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日本政局走势_自民党论文

大选后日本政局走势_自民党论文

大选后的日本政局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局论文,日本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大选结束后,桥本龙太郎于11月7日再度当选日本首相,维持了4届达3年3个月之久的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自民党重新单独执政,日本政界进入保守势力主导的新阶段,政治右倾化倾向加强。

一、日本政治力量新变化

大选后日本政界基本形成“两强多弱”的政党格局。“两强”指自民党和新进党两大保守党。在1996年10月20日结束的众院大选中,自民党获239席,比选举前增加28席,虽未及过半数所需的251席,但稳住第一大党的地位。新进党获156席,比选举前减少4席,无望执政,但仍不失为第二大党。“两强”基本政策相同,并控制了众院近4/5的议席。“多弱”指社民党、新党魁党、民主党和日共。在不利于小党的新选举制度下,政策不甚明朗的社民党和新党魁党遭到惨败,只剩15席和2席,分别比选举前减少15席和7席;吸收了部分社民党议员新组建的民主党维持了选举前的52席;选举前仅有15席的日共则跃进为26席。在“两强”均未在国会过半数的情况下,“多弱”在某些政策问题上联合一致,将发挥重要牵制作用。

本届大选是实行政治制度改革后引进的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在众院首次付诸实施,同时也是日本自1993年7月自民党一党执政结束、进入多党联合执政时代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大选,对下世纪初的日本政治走向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而其结果备受世人瞩目。现行的“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把原有的129个中选举区划分为300个小选举区,每区选出1人;另外又将全国分为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东京、北陆信越、东海、近畿、中国、九州、四国11个大的比例区,按每区的人口分布比例共选出200人。众院议席由511个减至500个。

在小选举区,是各党推荐的候选人直接参选,选民投候选人的票。在比例区,选民只投各政党的票,然后根据各党得票多少按比例配分法分配议席,具体人选则根据各党在选举前提出的名单顺序决定。因此投票时每个选民要投2张票,其中一张写小选举区候选人名字,一张写政党名称。另外,新制度规定,小选举区的候选人还可以在比例区重复候选,也就是说,在小选举区落选者在比例区还有可能当选。现行制度下因为每个选区只有1个名额,对大党十分有利,对小党相当不利,幸而小党还可在比例区稍加弥补,这也正是改革选举制度时各党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的数量比例上争执不下的原因。

二、自民党内派系新动向

大选后成立的第二届桥本内阁由“清一色”的自民党人组成。时隔3年3个月自民党再度单独执政后,围绕新内阁的人选问题,沉寂已久的自民党派系斗争重趋活跃。党内5个派系中,除河本派相对较弱之外,小渊派、宫泽派、三冢派、渡边派基本上势均力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总裁派系的小渊派,在本届大选中当选的49名新人中有21人加入了小渊派,使其实力大增,在众参两院的议席数由原来的第三位跃居首位。在桥本组阁之前,三冢派会长三冢博、小渊派会长小渊惠三、渡边派座长武藤嘉文频繁接触,向桥本施压,以谋取重要的内阁席位。梶山静六官房长官也以桥本的名义不断与自民党原派系领袖中曾根康弘、竹下登交换意见,进行调解。以派系为单位的活动不断公开化。最后除厚生相小泉纯一郎为桥本亲自指名外,内阁的其它人选均按照党内各派的意图进行分配。

桥本所属的小渊派在大选后实力大增,控制了法务、通产、防卫、官房长官等政府要职,其它各大派系则按实力大小进行分配。内阁21名大臣的分配比例为:小渊派7人(含首相);宫泽派5人;三冢派4人;渡边派4人;河本派1人。桥本将外务、大藏、厚生、农林水产、总务、防卫大臣定为新内阁的“六大要职”,全力解决以行政改革为主的内外政策课题。挽留池田行彦继续任外相,以示坚持现行的外交路线。起用资深的派系首脑三冢博出任大藏相,意在实施以政治为主导的财政金融改革。特邀“果敢派”人物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出任厚生相,以解决国民关心的退休金、医疗保险等难题。选用易与在野党沟通的藤本孝雄出任农林水产相,以便于解决国内农业课题。委派与小渊派交往甚密的“政策通”武藤嘉文出任总务厅长官统管行政改革。指定本派亲信久间章生出任防卫厅长官以解决冲绳基地等日美安保问题。此外,桥本为加强控制党内和维持与在野党的合作关系,分别留任了梶山静六官房长官和加藤纮一自民党干事长。

