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不具备跻身辩证唯物论的品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唯物论论文,品格论文,不具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否定之否定是多种繁衍的形式之一,非三段式的繁衍形式更是大量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界有三段式现象存在着,但却不是唯一存在的现象,更不是普遍的现象。否定之否定没有品格存在于辩证唯物主义之中,除了不具备普遍性品格外,更重要的理由就是它在事物产生、存在和演化的动力源泉上的唯纵向性的内在的孤立的封闭的形而上学观点。与三段论式的动力源泉相对,纵横内外因素和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对立统一,是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终极原因。
关键词 否定之否定 辩证唯物论 品格 三段式 黑格尔主义 遗迹
三段式的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主义的遗迹”。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主要缺点有二:第一,它没有普遍性,因之就没有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品格。第二,三段式逻辑结构的“正题”、两次否定、结论及其唯纵向性的孤立的封闭的动力观点都具有黑格尔主义的神秘色采。它困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发挥,这是哲学思想战线上明摆着的严峻的一个问题。笔者不惴冒昧略陈管见,就教于大家。
一 否定之否定没有普遍性品格
(一)判明是非的唯物主义标准
列宁认为三段式的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公式”,“是科学社会主义由以成长的哪个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迹而已。”[1] 列宁又指出:“三段式只能起着使庸人发生兴趣的盖子和外壳……的作用。”[2]
而我国从60年代初期开始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都把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的3个普遍规律之一, 对这个错误的观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传播。
三段式该不该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这是一个理论、观点、范畴领域中的是非问题,是意识领域中的真假问题。而判明是非真假的标准是恩格斯早就制定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3] 列宁对这个唯物主义标准的表述更为明确:“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4] 否定之否定被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符合这个标准吗?
面对否定之否定有无普遍性品格的判明而使用这个标准时,在本质上要求人们用尽量广泛的事实、现实、事物、真实的知识来对照来印证才能得出答案。
(二)否定之否定是多种繁衍的形式之一
三段式的否定之否定向人们宣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过程都是按照如下原则进行的,即:由肯定(正题)到否定(反题)、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合题),进行着周期性的循环。三个阶段、两次否定。第2次否定称为否定之否定,在这个阶段上好像回到了肯定阶段, 重复了肯定阶段(正题)的特征特性,但它却是更高级的新的事物。三段式和否定之否定两个术语本质上是等同概念,后者也作为第三段即“合题”的代词。
为了说明否定之否定是普遍规律,通常总是以卵生动物和种子植物的繁殖形式为例证的,种子——植株——种子;蛋——动物——蛋。这种三段式的现象确实是大量存在着的。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大门类,到处都可以看到。
三段式繁殖现象是随处可见、大量存在的,但却不是普遍存在的、唯一存在的。
(三)非三段式的生物繁衍形式更是大量的存在
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三大生物界中,存在着更为大量的非三段式的繁衍接代形式。
第一,动物界。动物界除卵生外还有胎生。哺乳动物的真兽类均为胎生,少数鱼类如鲸鱼也是胎生。胎生动物如牛马羊狗……随处可见,能说胎生动物的繁衍接代形式也符合三段式吗?胎生算几段式?
