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地形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初探论文_戎世春

华朴风景园林设计(上海) 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2

摘要:近百年的大量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性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对人类聚居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传统村落环境在环境气候营造方面代表中国古人传统设计理念。为了更好的寻找宏村村落微小气候营造的现代意义和现代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主要从现代气候学中的“地形小气候”角度着手,希望通过建立宏村地形及竖向变化与小气候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获得一些新的建筑和景观规划启示,并运用到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之中。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形;坚向变化;小气候;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明发展的加快,古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更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当我们在领略古村落历史文化氛围的同时,对古村落周围环境的舒适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是古村落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形条件及当地的气候所共同创造的小气候环境。本文就结合安徽宏村地形竖向变化与小气候的应对关系进行研究。

1.宏村自然地理和气候概况

1.1宏村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大多处于平坦地带,靠山脚却依山势而上。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整个镇呈“牛”型结构布局,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1.2宏村地区气候概况

宏村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夏季节长,春、秋季节短,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最低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16.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平均气温3.7℃;极端最高气温40.0℃,出现在1967年的7月,极端最低气温-12.3℃,出现在1991年的12月。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气温下降快。冬秋和盛夏气温变化小。

宏村的选址、布局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冷夏热以及极具特点的地貌,研究宏村现有气候数据、及历史风貌,为研究传统村落地形小气候特征关系提供依据。

2.地形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初探

本章将主要以这些分析结果为基础,探索性讨论基于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形的关系评价,并分析对宏村小气候适应性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善宏村小气候环境的地形及竖向设计的方法。

2.1宏观地形和气候因素对宏村小气候舒适度的影响评价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整个区域多山多雨,气候较为湿润。

从宏村所处的微观地形因素分析,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宏村整体地形北高南低,位于雷岗山山坡至山脚位置,地形标高从北至南呈梯次降低,最南面则是“南湖”构成的水系生态。由于南湖水系生态的吸热作用,加上宏村整体上山地环绕,受周边地形和植被因素影响,宏村所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小,因此宏村小气候整体上偏冷。

图1 地形环境对宏村聚落小气候舒适度的影响(作者自绘)

2.2宏村地形及竖向变化与宏村小气候舒适度的景观模式

由于宏村所处的地形、气候加上植被和水系的综合作用,加上宏村古人长年的生活经验认为在地形较高的地方生活,会感到更加舒适,因此将村中主要的人居建筑全部建设到地形较高的位置。

根据对宏村小气候特点的认识,我们可简单总结一下宏村的小气候景观模式:由于多山多雨多水多树降低了太阳辐射,使得宏村整体上气温偏低,影响人居生活的舒适度,因此充分利用地形及竖向变化,在地形较高的位置建设人居景观,从而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提高人生活的舒适度。

2.3宏村景观设计的小气候适应性优化和改善策略

宏村属于较为典型的湿热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于750mm,年较差小,相对湿度大于80%,潮湿闷热。在这种气候下,夏季的设计目标是争取最大限度的遮阳和通风,此外防雨和防潮也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根据小气候设计的风、湿、热环境,还可整体上对宏村的小气候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和改善。

2.3.1对于风环境的改善

宏村所处的气候区,园林规划布局适宜开敞疏朗,因为疏朗的设计可以采集多方向的风,在主导风向不稳定时尤其有效。利用夏季盛行风与地形形成的山谷风、水陆风等,决定纳凉座椅或建筑的选址,而建筑单体也会通过开敞朝向盛行风向来获得自然通风降温的效果,借鉴岭南园林中的“长廊冷巷”“高墙冷巷”利用风压原理,以引导盛行风降温。

2.3.2对于湿环境的改善

根据宏村区每月平均温湿度状态,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温暖湿润的范围,即湿热状态;而在属于凉季的1,2和12月则属于温暖干燥的范围,即干热状态(但较为温和)。综上所述,除了主导风向不同之外,暑季和凉季的温湿度状态是比较类似的,都是需要以遮阳、通风的手段减少太阳辐射、降低气温和湿度。而雨季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雨季主要以快速排水和加强通风的手段来降低湿度。所以,在具体场地规划设计中,应针对旱季(暑季与凉季) 、雨季两种差别较大的情况得到相应的理想方案,再加以综合平衡后得到最终的设计。

2.3.3对于热环境的改善

考虑到雨季宏村景观区域的使用率远低于旱季,所以将雨旱两季的方案进行综合时,以旱季方案为主。

除了防太阳直射外,也要防太阳反射。具体的措施除了乔木树冠的遮阳作用,还有草坪、沙地、透水砖等下垫面材料的使用。通过适量地反射太阳辐射,在减少地面蓄热的同时不会过多的反射太阳辐射进而加热近地面的空气。厅堂周围的景观设计,东西两面以乔木遮阳为主,而在外廊遮阳效果较为理想的南侧,则留出一片小广场。太阳中午在南侧时高度角较大,即使南侧靠近建筑处有树木的种植,也难以惠及立面,更有可能因为树冠的挡风作用,对建筑的通风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空间上,入口广场能加强建筑的庄重感,在功能上,平整后的区域可以用作公共活动空间使用。

2.4改善宏村小气候环境的地形及竖向设计的方法

由于宏村北靠雷岗山,南临群山谷底,气温至北向南逐渐降低,因此在宏村南面,小气候因素决定了人体舒适度指数会更低,多数人生活会感觉不舒适。因此为了避免小气候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景观等人居环境的人体舒适度,可以考虑利用现代山地建筑技术,在新建和规划建筑景观时,充分利用雷岗山的山地地形进行规划和设计。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得更好的人体舒适度,可对现有的宏村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和改造,这种修复和改造不能破坏建筑原有的体系、格局和建筑风貌,可利用现代建筑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建筑朝向、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提升人体舒适度指数。

3.结论

宏村村落建筑和景观是中国古人建筑和设计理论的杰出成果,也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古人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文化和“生态建筑”的现代理论运用得相当娴熟。一方面,基于地域文化特征,成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也诠释了徽派建筑文化和理论的精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周围地形和气候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借利避害。因此适应气候变化将逐渐成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主题,使适应性的建筑系统设计更具可持续性和可模拟性,使建筑材料的自然动态特性纳入气候变化当中。气候变化不仅是人类要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景观设计应该抓住的契机。

参考文献:

[1]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3[R]. IPCC Special Report 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bu Dhabi:IPCC.

[2]刘滨谊,张德顺,张琳,等.上海城市开敞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基础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2014,30(12) :17-22.

[3]傅抱璞,翁笃鸣,虞静明,陈万隆.小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4]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1-58。

论文作者:戎世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宏村地形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初探论文_戎世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