今年9月,自民党将进行两年一次的总裁选举,桥本又将面临能否连任的一道难关。自民党单独组阁后,党内宫泽、三冢、渡边三派对桥本所属的小渊派把持党政要职心怀不满,有意恢复自民党派系“轮流坐庄制”。目前,桥本在党内仍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主要竞争对手有现任党干事长加藤纮一和上届曾参选的厚生相小泉纯一郎。此外,小渊派会长小渊惠三也觊觎首相宝座已久。但是,如果桥本能在通常国会上顺利过关,并在外交上有所建树,再度连任的可能性相当大,还会为长期执政奠定基础。

三、桥本内阁的执政能力面临考验

当前的日本政坛中涌动着“三股力量”,执政力量是自民党;中间力量是具有准执政党色彩的社民党、新党魁党和具有准在野党色彩的民主党;在野力量是新进党和日共。社民党和新党魁党是第一届桥本内阁的合作盟友,它们把在大选中遭到惨败归咎于与自民党联合失去自身特色所致,因而这次退出联合政权。只同意进行“阁外合作”。桥本新内阁为维系国会多数议席,只好与中间力量建立了“松散型”合作关系。

第二届桥本内阁系未能取得众参两院多数议席的自民党“少数派政府”,政权根基相对较弱。能否取得中间力量的合作是新政权的稳定与否的关键所在,如能以低姿态换取有效合作,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目前,自民党制定了拉住社民党、稳住民主党、分化新进党的长期执政战略。首先,桥本把原执政联盟的社民党和新党魁党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共同设立了“执政党政策协调机构”,交换了已取得共识的“合作协议”,确立了“阁外合作”的基本框架。其次,桥本把民主党作为务必争取的配合力量。已同意与民主党在行政改革等具体问题上协商,组阁时采纳了民主党关于设立“副大臣制”的主张,双方建立了“部分合作”关系。第三,自民党分化新进党的工作初见成效,1996年年底,以原首相羽田孜为首的“反小泽”势力(13人)正式退出新进党,成立了“太阳党”。它已难以与其它在野党联合,对自民党政府构成较大威胁。同时,日本财界和国民普遍希望政局稳定,新当选的议员和“古稀”议员均不希望近期内再搞“劳民伤财”的大选,这也对新政权稳固有利。

自民党单独执政亦存在各种不稳因素,将受到在野势力的制约和政治丑闻的影响。1997年伊始桥本便面临三道难关。第一,日本于1月20日—6月中旬召开通常国会,最主要议题是审议新年度的预算案。由于自民党在国会的众参两院均不拥有过半数的议席,加之在财源拮据的情况下又要满足各党要求的余地有限,特别是要加入从4月开始提高消费税的内容,取得国民的谅解和社民党合作的难度较大。故新年度预算案的出台不会顺利,一旦预算案搁浅,桥本政权将陷入困境。第二,政治丑闻的扩大化也可能影响桥本政权的稳定。近来日本厚生官僚丑闻和企业行贿事件不断发生,涉嫌的政治家可能进一步被曝光。在通常国会上新进党将在此问题大做文章,一旦桥本内阁被揭出新的丑闻,社民党将不会与桥本内阁继续共事,使自民党与社民党和新党魁党的合作发生破裂,中间势力的“太阳党”、民主党和在野的新进党、日共将结成“倒戈阵线”,借机向国会提出“内阁不信任案”,不排除桥本被迫解散国会或内阁总辞职的可能性。第三,日本驻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久拖未决,仍有80多名人质未获释放,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人,这令桥本十分头痛,在新年期间取消了一切私人日程,池田外相也中止访问英国、印度的计划,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万一事态发生恶化,危及日本外交官生命,日本在野党势必借机发难,逼桥本下台。

四、日本政党保守化趋势加快

冷战后,日本出现的4次政治大变动都是由保守势力扮演了主角。1993年8月,第一届联合政权是以与自民党“同根”的新生党、日本新党和先驱新党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为主要特征的。从大趋势上来看,只不过是新保守势力取代了传统保守势力。保守势力总体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形成相当的规模。1994年6月,第三届联合政权是以社会党牺牲其革新政策色彩为代价,与自民党和新党魁党共同组建的。在此期间社会党多次向右进行政策调整,从其政权性质来看仍是保守政治的延续。1996年1月,第四届联合政权是由自民党传统保守派代表人物桥本龙太郎挂帅。桥本是在此4个月前接替“鸽派”和平主义势力代表人物河野洋平出任自民党总裁后,又出任首相的,这反映出自民党决策层在人事安排上的保守化倾向。1996年11月,自民党在大选后单独执政,时隔3年3个月完成了“保守回归”执政的战略,加快了保守势力控制日本政坛的进程。目前,自民党、新进党和无党派的保守势力已经控制日本众院4/5强的议席,而且有进一步发展之势,故今后不论那个党执政,日本都将是保守政治的“一统天下”。