动物界除胎生外也有以分裂的形式进行繁衍的,如涡虫、水螅就是。这种无性生殖的分裂繁衍形式说成几段好呢?显然三段式的公式在此套不上。
第二,植物界。植物界除种子植物外,还有随处可见的大量的不结种子的植物。这些不结种子植物的繁殖可说都是无性的分裂繁殖,和三段式毫无缘分。
有分株繁殖的如菊花等。将丛生的植株分成为各自单独生活的新植株,而这些新幼植株能保持母株的性状,一代一代繁衍下去。
也有分根育苗的,即截取母树根段,用以育成苗本使其发育成长,如泡桐、香椿等。
也有分枝、分体、分叶繁衍的,如杷景天的枝、叶摘离母株后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发育成和母体一样的新植株。
此外,广义的繁殖形式还应包括压条、嫁接等。嫁接繁殖形式可以称为无性杂交,也可叫做营养杂交。通过营养器管接合,使不同个体交换营养物质传递性状,这种繁衍形式在果树、林木、花卉等的繁殖上被大量应用。
无性繁殖也应包括现代生物学中的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染色体基因拼接等繁育种代的方法。
如上种种的繁殖形式算几段呢?显然都是黑格尔三段式所无法包括得了的。
第三,微生物界。微生物是生物界的一大类。这是一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的甚至连细胞结构也没有,但它们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和各种有机物体内和体表,存在范围极为广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类型多式多样。我们仅以细菌为例。细菌是微生物界的一大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以两等分分裂繁衍为主。繁殖之快令人吃惊,每个细菌在24小时内能产生16,777,220个子孙。细菌的裂殖是一次否定可说是一段性周期,这种繁衍接代的形式怎样用三段式解释呢?在此,一点也不见三段式普遍性的影子。
周期性就是周期性,分裂繁殖也有周期性。三段式周期性就是三段式周期性。概念应有确定性,不然还谈什么科学性。
为了证明三段式的普遍性,某一教科书中写到:“又如蚕的生长也要经过一个从蚕卵到蚕又到蚕卵的过程,蚕否定了蚕卵,新的蚕卵又否定了蚕”。这个例子仅能说明繁衍的周期是普遍的,和三段式周期性普遍性是两个概念。是有内涵区别的概念,不能混同。
再说,从蚕卵到新的蚕卵的周期性的阶段不是三段而是五段,不是两次否定而是四次否定(卵——蚕——蛹——蛾——卵)。这个例子正好说明否定之否定在此失去了普遍性。
有些生物繁殖的周期性明显具有物侯现象,比如能使倍树叶子产生五倍子的倍蚜虫,繁殖的年周期为八年代辈(若蚜——孤雌蚜——雌雄异体蚜——干母——(天然单性生殖三代辈统称干母)——若蚜),这种情况不是三段而是八段,不是两次否定而是七次否定。这个例子也证明了否定之否定没有普遍性,没有理由用生物繁衍的周期性来证明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因为三段式有其特殊的逻辑起点和终点,也有其“自我否定”的动力观点,而且第1次否定的内涵是事物形态的变异,第2次否定的内涵是产生了子一代,子一代辈是上一代辈的自我否定,这好象是在说笑话,但却被认真的当作高深的哲学思维!而且还是在有性生殖层次上举出的例子!
可见,在植物和动物界有三段式现象存在着,但却不是唯一存在的现象,更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仅此就可看出,三段式不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界中抽象概括而产生的具有共性、一般性即普遍性的概念范畴。所以它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尚且不够品格,更不要说它是个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了!
否定之否定没有品格存在于辩证唯物主义之中,除了不具备普遍性品格外,还有更为重要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它在事物产生、存在和演化的动力源泉上的唯纵向性的内在的孤立的封闭性的形而上学观点。这种错误观点是黑格尔把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揉合到一起的产物,即唯心主义辩证法。正是它困扰着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功能!
二 否定之否定是个封闭型的逻辑环圈
站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从生物产生进化的角度看三段式的逻辑结构,它的“正题”和两次(自我)否定都没有跳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性的圈子。
(一)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结论是个封闭型的逻辑循环圈
否定之否定从存在开始,从种子、卵的存在开始,经过两次否定完成了一个周期,返回到了种子和卵。于是推出了“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己的它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逻辑结论。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了它产生的环境条件时它才会产生和存在。要认识事物及其存在演化的实在过程,首先就要了解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怎样产生的。事物产生的起点也就是认识的起点,思维进程的起点、逻辑的起点。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5]恩格斯这一教导的重大意义, 是要求人们认识事物时把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逻辑起点区分开来,否则就有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危险。
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我们从认识种子、卵的产生开始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彼此互为外部的独立存在的完整个体,即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看到的是雄花和雌花。雄植株和雌植株(如白果树、菠菜等),并知道雄体和雌体能产生卵子和精子、雌配子和雄配子。种子和卵就是它们的基因染色体等量互补组合而产生的。这样,种子和卵既不是雄体的它物,也不是雌体“自己的”它物;这样,种子和卵子就成了既不是雄体也不是雌体的“自我否定”和“自己的它物”。因为雌雄体谁也不是谁的内部而是独立自由存在的互为外部的完整个体。
由于逻辑起点不同所达到的结论也就不同。从种子和卵的产生开始作为思维进程的起点,我们达到一个纵横内外因素和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立统一的开放型逻辑。与之相反的从种子和卵的存在作为思维进程的起点,我们看到了一个唯纵向性的内在的孤立的封闭性的形而上学逻辑环圈。
