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萍
四川省平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平昌 636400
【摘 要】根据腰椎、椎间盘、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应用体位力学原理,随机对70 例腰椎间盘膨出患者分成平面硬板床体位的常规组,曲腰支垫体位的观察组,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对比其症状缓解时间,有效率,缓解率,复发率。结果:在相同保守治疗方案条件下,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平均提前3 天。1 周内症状缓解率高于常规组28.6%。3 周疼痛症状消失率提高14.3%。平均住院时间缩短5 天,半年内复发率降低25.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曲腰支垫体位护理,对加快缓解和消除疼痛,缩短住院期,半年复发率等都优于常规组。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位;力学;
【中图分类号】R1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67-02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本文所集病例均系根据临床表现及CT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病例分型为纤维环膨出或纤维环局限性突出者①。为探索体位力学护理对腰椎间盘症的疗效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目前通用的睡平面硬板床体体位的常规组(简称常规组),腰骶部放置支垫体位的曲腰支垫观察组(简称观察组)分别护理观察。目的:对常规组、观察组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疗程、疗效、有效率、以及乃至1月、半年时间的追踪进行对比。
本文所集病例:
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部、臀部、坐骨神经分布相应区疼痛。疼痛与站立、长距离步行、腰部负重承力发作或加重呈正相关,反之亦然,全部具备。2、间歇性跛行8例。3、下肢麻木16例。 4、肌萎缩3例。
X 诊断:6例X 线 平片表现脊柱侧弯,其中左侧侧弯4例,右侧侧弯2例。
CT 诊断:本文所集病例,全部经CT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 诊断:8例经MRI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病理分类;61例为纤维环膨出,7例为纤维环局限性突出(5例为左后膨出,2例为右后突出),2例为中央型膨出。临床表现见下表:
治疗护理方案 所集病例均为非手术疗法。
一、内科保守治疗
所集病例均采用根据相同的如下保守疗法:1、消除水肿:20%甘露醇 vgtt,地塞米松。2、改善血液循环:血塞通,丹参针,vgtt。3、止痛:芬必得,英太青,氯唑沙宗,口服。所集病例除体位护理以外均采用相同的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措施②。
二、体位力学护理
1、平面硬板床体位常规护理组 (常规组)
本组护理疗养体位采用目前通用的睡平面硬板床,仰卧位。床头太高300,屈髋屈膝位,腘窝处垫一小枕③。基本保持纵轴直线体位。不适或疼痛加重时,护理人员帮助或病人自助每1.5-2小时左右1次俯卧或侧卧20min 左右调节。
2、曲腰支垫体位观察护理组(观察组)
⑴、平卧时:屈髋屈膝位,腘窝处垫一小枕。以双侧髂嵴连线为基线,向下约5cm,向上约2cm 许区垫一约1-1.5cm 厚度的带状布质垫,中厚边薄。简便时以毛巾叠成即可。
⑵、俯卧位时:在大腿中部,胸部垫一薄枕,保持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
第1种体位作为主要体位,第2种体位作为疲惫调节体位。1.5-2h左右1次俯卧20min 左右调节,护理人员帮助或病人自助按时变换体位以调节。出院或治疗期后嘱病人仍然自动保持上述体位休息或疗养,以观察远期效果。
⑶观察组病例从治疗后第7天起开始做头、上肢及背部后伸,下肢及腰部后伸,及整个身体后伸锻炼。 每日4遍,每遍50次,循序渐进④。临床结果:
两组观察结果表:
从表中看出:与常规组比较可平均提前3天缓解症状。1周缓解率提高28.60%。3周症状消失率提高14.30%。平均住院日数减少5天。半年复发率减低25.7%。
体会
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有报道:国外美国芝加哥医院腰背痛门诊患者中椎间盘病变占26%,国内有资料统计腰背痛门诊病人中有腰椎间盘病变者占18%⑤。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根治难的疾病。
临床发现很大一部分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发病或复发,与体位,特别是卧姿有很大的关系,改善卧姿,加强强腰锻炼,有利于发作期的疗养,有利于预防期发作和发生。
由于腰部的生理曲度(特别是腰骶角及骶骨倾斜度)、臀部的肌肉丰厚的原因,在仰卧平面硬板床的时候,事实上腰椎生理前凸曲度减小(腰骶角角度增大、骶角倾斜度变小),下跌在硬板床的平面上,各腰椎体及骶骨向椎间盘形成的剪切力加大,使椎间盘向下(后)膨出。此时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已经使椎间孔受压的患者,并不利于椎间盘的回缩复位,并不利于水肿的消退,不利于椎间孔的减压,而是相反。所以,临床上很大部分患者睡硬板床并不是都能减轻症状,甚至加重。为此,我们专门设计的曲腰支垫护理体位,目的是为减轻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位时的腰部剪切力使之减小卧位时的腰骶角角度、骶角倾斜度,尽量保持腰骶部的生理曲度。
通过临床观察总结,我们体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曲腰支垫体位护理:能降低椎体对椎间盘的剪切力,有利于椎间盘膨出的回缩、椎间孔的容积压力消减、改善椎管内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水肿的消退。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治疗护理体位。从两组观察结果表可看出:
1、可较早缓解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2、可提高症状消失率,缩短住院日期,缩短疗程。
3、支垫体位护理加上强腰锻炼,减低复发率。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和发生。
急性期或疼痛发作期都需要卧床休息,尤其是卧姿是否正确对发作期的治疗、护理和预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孝平主编 外科学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 月第1 版。P:1050。
[2]曹伟新 李乐之 主编 外科护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6 月第6 版 P:575-576。
[3]曹伟新 李乐之 主编 外科护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6 月第6 版 P:575。
[4]曹伟新 李乐之 主编 外科护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6 月第6 版 P:576。
[5]周秉文 主编 腰背痛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11月第2 版 P:162。
论文作者:丁素萍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体位论文; 板床论文; 椎间盘论文; 病例论文; 症状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