学界定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边界,明确当地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并向社会公示,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凡是属于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并以此作为制定各地生均拨款的依据。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纠正学校管理中各方责权不明、程序不清、有章不循现象以及各种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切实改变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缺位、错位或越位现象,努力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要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及“管理以县为主、财政分级负担”机制逐步确立,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规定,明确政策界限,把握政策尺度,指导和督促市、县、区教育部门依法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县级教育部门负有规范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的直接管理责任,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纠正各种违法办学行为。要纠正随意加课、减课、停课行为,制止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的做法,切实加强教学秩序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加强招生管理,建立健全电子学籍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流动情况,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要依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级设置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以任何名义分设重点校和重点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治理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的乱收费行为。
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地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科学预防、积极预防的方针,关注细节,防患于未然,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尽最大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安全、文明、卫生、和谐的成长环境。
希望各地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东部和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努力在城乡统筹、内涵发展、教育评价、教育结构上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早日实现现代化。中部地区要针对教育需求较高但教育支撑能力相对较弱、又是农业大省的实际,加大分类指导,在新形势下探索出更科学的发展道路。西部的重点仍然是农村教育,要努力把农村学校都办成合格学校,保证基本教育质量,让孩子们完成国家要求的基本学习任务。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成立、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年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