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就业问题的基本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问题论文,深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最基本的生存利益问题,因此被看作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就就业问题本身而言,它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就这件事可能引发的事件来说,它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能否实行“充分就业”,是总统竞选的条件;在中国,一些省市的领导把它叫作“帽子工程”(即关系到乌纱帽能否戴住的工程)。由此可见就业问题在执政者或当政者心中的地位。
深圳市是中国较早实行市场经济的地区之一;也是现在被世人公认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认真研究深圳市的就业状况,找到科学的对策,关系到深圳特区能否协调、稳定地发展。
一、深圳市就业问题现状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至1995年底止,深圳市的常住户口人口为103.17万人。与改革开放前的8万余人口比较, 百余万的移民人口构成了深圳市的人口主体。由于政府对户口迁入深圳的人员有诸多限制,这些移民人口的年龄、文化程度、竞争技能都相对较好。可以说,至1994年以前,深圳市的失业问题并不突出,主要表现形式是隐性失业。
随着深圳市的企业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的充分实现,各企业发展情况的不平衡以及对用工人员的进一步优化组合,深圳市常住人口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尤以中年女性居多)。为此,1995年,深圳市劳动局的有关部门适时地组织召开了一个劳动力交流大会 ,进场的就有3万人之多,失业问题显性化了;到1997年,深圳市登记的失业人数已超过4万人。这4万多失业人员主要又以由下几个方面的人员组成:
①下岗职工:其中女性占绝大多数;②新成长的劳动力:每年约以6000—8000人的速度增长;③由于深圳市推行了买房入户的政策,一部分购买商品房而入户深圳的社会闲散人员加入了深圳的失业队伍;④工程兵家属:约3000—4000人失业;⑤驻深驻港部队家属;⑥长期失业(失业六个月以上)累积下来的一部分人员; ⑦深圳市在其创建初期的1982年 ,曾从内地招工调入特区一部分劳动力,当时都已转成合同工,现在有近1/3的人已经走向社会;⑧残疾人群体。
二、使用深圳市内外户籍劳动力的成本比较
深圳是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每年吸纳大量的外来劳动力。 从1994年开始,深圳市每年聘用外来劳务工200万人,1997年聘用了240万余人。这说明深圳市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那么深圳市的失业情况是怎样出现的呢?
我们知道,用工部门雇佣一个劳动力,需给该受雇人员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缴一定的保险费用,而给每个受雇人员交缴多少,深圳市内外户籍人口是有区别的。一句话,深圳市户籍的人的缴费要比外来员工的缴费高。作为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生命的企业,当然很清楚这样简单的一笔帐。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深圳市内外户籍员工社会保险缴费比较:
养老保险缴费比较:持深圳户口及蓝印户口职工每月交缴当月工资总额的19%(其中用人单位14—15%,个人出4—5%)。非深圳户口职工(持深圳暂住证职工)每月交缴当月工资总额的10 %(其中单位出7%,个人出3%)。
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企业雇用一个深圳户籍人口要比雇用一个暂住人口劳动力每月多缴工资总额的7—8%。
医疗保险缴费比较:持深圳户口及蓝印户口职工每月交缴当月工资总额的9%。非深圳户口职工每月交缴当月工资总额2%(但目前此项投保率较低)。
以1000元/月工资聘请一名工作人员计,深圳户口员工:用人单位需出230元/月,非深圳户口员工:用人单位需出90元/月。 以年度计,企业为深圳户口员工支付的费用总额为2760元/年,非深圳户口员工为1080元/年。
正是因为在事实上雇用外来劳务工比用深圳户籍员工“便宜”,所以许多企业喜欢雇用外来劳务工,这就是深圳市每年能容纳200 余万“外劳”,而深圳的户籍人口却失业(当然深圳户籍人口的失业还有其它原因)的主要原因。
三、使用深圳市户籍劳动力的利和弊
在深圳市劳动局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与会的各企业负责人谈了本企业在使用深圳内外户籍员工的利弊情况,除了上面谈到的实际费用消耗情况的不同外,还有以下几点区别:
各企业普遍认为,雇请深圳市户籍员工的好处是:
1.安全感强。因为他们都是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一般都比较遵纪守法,这对于企业管理很有好处;而外来劳力容易引发综合犯罪问题,这往往是令企业头痛和担心的问题。
2.文化素质较高。具有深圳市常住户口的人员,一般都在高中毕业以上,并且具有城市生活意识和习惯,比较易于沟通。对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都比较容易接受;“外劳”一般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外劳”多来自祖国偏远、落后、贫穷的农村,城市意识较差,接受新事物也较慢。
3.便于管理。深圳市户籍劳动力不用办理暂住证,也不需交缴城市人口增容费,一般也不需提供住房,可以为企业节省一笔资金,同时也可减少管理上的许多麻烦。
4.减少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困难度。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农业人口,生育观念比较落后,人口活动性强,计划生育工作不好把握,而深圳市户籍人口一是生育观念比较进步,二是易于管理。
