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审计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谱论文,科学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审计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结构和动态是审计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本文受数据限制将目光锁定于近20年的研究文献,试图回答这样几个研究问题:审计学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哪些?这些研究领域是通过哪些重要文献联系在一起的?哪些研究领域最为活跃?每个研究领域研究哪些议题、重要文献是哪些?在研究的历史进程中有哪些转折点式的重要文献?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采用CiteSpaceⅢ软件,通过视图分析、聚类分析和重要文献分析,指出西方审计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进程中转折点式的重要文献、联系不同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进而对审计学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审计学是相对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而言较小的学科,会计学6大国际期刊(《会计评论》《会计研究学刊》《会计与经济学刊》《现代会计研究》《会计、组织与社会》《会计研究评论》)和《审计:理论与实务杂志》上发表的文献基本能够涵盖审计学科领域的重要文献,本文应用所获取的文献及其引文能够刻画出西方审计学研究的脉络。本文假定这7个期刊能够代表西方审计研究的主流,通过对这些期刊所发表的审计文献及其索引进行研究分析,回答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是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同时涉及科学学、应用数学、信息科学和信息计量学的交叉领域(陈悦,刘则渊等,2008)。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仅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SSCI已发表的以知识图谱为主题词的论文5000余篇),但在审计学中鲜有使用。 (二)CiteSpaceⅢ 本文采用的CiteSpaceⅢ软件便于通过引文空间分析,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找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转折点式文献,分析回答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当前常用的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软件有CiteSpaceⅢ、VOSviewer、Sci2、CoPalRed、INSPIRE、VanagePoint、Bibexel等。CiteSpaceⅢ是以网络分析和可视化为基础,通过网络模型化和可视化,发现研究领域,分辨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特色 本文通过绘制自动聚类标签视图和时间线视图,对西方审计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自动聚类标签视图直观展示西方审计研究的16个互引/知识聚类、聚类标签词和不同聚类间的可视化关系。时间线视图勾画了西方审计研究不同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 本文使用CitespaceⅢ对西方审计研究文献进行知识聚类分析。有别以往主观划分聚类的方法,运用客观的谱聚类算法对西方审计研究文献的互引引文(两篇被引文献同时被某一施引文献所引用;并非施引文献本身)进行知识聚类划分。将整个西方审计研究网络分为16个互引聚类,每个互引聚类代表某一主题、某一话题或某一类研究。通过聚类标签词和聚类研究议题分析来刻画西方审计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内容。本文采用3种互引聚类标签提取算法,并对划分的互引聚类进行客观聚类评价。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指出了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进程中转折点式重要文献、联系不同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区别于以往研究主要从引文被引次数这一单一维度,从引文被引次数、引文引起引用量突然骤增、引文在聚类间或聚类内占据重要位置等3个维度进行分析。突现引文是指引用量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的引文,代表某一研究的转变,能够指明最活跃的研究领域。高中介中心性论文是在结构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论文,它们在连接其他引文或者几个不同的聚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视图分析和聚类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样本取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主题词为audit*,期刊范围如表1所示,语种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索引为SSCI,时间跨度为1994至2014年的数据。该数据库只提供了7本期刊1994年之后的相关数据,故1994年为样本起始年,共获得样本1221篇。每年的样本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经过20年的发展,从1994年42篇到2014年86篇,每年样本量翻一倍多。

(二)视图分析 1.自动聚类标签视图 全文在应用CiteSpaceⅢ软件进行研究时,节点类型选择被引引文。时区分割为2年,选择每一时区分割中被引频次或出现频次最高的50个节点数据。使用最小生成树和简化最终合成的综合网络进行网络修剪,以得到恰当的图谱。 图1是基于TF*IDF算法提取标签的自动聚类标签视图。自动聚类标签视图通过谱聚类算法生成知识聚类,然后从引用聚类的相关施引文献中通过算法提取标签词,进而表征对应于一定知识基础的研究前沿。视图中的节点代表分析对象,出现频次(或被引频次)越多,节点就越大。图1能直观看出不同聚类的边界和每个节点在整个研究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西方审计学研究被划分为16个知识聚类,表明西方审计研究领域较多。但是,聚类间的连线表明各领域关系相对紧密,没有孤立的研究领域。