(二)封闭了就不能自我发展
三段式的逻辑结论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己的它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但无论在有性生殖的情况下还是在无性生殖的微生物界的有细菌分裂繁衍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
现代科学告诉人们:“只要有新药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变种还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抗药基因传给无关的微生物。传递时,一个微生物散发出能吸引另一个细菌的招惹剂,两个细菌接触时,它们打开孔,交换称之为胞质基因的DNA环, 这个过程只能叫做不安全的细菌性行为。通过这种交配方式,霍乱菌从人肠内的古老的普通大肠杆菌那里获得了对四环素的抗药性。……抗生素的使用在有记载的生物学史上,空前地激励了进化变革。”[6]
生物学中谈到的种内进化也不能成为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
生物学中的种内进化也称做微进化。是说种内产生微小的变异不断积累所产生的变化所致。但说到引起种内变化的原因时,却说生物由于迁移到新的环境后,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亚种,亚种是种内变化的例证。这种说法显然是相对于种内杂交、种间杂交(远缘)所产生的变异而存在的一种观点。这种情况也起不到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的论证作用。因为微进化的终极原因仍然是生物体和外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说明这种观点。
由上可见,抛开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而谈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等,是不现实的,是没有真实的可能性的。
(三)三段式“正题”的神秘性
恩格斯说:“今天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有机自然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少数原始单细胞胚胎的长期发育过程的产物,而这些胚胎又是由那些通过化学途径产生的原生质或蛋白质形成的。”[7]
既然称否定之否定是普遍规律,那么地球上生物发育演化到产生第1批种子和第1批卵之前,也应该有个三段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前三段式”。这第1批种子和卵与前三段式的关系是什么呢? 如果它们是前三段式的“合题”,那么三段式的普遍性就失去了客观基础。如果是“正题”,那它们的产生和此前的生物演化过程就没有了继承关系。这样,这个“正题”赖以产生的根源、来源、本源就成了神秘的、难以捉摸到的关系。
为了给三段式的“正题”的产生找到答案,迫使人们只有退一步转向黑格尔主义。“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自然界的历史在时间上是没有任何发展的,否则自然界就不是精神的自我外化了”。[8] 三段式的“正题”既像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存在,同时也像绝对观念外化的自然物。这再次证明三段式是黑格尔神秘主义的公式,是黑格尔主义的遗迹。
(四)三段式逻辑的动力观点是神秘的
“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等等三段式的哲学术语,贯穿了一个共同的本质。这个本质和黑格尔的“精神的自我外化”是吻合的,一致的。这个本质说穿了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的动力源泉在事物本身在事物内部而与环境条件无关。三段式的这个看法这种观点像微生物细菌传递DNA环一样传递给“质量互变”、 “对立的相互渗透”,传递给笔者从哲学教材中所见到的6个规律定义。
和黑格尔不同之处是,我们的教科书中把绝对观念、精神等词换成了物质、事物、客观事物等词而已。在谈事物产生演化的动力源泉时使用和“精神”相对的“物质”一词,虽然把上帝和绝对观念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排除掉了,但却掩盖了事物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构成事物产生演化的动力源泉的唯物主义观点。演化是客体的演化,客体自身体现着演化变化,但是什么原因引起变化演化的呢?某一教科书在谈到三段式时开宗明义道:“否定之否定规律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而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的规律……。”面对如此唯内在的唯纵向性的动力源泉的观点,能作出最有权威性回答的是恩格斯的观点:“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的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9] 恩格斯又说:“运动形式的变化总是至少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过程……直到现在还不能够在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物体内部使运动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10]
三段式的唯纵向性关系与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唯内因论观点是相通的、一致的,而与恩格斯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的观点是相悖的。
三段式的第1次否定抛开了事物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从而给人们造成种子、卵在任何条件下,即使在冷冻条件下也能正常发育为植株、小鸡的神秘性。
为了说明脱离环境条件而谈事物的产生和演化是神秘的和不可能的,我们还可以用鳄鱼蛋的温度的关系作例证。在摄氏30度时孵出的小鳄全部为雌性;在摄氏31度时孵出的小鳄雌雄各半;在摄氏32度时孵出的小鳄全部为雄性;在摄氏34度时1/3死亡、1/3为雌性、1/3为雄性。 在这里,温度就起了如此不同的作用,而温度不过是构成环境条件的诸多要素之一而已。
三段式的第2次否定,除了抛开事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外, 还明显地抛开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雄雌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也被抛开。这样,好像公鸡能生蛋,或没有公鸡的母鸡蛋也会孵出小鸡的。不然将怎样谈“自我否定”、“自己的它物”呢?
