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界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生态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生态园林是一种在原有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生态和艺术特点的园林类型,因此生态园林中的布置成为生态园林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的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配置策略
引言:“生态园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欧洲,主要指的是对原野上的自然景观的保护。然而,真正重视生态园林应该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持续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人们迫切意识到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防止“城市沙漠化”,最有效途径是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用绿化创造稳定而良好的城市生态。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的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的生态园林设计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健康。这主要表现在:生态园林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对粉尘的吸收作用来达到净化空气、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合理的搭配植物,美化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场所。为此,我们应该注重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问题。
1、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1.1艺术化的植物配置使园林更具观赏性
当生态园林在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人们总会先注意到园林的整体布局,所以具有艺术性的植物配置可以很快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发参观、游览的兴趣,从而促进生态园林的良性发展。
1.2 科学性的植物配置更有利于园林中的植物生长
植物的配置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应依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合理配置,如此可以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将一些寄生植物配置在适合其生长的树木旁边,既能达到植物的共生,又能让植物更好地生长;再如避免引发、传播同类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大面积混种,有利于降低病虫害爆发的危害。
1.3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节省资源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既要考虑节约用地资源的问题,也要考虑节省水、肥料等资源问题,从而减少浪费和污染,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通过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促进生态园林的自然演替,提升其自我更新和自我抚育能力,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2.1统一均衡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全方面的统一均衡原则,在植物选择时候要注意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则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植物搭配上要有主次、有主格调,达到自然均衡与规则均衡的目标,协调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艺术性原则
不同的植物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比如看到体积较小,颜色较淡、枝叶稀疏的植物就会有一种轻盈简单的感觉,反之,看到相反类型的植物就会有一种厚重深沉的感觉。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结合整体环境氛围要求,依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季相变化来进行设计,通过植物树形、色彩、质感以及植物组团形态、体量的对比,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官体验,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2.3适地适树原则
不要一味的追求园林的美观效果,要根据立体条件和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进行植物选择,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例如在湿地周边要选择可耐水湿的植物,在滨海边要选择抗风抗盐碱的植物,在土层较薄的山地陡坡上要选择耐旱耐贫瘠的植物。
2.4物种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物种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设计中减少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配置模式,多采用植物群落组团式种植,丰富植物种类。既能营造变化多样的植物景观,又能降低病虫害等生态灾害的隐患。
2.5可持续发展原则
植物配置要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性,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兼顾。例如在工厂矿区,种植具有观赏性又能吸收粉尘的抗污染乡土树种,这样在美化厂区环境的同时,又可以降低大气污染,而且乡土植物的应用也可以提高成活率、降低植物成本。
3、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策略
3.1配置多种生活型植物
在进行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时,要注重乔、灌、草、藤等多种生活型植物相结合的复合模式。通过丰富的植物种类建立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而且这样的配置模式也能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植物景观,使整体园林风格更趋于自然化、生态化。多种生活型的植物组合,也能在观赏期方面形成互补。
3.2以季节性为参考配置植物品种
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在对种类多样性予以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一步衡量植物价值,同时还应重视季节性因素,防止出现因季节变换而导致景观景象消失的现象。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季节的特点来配置植物,要注意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如春季可以木棉、风铃木为主;而紫薇、木槿等植物则适合盛夏观赏;朴树以及枫香可在秋季观叶;而簕杜鹃和松柏类则在冬季较为茂盛。简而言之,在设计生态园林过程中应确保不同季节下都有可供观赏的植物美景。
3.3多种观赏特性植物并存
在搭配植物种类时,设计人员应对植物本身的艺术性予以考虑,以植物观赏特性为依据来搭配层次和色彩。通过观花、观叶、观果、观姿等植物的组合配置,结合植物的树形、高度、花色以及叶色的对比,提高植物景观的艺术美以及层次感。如鸡蛋花、旅人蕉、红花檵木、海芋、蜘蛛兰这样的组团配置,既有观叶植物又有观花、观姿植物,而且能体现岭南风情的园林特色。
3.4通过植物配置营造生境
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打造优美景观的同时,还应根据动植物的生活需求,通过栽植植物来营造适宜动植物觅食和栖息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蜜源、鸟饲植物可以成为鸟类的食物来源,灌丛适合小型兽类生活,而森林和湿地更是多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因此在设计时通过植物营造生境,既能丰富景观多样性,又利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5促进乡土植物的应用
从广义上讲乡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并证明了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并且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乡土植物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在生态园林中多应用乡土植物有利于构建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乡土植物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组成元素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运用乡土植物构成的园林景观能够体现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
结束语:生态学复杂的连锁反应,它涉及到城市、农业、林业、社会各个方面,设计人员通过生态园林中植物的合理配置设计,可以带动生态园林更好的发展,植物配置遵循艺术性、观赏性和和谐性于一体,除了可以带动生态园林的发展外,也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更有利于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和人与自然共处。
参考文献
[1]杜丽.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析[J].现代园艺.2011.
[2]王明荣.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D].中国园林.2013.
[3]庄勇钢.毛桂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金华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2014.
论文作者:李亚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植物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 乡土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园林论文; 病虫害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