日本政党的保守化与日本加快实施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紧密相关。冷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日本主张运用自身经济、科技力量发展综合国力,跻身国际事务的决策圈,从各个方面彻底甩掉战败国的帽子,与欧美大国平起平坐。内政上,主张向和平宪法、天皇制、无核三原则等禁区挑战,摆脱“战败国后遗症”,建立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国家精神力量。外交上,主张早日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取消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变“政治小国”的形象;防卫上,把增加军备与日本的名誉、地位、自主性等政治因素结合起来,主张放弃“专守防卫”的原则,实现“集体安全保障体制”,让自卫队参加联合国重武器维和部队。

日本各政党的政策趋同化倾向明显发展,除日共外的各党在国内政策上已经没有大的区别,在对外政策上的区别也在不断缩小,总体保守化的趋势加剧。自民党和新进党在日本政坛上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在政策上却十分接近。在经济政策和行政改革方面:自民党决定在1997年度把消费税提高到5%,对低收入的人给予特殊补贴,减轻法人税和土地拥有税,主张把现设的22个省厅削减一半,裁减国家公务员定员,实现人事一元化。新进党的暂不提高消费税、所得税和居民税减少一半等做法实为取悦选民的选举策略,它并主张中央省厅要调整为15个,最终减为10个省厅,同时完全废除国家补贴,国会议员定员削减20%。民主党同意消费税提高到5%,照顾低收入者,降低所得税和法人税,将中央省厅调整为8个,把内阁官房改组为具有编制预算权的“内阁府”,削减国会定员。社民党主张对低收入者实行偿还,对提高消费税持保留态度,并主张进一步放宽限制,对中央省厅进行调整,向地方转让权限,实行18岁拥有选举权制度和国民投票制度。在外交及安全方面:自民党主张重视日美关系、维持日美安保体制,并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基础上推进防卫力量的整备;进一步明确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决心,积极协助联合国维和活动;在选举诺言中公然提出,钓鱼岛“毫无疑义”是日本的领土,并宣称要努力实现对靖国神社的正式参拜。新进党同样重视日美关系,主张推进以联合国为中心、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重视亚洲的“有志外交”;改革联合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并提议创建联合国警察部队。自民党与新进党同样对反省侵略战争持消极态度。民主党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与社民党较为一致,均主张对过去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要明确进行反省并表示道歉;主张研究制定政府开发援助基本法,推进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体业务,但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谨慎态度。社民党虽承认了日美安保的存在,但主张缩减驻冲绳美军基地的经费,减少中期防卫力量计划开支,修改日美地位协定,恪守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5项原则。日本政局正处于不断分化改组的过程之中,社民党、民主党、新党魁党、太阳党等小党今后还有与两大保守党组建联合政权的可能性,也将继续面临大选的严峻考验,因此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将不断受到大党的左右和影响。

五、日本政治右倾化倾向有所发展

近年来,战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日本“和平主义”思潮趋弱,美化侵略历史,要求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拥有与美国联合作战的“集体自卫权”等右倾化政治倾向明显发展。自民党和新进党议员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内心不愿承认日本发动过侵略战争,部分老政客还死保住“皇国史观”不放,甚至不怕丢官,公然为日本的侵略战争翻案。

1995年是日本迎来战后50周年的关键时刻,村山内阁打算在国会通过“不战决议”,对侵略历史作彻底反省。但是自民党和新进党的大多数国会议员都对此表示反对,甚至在国会内成立各种议员联盟阻止通过此决议,公然站在美化侵略战争的立场上。1996年7月,桥本身为日本首相公然参拜了靖国神社,重开日本首相10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河。1996年10月,在自民党内前法务相奥野诚亮、众议员坂垣正、参议员村上邦正等极右分子的推动下自民党坚持在大选公约中写入“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及“钓鱼岛属日本固有领土”等内容。1996年11月,桥本把自民党内“鹰派”人物纷纷召入内阁,组成右倾色彩较浓的“强硬型”政权。内阁成员中有一半(10人)曾是去年反对国会通过“不战决议”的自民党“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成员。还有一些人是亲台湾的自民党“日华(台)议员恳谈会”的成员。此外,日本社会右翼团体和部分新闻媒体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右翼团体数量自60年代初以来,已从400个骤增至800多个。右倾色彩较浓的“日本遗族会”,“军恩联盟”等组织是自民党的主要选票来源,选举时掌握着不少国会议员的政治生命。“日本遗族会”在日本国内有1万多个支部,300多万名会员,其中自民党员有17万人之多。这在客观上形成滋生右翼政治家的“社会土壤”,其影已经渗入日本统治阶层之中。