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看,不仅三段式“正题”是神秘的,而且两次否定的唯纵向性动力源泉的观点,同样也是神秘的。这种神秘性不过是黑格尔主义的绝对观念存在和外化不需要任何条件,更不受任何限制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遗迹罢了!而黑格尔主义的这种神秘性,也不过是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信仰主义模式的再版罢了!三段式所贯穿的该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的观点是没有共同点的。
问题进入了对内因外因如何理解,以及内外因不同的作用幅度和作用特点特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唯物辩证法中应该属于规律范畴整体性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已超出了本文说明的范围。
自孟德尔学说问世以来,人们从有性杂交创造新物种进展到基因工程,进展到被称为第2代基因工程,即蛋白质工程的今天。 生物学所取得的如此进展和成就,显然是立足于生物体是基因组合体系,立足于“生物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开放系统”的观点。而我们教材中所举出的证明三段式是普遍规律的例子,不过是要把封闭性的黑格尔公式强加给自然界、生物体的一个示范!
三 没有说完的话
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没有普遍性品格,没有普遍性品格的观点就不能体现一般与个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样,它就失去了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品格,失去了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三段式是建立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工具。从组成三段式的正、反、合题及其相互关系,到逻辑结论全部渗透了客观唯心主义神秘的本性,所以只能存在于黑格尔主义之中。这种本性不是用物质、事物代替绝对观念、精神等词所能改变得了的。三段式是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主义的三段式遗迹,干扰着关于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的贯彻。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并把生物科学看作唯物辩证法观点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这个自然科学基础令人注目的成就是1865年孟德尔发表的《植物杂交试验》。该论文以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证明生物的性状表征是通过基因(因子)遗传的,基因可以分离、独立和自由组合。这种观点显然是把生物体看成为复杂的开放性组合体系,这种观点为生物学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方向,这种观点对人们认识、理解生物新品种的产生、演化、变异和创造新物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孟德尔开创的航道上,生物学家在有性繁殖的层次上通过种内杂交、种间杂交创造了新物种;在无性繁殖的层次上通过营养杂交、细胞杂交和染色体基因拼接创造着新物种。
新物种的产生就其实质、本源讲,是体现了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而基因的分离与重组表明了事物的产生、变异、演化的动力源泉是纵横内外因素和关系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结果,即普遍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在这个试金石面前,三段式的各种观点,都变成了黑格尔主义的遗迹,而与之相对立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是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的观点,却闪耀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光芒。
基因的分离与重组创造着新的物种,新的后一代的性状表征相对于前一代的性状表征不同的根基、本源,也显然不能用量变到质变的普遍性观点进行理解进行说明了。例如,把西红柿细胞与马铃薯细胞融合产生的后一代为“西红柿马铃薯”,它的地下部分结马铃薯,地上部分植株上生西红柿。再如,常见的杂交品种骡子,如果不想弄出笑话,就不能说骡子是马或驴的什么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恩格斯教导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1]这个“普遍规律”的内涵应该怎样理解才对?笔者认为“普遍规律”应该是哲学中的规律概念。哲学中的规律概念是三界中的具体规律的共性、一般性、本质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唯物辩证法观点最集中的体现。“规律概念按理应该是个符合思维具体层次的概念,也就是达到了整体性认识阶段的概念,不然人们就不能借助于它的指引掌握世界,掌握世界的规律”。[12]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个别包含了“一般”。纵横内外因素和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对立统一,是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终极原因。
注释:
[1][2][4]《列宁选集》第1卷第30—31、34、30页。
[3][8][9][10][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558、52 、485—486、18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6]《世界科学》1994年第10期。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
[12]《高校理论参考》1994年第3期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