2.时间线视图 图2是基于TF*IDF算法提取标签的时间线视图。时间线视图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时间线视图的纵轴代表节点所属聚类,横轴代表发表的时间,同一聚类的节点按照时间顺序被排布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观察时间线视图能够分析某一聚类的首篇参考文献,也就是聚类开始年份;聚类成果增多年份;聚类关注度降低趋冷年份;标志性文献(高被引文献、高突现性文献、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年份。高被引文献通过观察节点的大小可以发现,节点越大出现频次(或被引用频次)越多,节点圈内颜色和厚度表示不同时间段出现(或被引)频次。高突现性文献的节点被染成浅色。有些节点是以深色圈包围的方式标注出来,代表其有较大的中介中心性。后文中的前10大高被引文献、前10大高突现性文献和前10大高中介中心性文献,均可在图1、图2中找到相应节点。图2可以从时间维度直观看出#5潜在利益、#7审计委员会薪酬和10#行业专家审计师三个研究领域近期持续出现重要文献(高被引文献、高突现性文献、高中介中心性文献),是当前西方审计研究的热点领域。 (三)知识聚类分析 1.互引聚类评价 本文使用CitespaceⅢ进行知识聚类分析。互引引文被分为16个互引聚类,每个互引聚类代表某一主题、某一话题或某一类研究。表2是聚类的汇总表。均值代表某一互引聚类发表年限均值。例如10号聚类的互引引文发表年限均值最为近期,是2003年。 聚类标签词来源于施引文献,可以从施引文献的标题词条或索引词条或摘要词条提取,提取办法基于3种排序算法,即TF*IDF加权算法、对数似然率(简称LLR)以及互信息算法(简称MI)。前者提取出的词语强调的是研究主流,后两者提取出的词语强调的是研究特点。两者相结合,从中提取共同的信息是对聚类最佳的诠释和界定(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王贤文,2014)。 CitespaceⅢ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Q值和S值两个指标作为我们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依据。一般而言,Q值一般在区间[0,1)内,Q>0.3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7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若在0.5以上,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本文所绘制的图1和图2的Q值为0.884、S值(均值)是0.5994,表明本文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聚类是合理的。如表2所示,1、6、9、14号聚类的S值大于0.7,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有9个聚类的S值大于0.5小于0.7,是合理的;另有3个聚类的S值小于0.5。

2.聚类研究议题分析 表2报告了3种互引聚类标签提取算法所提取的每个聚类的最佳标签,例如11号聚类TF*IDF加权算法、对数似然率和互信息算法提取出的标签分别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师辞职和审计努力。 0号聚类是审计师持续经营判断,例如审计持续经营意见与发展阶段和财务健康、审计师诉讼、不同任务环境下的审计师行为、审计折价等。1号聚类是审计风险,例如审计风险模型、审计程序、审计计划决策、审计师的信念修正等。2号聚类是行业专家审计师,例如审计判断、审计师决策程序、审计师的信念修正与审计环境、比率分析与分析性程序、审计任务复杂性等。3号聚类是审计复核程序,例如信息来源客观性、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评估、审计师表现、审计师对审计证据来源特质(正直、客观性、可靠性)的敏感性等。4号聚类是会计舞弊与审计收费关系,例如初次审计定价、审计收费与行业专家和会计舞弊等。5号聚类是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例如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公共公司审计管制、盈余质量等。6号聚类是审计价值和审前和解,例如审计差异与顾客让步、审计师让步与管理层判断等。7号聚类是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治理,例如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财务报告程序监管需求、审计委员会构成与应计质量等。 8号聚类是审计定价,例如审计定价与审计计划、审计定价与审计师独立性。9号聚类是审计师决策与效果,例如发展阶段和财务状况对审计决策的影响、分析程序中的审计师决策过程等。10号聚类是审计质量,例如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审计行业专家与审计质量。11号聚类是审计师辞职与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师辞职与审计服务市场、审计风险与商业风险和审计计划决策等。12号聚类是审计师业绩表现,例如审计师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与业绩表现、行业专家审计师、先前的经验与业绩表现等。13号聚类是审计报告与审计师诉讼,例如审计报告与未来盈余、破产客户审计报告与审计师诉讼等。14号聚类是审计服务市场,例如审计师对可靠应计报告的影响、IPO市场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审计定价与产品差异化和经济均衡等。15号聚类是审计质量与盈余质量,例如高审计费用等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重要性与盈余管理等。 三、重要文献分析 可以从引文被引次数、引文引起引用量骤增、引文在聚类间或聚类内占据重要位置等维度进行分析。 (一)前10大被引最多的文献 表3介绍了样本引文中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0大引文。前10大被引最多的文献包含《会计与经济学刊》3篇,《会计评论》2篇,《会计研究学刊》2篇,《现代会计研究》2篇,《金融经济学期刊》1篇;15号聚类3篇,0号聚类2篇,4、1、6、14、5号聚类各1篇。 