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学生数学创造力培养研究论文_王瑶瑶 金哲华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学生数学创造力培养研究论文_王瑶瑶 金哲华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对改变学生认知方式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成熟的阶段,是培养创造力的好时机。了解数学创造力的含义及现存问题,提出改变传统教学课堂气氛、创设创造性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建构创造性认知结构的策略,促进高中学生数学创造力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创造力;高中生

教育部颁布的《201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理念表明创造力的培养对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一、数学教育中的创造力

(一)创造力

国内外有关创造力的概念,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理论依据不同,侧重点不同,对创造力的理解也就不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心理学上的定义创造力,一个人的创造力就是看他是否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运用发散性思维。他认为从狭义上讲,创造性是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广义的创造性是指创造性人格,它是一个代表创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组织方式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数学创造力

中小学生数学创造研究晚于数学家的数学创造研究。它有别于数学家的数学创造,雷金等人所认为,中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是一种相对创造,中小学生的创造大都是在重复前人的创造,并没有提出新的理论或新的方法。学生的数学创造会受到其所处的数学课堂文化环境,教师的引导,家庭的培养方式,学校的管理机制,社会的舆论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高中数学创造力存在问题

(一)传统数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善于考试,但并不善于创造。仍存在单纯追求升学率,依旧实施应试教育的现象,其结果不但忽略创造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甚至压抑学生创造潜能的表现。教学中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没有组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在课堂上忽视对学生的调动性,没有使其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小组合作去探究发现。

(二)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信心不足

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枯燥以及课业负担的繁重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数学兴趣不高的学生;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智力因素的现象用成绩、纪律等方式代替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教育工作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偏离了方向;部分学生为了升学而被动的学习,只按照标准答案和老师的讲解去做,缺乏创造性。

(三)创造性认知结构建构存在问题

要培养创造性,必须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强调的是对内容的“讲透”、“听懂”,学生也只是对现成知识理解、记忆,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简单化,学生缺少了探究与思考,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加强能够促进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学生没有确立自己的目标。不能从不同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调节自身学习目标,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立性都会受到影响。教师课堂提问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了解不到位,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或不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思考或回答,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没有合理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潜能。求异思维既是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与人不同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求异思维就是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能有和他人不同的想法和设计。这种求异思维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以后发展的基础。逆向思维就是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学生学会了逆向思维,就可以使思维更加灵活,思维的结构更深更广,看问题与思考问题更清晰,明白,能很快解决问题。

三、数学创造力培养策略

(一)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辩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及数学课堂,教师在讲台上不苟言笑、严肃认真,学生认认真真听课、记笔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一问一答的形象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课堂中严肃的气氛,营造出自由、轻松、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只有把培养创造力与传授知识协调统一起来,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训练融入教学过程,才能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何推进创造教育,则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二)创设创造性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挖掘出创造潜力。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建表达的途径,让学生数学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光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疑点,难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相互争辩,明白道理,掌握方法。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就需多给学生实验与探究的机会,多阅读与思考,开阔学生的视野,多观察,多思考,以增长学生的创造才干。

(三)改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和调整课本和教参制作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中,经历领悟与明白的创新过程。在多介绍,多鼓励,让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有意识的组织竞赛活动,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浓郁,学生也能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讲解的生动性,多比方,多数形结合,摆脱学习数学的枯燥感,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建构学生的创造性认知结构

要培养创造性,必须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动科学进步和提高生产力的源泉没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有任何创造。学生置于一种问题情境中,师生间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促进,教学成为了师生间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创造力自然能被激活和发展;加强学法指导,首先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动手操作。其次在解决问题时,教会学生学会质疑,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最后教会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辩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激励学生从探索、讨论的活动中提出问题,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注意丰富课堂实践操作,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创设数学实验,巧妙设计实验,通过有目的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都能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取知识,让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注意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要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必须预设有效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新,谷传华,《创造力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

论文作者:王瑶瑶 金哲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学生数学创造力培养研究论文_王瑶瑶 金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