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会 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中心小学校 408428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兴趣就是缺乏灵感和智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热情,那么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就很高,课堂教学的气氛自然也很活跃;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气氛会压抑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会超过一半。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力将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64-01
引言
语文学科集聚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在育人教导方面占据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且教学涉及面广,可以延伸涵盖多个方面。伴随着多年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该门学科的重要人文作用逐渐被忽视,过于单纯强调知识记忆背诵和机械模仿使得语文逐渐削弱了自身审美情趣的引导拓展作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身心成长。本文针对当前这一现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自古以来就发挥着人文伦理及常规道德教学引导的作用,注重强调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这也是当前推广素质教育的提倡之处。小学作为学习生涯的伊始,兴趣引导培养对今后学生的个人发展及知识学习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推广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并不陌生,天然的语言环境萦绕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个人道德修养方面逐渐为人所重视,道德伦理的启蒙教学重任自然落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该领域创造突破从而有所进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相关策略
2.1启发性诱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上,给予学生启发性诱导,从而激发其阅读欲望。如当学生学习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一文时,教材课文只是作品的节选片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故事讲解和作品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名著,当然,阅读材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进行合理的选取,避免阅读材料难度较大,以防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应该避免阅读材料过于简单,达不到阅读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我熟知的“招贤”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自主地阅读文学作品,这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前,教师应先熟读《三国演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阅读教学指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放飞自我想象思维,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厌倦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群体有着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他们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看待事物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放飞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如当学生学习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木兰从军》一文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后,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木兰在从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她是如何有效地解决的?文本阅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感受到木兰的人物性格特征,而后教师再逐步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的神奇与美妙,这样就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3巧妙设计问题,增强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设置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习者在解决教师疑问的同时,增强对语文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灵活地加以运用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穷人》这节课时,教师在教授文章内容之前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是以“穷人”为题目。让他们带着疑问去预习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当学习者通读课文之后,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会回答:“因为主人公桑娜是一个穷人,所以才以穷人为题。”而有的学生会回答:“因为这篇文章是讲穷人的,所以题目是穷人。”但教师应当明白,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心中仍然是有疑惑的,这些答案是他们猜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继续提问:“那为何主人公是桑娜,而题目是穷人而不是桑娜呢?”并让学生结合课本来分析原因,找出理由。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浅及深,让学习者在逐步地探索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让答案来得有理有据,从而培养学习者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问题的精神。教师在学生回答的问题,就可以观察到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立刻地将它们解决。最后教师在带领学习者学习全篇课文,重点讲解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了解的内容,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结语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从学生的特点以及喜好出发,有效设计课堂导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以适度的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保护,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7):77.
[2]周爱香.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7(A5):80.
[3]刘文娜.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7(24):48-49.
论文作者:张兴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兴趣论文; 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