前10大被引最多的文献主要研究了审计质量、审计定价、审计师独立性、盈余管理和代理理论。他们为后来的文献提供了研究基础,因而被引数量大,体现了西方审计学研究的基议题。被引最多的文献是DeAngelo(1981),研究了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为4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Simunic(1980)基于审计行业竞争研究了审计服务定价的理论与证据,为1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Ecker,Defond,Jiambalvo和Subramanyam(1998)研究了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为6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Frankel,Johnson和Nelson(2002)研究了审计师非审计服务收费与盈余管理的关系,DeFond,Raghunandan和Subramanyam(2002)研究了非审计服务收费是否损害审计师独立性,Ashbaugh,LaFond和Mayhew(2003)进一步探讨了非审计服务是否威胁审计师独立性,3篇文章为15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Craswell,Francis和Taylor(1995)提供了审计师品牌声誉和行业专家能够带来审计收费溢价的证据,为14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Jensen和Meckling(1976)基于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金融理论发展出公司所有权结构理论,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研究了盈余操纵的原因和后果,2篇文章为0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Kothari,Leone和Wasley(2005)研究了业绩匹配的操控性应计计量,为5号聚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二)前10大突现引文 突现引文是指引用量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的节点。这类节点通常代表某一研究的转变,能够指明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表4报告了突现性最大的前10项被引文献的突现值、突现起始年、突现终止年、所属聚类号、引文信息等。突现(Burst)值越大的文献,其突现性越大。突现区间为突现起始年至突现终止年。


前10大突现引文中有5篇的突现右侧区间不是2014,包括1号聚类2篇,4、15、14号聚类各1篇。因此,第1、4、15、14号聚类曾是审计研究的热点领域,该5篇引文是在审计研究的历史进程中转折点式的重要文献。前10大突现引文中有5篇的突现右侧区间是2014,包括10号聚类2篇,4、7、5号聚类各1篇。换言之,10、4、7、5号聚类是当前审计研究的热点领域。前10大突现引文包括《会计评论》4篇,《会计研究学刊》2篇,《会计与经济学刊》1篇,《金融研究评论》1篇,其他2篇。 前10大突现引文主要研究了审计质量、审计师独立性、审计收费。他们对研究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视角,立刻引起了后续相关文献的大量研究,对审计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繁荣了审计研究文献。被引突现性最大的文献是10号聚类的Reichelt和Wang(2010)研究了不同维度审计师行业专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突现值是13.12,突现区间为[2012,2014]。Peterson(2009)研究了不同方法在估计金融面板数据的标准差时的差异。Hennes,Leone和Miler(2008)认为在研究重述时区分误差(非故意)和违规(故意)是重要的。DeAngelo(1981)认为初次审计的低价揽客行为不会影响审计师独立性。Francis和Yu(2009)发现4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办公室规模越大,其审计质量越高。阿伦斯(Arens)教授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是美国最经典的现代审计学教材之一,从审计职业、审计过程、审计过程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应用、审计过程在其他循环中的应用、完成审计工作、其他保证和非保证服务等方面入手,以理解审计决策与证据收集的逻辑方式。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2007)审计准则第5号《与财务报告审计相融合的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规定。Frankel,Johnson和Nelson(2002)研究了审计师非审计服务收费与盈余管理的关系。Palmrose(1986)研究了审计收费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之间的关系。Francis和Simon(1987)提供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审计收费溢价的证据。 (三)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前10大引文 高中介中心性论文意味着在结构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论文,也就是说它们在连接其他节点或者几个不同的聚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表5介绍了前10大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中心性值、引文信息和所属聚类。中心性值越高,代表其中介中心性越大。前10大高中介中心性文献包含《会计评论》4篇,《会计研究学刊》4篇,《会计与经济学刊》2篇。图1和图2中的紫色节点是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能够直观发现其在整个研究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前10大高中介中心性文献主要研究了审计定价、审计客户特征、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这些文献是其研究领域内部或不同研究领域间具有结构上重要意义的文献,有的是在其研究领域内部具有不可替代性,有的是连接不同研究领域的重要桥梁文献。