5.“妈咪”队伍好处多。以前企业招工,愿意招年轻的,认为年轻人可塑性强,使用时间长,培养起来后合算;现在认识到深圳市30岁以上的下岗女工组成的“妈咪”队伍,人员稳定,不易流动;她们有了下岗失业的深切体会,对现有工作机会较珍视,人员也好管理。
雇请深圳户籍员工的不利之处在于:
1.深圳市户籍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差。具体表现在一是挑工种,脏累苦差的工作,如清洁工、钟点工、保姆等工作,深圳市户籍人口从事的很少;而像保安员这样的工作,企业想招收深圳市户籍人口但因为这个工作是属于那种“吃青春饭”的工作,工作比较辛苦,又没有什么技术和技能,深圳市的青年几乎没有愿意干的,企业没有办法,只好招收外来青年;二是待遇要求高,即使是没有什么技能,从事极一般的工作,工资待遇要求也往往比较高,与企业的距离比较大,而外来人口在这方面往往就比较实际,条件容易被用工单位接受。如上两点使企业宁愿雇用“外劳”,而不愿雇用本市户口的人。
2.流动性大。流动性大的问题在特区内外户籍劳力身上有不同的表现。
深圳市户籍劳动力流动性大的问题多表现在年轻人身上,一批年轻人或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后,往往由于自身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的落差较大等实际问题,不是跳槽就是要参加升学考试,造成了企业招工的流动性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雇请“外劳”的流动性则表现在外来劳动力的不稳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流动人口,一旦发生问题,他们离开岗位,企业就很难找到。
四、深圳市按比例就业实施的情况
为了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深圳市居民充分就业,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劳动力结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深圳市政府公布了首批实行按比例就业的工种(岗位)。它们是:
1.本市居民就业比例不低于80%的工种(岗位):行政管理、劳动人事管理、会计、出纳、统计、文秘、计算机文字录入员、文印工(打字、油印、复印、电传)、小车司机、邮电营业员、邮政机务员、邮电机线员、邮件分拣员、机要分拣员、国际邮件分拣员、城乡投递员、机要投递员、话务员、报务员、金融保险业营业员、业务员、物业管理员。
2.本市居民就业比例不低于60%的工种(岗位):商场售货员、商品售货员(含收银员)、商品仓管员、商品采购员、核价员、旅游导游员、车站调度员、汽车客运售票员、汽车客运乘务员、汽车客运调度员、汽车货运站场调度员、铁路检票员、铁路售票员、列车员、金融保险业经济民警、保安员、清洁工(杂工)、仓库保管工(含司磅员、记帐员)。
3.本市居民就业比例不低于40%的工种(岗位):客房服务员、餐具清洁工、清洁工(杂工)、公共交通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邮件接发员、国际邮件接发员、无线寻呼业务员、仓库保安员、物业维修员、车场保安员。
4.实行社会工种(岗位)按比例就业后,以下行业用人单位的本市居民就业比例应达到:批发零售贸易业78%,旅游宾馆餐饮业50%,交通运输业60%,邮电通讯业80%,金融保险业87%,仓储业76%,物业管理业66%。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居民按比例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下达到深圳市各用工单位后,为了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沟通感情,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圳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于1997年9 月利用两天半时间召开了由批发零售贸易业、物业管理业、旅游宾馆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仓储业等行业和部门的单位主管人事的领导或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与会的各企业干部谈了对《暂行办法》实施情况的体会,给政府决策部门进一步作好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关于深圳市居民按比例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深圳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圳市居民按比例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广大市民的关怀。但是,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素质。
1.转变择业观念是解决深圳市失业问题的重要前提
深圳市每年可容纳200万人之多的外来劳务工,而深圳市民只有4万之多的失业人口,按理说,要解决这4万人口的失业问题, 对于深圳市应该说不成为问题。但是,问题就出在某些深圳市人口的择业观念还比较陈旧,有些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不是自己找“饭碗”,而是等着政府分配“饭碗”;政府分配了“饭碗”还要挑三挑四:工作地点离家远了不行;工资待遇达不到自己想象的要求不行;工作性质不理想的不行……因此,转变这部分人的择业观念是最首要的问题。
毋庸讳言,在深圳市接纳的200万之多的外来劳务工中, 脏累苦差的工作占绝大多数,但是也挤占了一部分较好的工作职位,而从事这部分工作的外来人口,往往是素质较高、竞争技能较强的人。
