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论文_赵晓慧

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论文_赵晓慧

赵晓慧

(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6500)

【摘要】目的:研究肝素钠、肝素钙抗凝血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结论:因临床根据病症症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施救,用药方法不尽相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总体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恶化。

【关键词】心肌梗死;肝素钠;肝素钙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48-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临床检查均符合用药治疗标准,20例患者中,6例患者心前区剧痛,胸闷憋气6例,上腹疼痛3例,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5例,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是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时间长者疼痛可向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1]。

1.2 方法

抗凝血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有显著疗效,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较为常见的是肝素,以下介绍两种,(1)肝素钠:①深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每次1万~1.25万U,每8~12小时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静脉滴注:成人首剂5000U加入50/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按每分钟20~30滴,在30~60分钟内滴完,需要时可每隔4~6小时重复静脉滴注1次,每次5000U,总量每日可达2500U。为维持血中药物浓度稳定,也可每24小时l万~2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20滴。③用于体外循环时,按375U/kg,体外循环超过1小时者,每千克体重125U。④小儿静脉注射,1次50~60U/kg,必要时加倍。(2)肝素钙:①血栓栓塞治疗:皮下注射,第1日首次0.01ml/kg,5~7小时后用Howell时间检测剂量是否适宜,12小时后按调整剂量给药,以后每12小时1次,每次注射5~7小时进行新的检查,连续3~4日,至血栓形成倾向减弱。②内科预防:首次剂量0.005ml/kg,注射后5~7小时测Howell时间,调整合适剂量,每次0.2~0.3mL,每19小时1次。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7.0软件筛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达,显示P<0.05,表示前后对比差距大,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抗凝血药物的临床应用能够及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20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出院,临床肝素治疗控制并降低了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经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效果满意,采用我院心内科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评估分值50分满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患者经治疗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评估分为35.75~4.85,治疗后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评估分20.55~2.75,治疗后患者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临床采用抗凝血药治疗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有显著疗效,抗凝血药适用于心房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本文介绍一种较为常见的抗凝血药物——肝素。

肝素口服不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吸收良好。静脉注射后在血液内均匀分布于血细胞和血浆,但很快进入组织、胎盘和乳汁。静脉注射显效时间3~4小时,半衰期1~6小时,平均1.5小时,肌内注射显效时间2小时。血中浓度受血浆容量 、血管外弥散量 、肾排泄及肝灭活和 血液酸碱度的影响[2]。

肝素经皮下注射后,通过血液循环逐渐扩散,肝素在血液循环过程中部分被血小板Ⅳ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网状内皮系统等中和后排除,剩余部分被血液稀释,血浆肝素半衰期对正常人为1~2小时,血栓患者的 半衰期相应缩短。本品不能透过胎盘 和血脑屏障。皮下注射后,0.5~1小时起效,2~2.5小时达平衡,8~12小时作用消失。

肝素又称普通肝素(SH),其抗凝作用与其有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血作用,均能延长凝血时间,如给血液凝固性增高者静脉注射肝素,在10分钟内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维持3~4小时,在体外将肝素10mg加入到5000mL血浆中能阻止凝固达4小时之久,肝素还有调血脂、抗血栓等作用[3]。

本组20例患者临床采用肝素治疗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治疗后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差距较大,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肝素的应用治疗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的同时降低了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0例患者经治疗全部康复出院,临床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范围广,肝素对多种因素引起的病症有治愈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春山.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救治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4,32: 126-127,128.

[2]魏效臻.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13例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44-45.

[3]张春波.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临床分析. [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06: 115-115,86.

论文作者:赵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论文_赵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