日本以所谓“民主国家”的“言论自由”为幌子,放任部分报刊公开否认侵略历史,这使日本国民对战争责任问题普遍具有一种麻木感。由于日本曾受到原子弹的轰炸,导致大部分日本人对战争的责任失去了判断能力,使他们的“加害意识”淡薄,“被害意识”增大。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反战和平运动不断走向极端,一方面反战、反核,一方面又不能对自己、自国的战争责任做出正确认识。新闻媒体每年都大肆宣传和报道在日本各地召开各种追悼会,可是追悼的对象仅仅限于包括被处决战犯在内的310万日本人战死者,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亚洲各国3000多万死难者却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从侧面助长了日本政府否认战争责任的行为。此外,日本学校教育亦存在问题。日本历史学家广川忠秀明确指出:“多数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国家所进行的那场战争是什么样的战争。在学校的历史课中,通常都回避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由于日本国民的主体意识不成熟,其“平衡感”又受到各种政治势力所左右,因此舆论和学校违背历史事实的宣传和教育,蕴藏着较大的政治危险。但是,应看到日本现在还没有脱离和平发展的轨道,日本国内仍存在着一大批主张和平发展的势力,远未达到复活军国主义的程度。

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也造成负面影响。冷战后日本对华关系进入“战略调整期”,日本拟采取“双边”变“多边”、“特殊”变“普通”、经济与政治挂勾方式来加强对华的影响力。这使中日关系出现“经热政冷”的不平衡发展局面。1995年中日贸易额达574亿美元,1996年突破600亿美元的大关,达601亿美元,超过了位居第二位的美国约1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996年前半年,日本直接对华投资协议金额达245.5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6年4月,日美两国签署《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暗将我国台湾包括在日美联合防区之内,形成对华牵制的战略格局。1996年下半年,日本右翼团体多次在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上搭建灯塔、树立日本国旗等,导致中日政治关系急剧恶化。1996年11月,日本《产经新闻》甚至连载文章,发起对中国小学历史教科书的批判,称南京大屠杀是“虚实混杂的神话”,以攻为守地散布反共反华的历史观。

199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关键之年”,两国间包括高层领导人互访在内的一些外交活动,可望使中日关系得到改善,迎来一个增进友好的高潮。在台湾海峡局势缓和及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特别是中美关系迅速改善的形势日益明朗后,桥本内阁开始主动寻求缓解双边关系的途径。桥本组阁后表示:“特别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日中关系是与日美关系同等重要的外交关系”。桥本政权把修复中日关系作为今年最重要的外交课题。桥本拟以分三步走的方式改善中日关系。第一,防止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再生事端,淡化右倾色彩。外务省表示将尽力阻止日本右翼团体在钓鱼岛上制造事端;桥本本人也亮出在职期间不会再度参拜靖国神社的“底牌”;自民党干事长加藤纮一在1月14日的总务会上,反对有人提出把“实现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及钓鱼岛、竹岛(韩国称独岛)问题写入该党1997年运动方针,结果得以实现;日本文部大臣小杉隆最近表示将不修改中学教科书中关于“从军慰安妇”的提法。第二,从对华经济援助问题上打开改善中日关系的突破口。今年1月,以亲华派代表人物樱内义雄(前众院议长)为团长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团访华,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邀请李鹏总理今年访问日本。通产相佐藤信二将于2月访华,为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日中部长磋商。池田行彦外相将于3月访华,具体落实恢复对华无偿援助事宜,并通过钱其琛外长的访日,设立“首脑互访的框架”,为桥本年内访华铺路。第三,争取对华外交主动权。桥本正全力说服党内对华强硬派,以“桥本色彩”在对华外交上得分,表示了要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实现访华的意图,并强烈期望江泽民主席能尽快访问日本,力争在中美高层首脑互访之前全面修复中日关系。

标签:;  ;  ;  ;  ;  ;  

大选后日本政局走势_自民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