对于深圳市民来说,重要的不是盯着那些外来人口所找到的较好的工作,而是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出现实的选择。彻底抛弃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人分高低贵贱、职位也有高下之分的陈腐之见。在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作总理,明天可能去餐馆端盘子的例子我们知道得已经并不算少;即使是在中国,现在内地的许多城市,职工下岗后,许多人完全放下自己原来或任书记、或当厂长的架子,而去接受“市场”的挑选,这样的事例也不鲜见。某大众传媒载,一个原来是车间主任的人,在工厂停产后毅然到殡仪馆作了一名搬尸工。他说:“我没有任何条件去想别的,我只想到一个作父亲对待儿女的责任。只要不是去偷、去抢,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家人,干什么我都行。”深圳人如果有了这样的择业观,失业人口的数量会大大减少,而且深圳市实际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恐怕要比这位车间主任要好得多。
以深圳市占失业人口比重最大的下岗女性来说,只要有了新的择业观念,在深圳市可就业的岗位实在太多。深圳的许多人都去过香港,在香港的酒楼,会看到许多年迈的老阿婆推着食品车在就餐的人群中穿来走去,香港酒家老板能够用如此大年龄的老人服务,看来并不影响酒家的经济效益;而在深圳,下岗的女性还不至于年迈到像香港的那些老人,她们大都在30—45岁之间,应该说,正是体力强健、经验丰富的好时候,只要她们能够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而酒家如果雇用这样的女性作服务人员应该会减少许多管理上的麻烦,因为她们一般不需提供住宿,在待人处世方面也会更成熟些。
2.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增强接受市场选择的竞争力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员工素质的培训往往是“大政府、小社会”管理体制下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素质和技能往往成为其能否找到“饭碗”的重要前提。
按理说,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平等经济,也是民主经济,企业对于员工的选择,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价廉物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要求你的素质、才能等能适应所在岗位的要求。市政府为了进一步解决深圳市民的就业问题,已经出台了倾斜的特殊政策,但是,深圳市民要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技能。因为只有一个素质较高、技能较强的人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深圳市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各种职能、各种规模、各种级别的职业培训机构,也有许多待业人员主动接受职业培训,但是,在特区的失业人口中,自觉地、主动地先培训、后上岗的意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他们(她们)的头脑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等着政府分配“饭碗”、没有“饭碗”就找政府要的依赖思想,其结果是即使政府给你找了一个“饭碗”,而用人单位本身对低素质和竞争技能差的人并不欢迎。
3.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政策要进一步落实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深圳市有几类特殊群体:驻港、驻深部队家属;转业的工程兵家属;残疾人群体;一部分下岗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女性;对这其中的部分群体,政府已经有了许多特殊政策,如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驻港、驻深部队家属,以及工程兵家属的安置问题等。但是,这些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落实情况有时会由于具体经办人的各种原因而出现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这样那样的失误。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政策的监督落实,真正作到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落到实处。
4.建立失业人员档案,有的放矢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由于社会化管理方式的实现,使特区的失业人口总数和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都很难准确地把握。为了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特区失业人口情况,应有专门部门,负责建立失业人员档案,了解他们的详细情况,最好能对他们作到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并与职业介绍部门保持联系,使他们能尽快找到工作。现在这个工作深圳已经在做了,但距离进入轨道化运作恐怕还有相当的差距。
生存的问题永远是人生的第一位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永远处于动态的问题,时代发展,社会转型,会给政府和老百姓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当政府已经把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摆放到办事议程的主要位置之后,剩下的就是全体市民的配合和努力。只要这两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深圳市的就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