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文献是1号聚类的Simunic(1980),它基于审计行业竞争研究了审计服务定价的理论与证据,是1号聚类连接14、8号聚类的重要文献。Craswell,Francis和Taylor(1995)提供了审计师品牌声誉和行业专家能够带来审计收费溢价的证据,是14号聚类内部连接各文献的重要文献。Chung和Kallapur(2003)研究了客户重要性和异常应计之间的关系,是15号聚类连接10、8号聚类的重要文献。O Keefe,Simunic和Stein(1994)研究了审计客户特征和为达到审计产出的人力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是8号聚类内部连接各文献的重要文献。Palmrose(1986)研究了审计收费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之间的关系,是14号聚类连接1号聚类的重要文献。Simunic(1984)研究了审计、管理咨询和审计师独立性的问题,是8号聚类内部连接各文献的重要文献。Beatty(1989)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和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之间的关系,是14号聚类连接4号聚类以及14号聚类内部连接各文献的重要文献。Davis,Ricchiute和Trompeter(1993)研究了审计努力、审计收费和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关系,是8号聚类内部连接各文献的重要文献。Francis(1984)基于澳大利亚市场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是8号聚类连接1号聚类的重要文献。Teoh和Wong(1993)研究了审计质量和盈余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4号聚类连接14号聚类的重要文献。 (四)Sigma值最高的前10大引文 Sigma值是基于中介中心性和突现性计算得到的。中介中心性越高和突现性越高的节点论文,其Sigma值也越高。表6介绍了前10大高Sigma值文献的Sigma值、引文信息和所属聚类号。前10大高Sigma值文献包括《会计评论》5篇,《会计与经济学刊》3篇,《会计研究学刊》2篇。


前10大高Sigma值文献主要研究审计收费、审计质量、审计客户、审计师更换。这些文献是在西方审计研究中既是其聚类中或聚类间在结构上的重要文献,又引起了大量的文献追随其视角进行研究。Sigma值最高的文献是第4聚类的DeAngelo(1981),认为初次审计的低价揽客行为不会影响审计师独立性。Palmrose(1986)研究了审计收费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之间的关系。Francis和Yu(2009)发现4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办公室规模越大,其审计质量越高。Craswell,Francis和Taylor(1995)提供了审计师品牌声誉和行业专家能够带来审计收费溢价的证据。Ashton(1990)研究了会计决策的压力和业绩表现。Chung和Kallapur(2003)研究了客户重要性和异常应计之间的关系。Ashbaugh-Skaifea,Collins,Kinney Jr和LaFond(2008)研究了内控缺陷及补救对应计质量的影响。DeFond和Subramanyam(1998)研究了审计师更换和操控性应计之间的关系。Simon和Francis(1988)研究了审计师更换对审计收费的影响。Bonner(1990)研究了基于任务知识角色的审计经验效果。 (一)西方审计研究视图分析和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西方审计研究20年来的发展。通过使用CitespaceⅢ软件对会计学6大国际期刊和《审计:理论与实务杂志》1994至2014年所发表的审计主题文章及其引文进行自动聚类标签视图分析(图1)、时间线视图分析(图2)和知识聚类分析(表2)。本文运用客观的谱聚类算法对西方审计研究文献的互引引文进行知识聚类划分,将整个西方审计研究网络分为16个互引聚类(主要研究领域)。通过聚类标签词和聚类研究议题分析总结了西方审计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内容。 (二)西方审计研究的热点领域及重要文献 西方审计研究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包括10、7、5号聚类,他们分别研究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治理等议题。突现引文代表某一研究的转变、能够指明最活跃的研究领域,高中介中心性论文意味着在结构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论文,Sigma值是基于中介中心性和突现性计算得到的。进而,本文通过分析前10大被引最多的文献、前10大突现引文、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前10大引文和Sigma值最高的前10大引文,总结了西方审计研究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表4)、在研究的历史进程中转折点式的重要文献(表4)、联系不同领域的重要文献(表5、表6)。 (三)西方审计学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审计师特征的相关议题,未来可以深入研究审计师特征的其他维度与审计质量或审计定价的关系,深入研究审计师特征的其他维度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相关议题,可以深入研究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其他维度的关系。审计委员会的相关议题,未来可以深入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与资本市场相关主体其他行为的关系。非审计服务的相关议题,未来可以深入研究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盈余质量以及审计的其他维度的关系。
标签:聚类论文; 审计学论文; 审计师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收费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会计论文; citespace论文; 文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