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参与度,实现课堂高效论文_高涛

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参与度,实现课堂高效论文_高涛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 250200

摘 要: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信息时代,作为教师,重复过往、被动滞后,就算汗牛充栋,也永远无法反败为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广大地理教师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学科精神 学科能力 空间觉察 

我们的地理课堂有没有地理味道,学生们有没有嗅到一点学科气息并为之着迷?现在,文综各学科的课堂随着教学行为的趋同化和环节的模式化,被同样的背诵、听写、讲解、PPT、审题分析、答题模板等包裹,渐渐地失去了学科独特的气息,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真正的学科兴趣一点点消失,培养的所谓学科能力、学科思维我们也只是通过成绩高低进行肤浅的判断(这些是学习必要的手段,不是否认它们存在的必要性,而是当必要成为了主要和核心目的,那就冲击了学科的独立精神并使之沦陷)。不仅地理学科,其他学科也存在,所以很难出现热爱科学、致力于献身科学的青年学子。

东北师大教授袁孝亭认为:“空间的觉察和再塑造能力”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的不仅是地理现象本身,更应该是现象的空间分布,也就是要给予这个真实的客观世界一个空间坐标,摆脱“教现象、论现象”的局面,努力追求地理现象的空间法则探寻。各种地理思维活动如记忆、想象、概括、推理等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同样,在探讨地理学科精神和内核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地把敏锐地洞察空间规律、善于从空间角度分析问题作为本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培养学生“空间觉察和再塑造能力”,不是教师不断提醒就能够督促学生形成的,也不是说在试卷讲评中不断渗透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首先站在空间观的高度树立全新的知识观、课程观甚至是学科价值取向,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科知识,建构新的真正的空间观念指导下的知识框架。

一、认真研究课标要求,科学重构学习目标

我们地理教师面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时,在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并进入到一种空间(坐标)的意识形态中,让它们从文字的平面形式(二维形态)回归到应有的立体形式(三维坐标)中去。

例如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的运动和变化(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版必修一):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部分的描写。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通过解读课标,重构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质作用导致地壳变化的三种形式及明确其能量来源。

(2)借助剖面图,能够准确说出每一种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空间分布位置、方向及作用结果。

(3)在板块分布图上,能够比较得出各板块与其名称所代表的大陆和大洋在分布上的差异,明确各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及形成的地貌(位置)。

(4)运用河流地貌示意图,准确定位流水作用过程中地表物质的运动方向及形成的地貌(位置)。

(5)能够准确说出地壳物质循环每个环节(过程)的含义、空间位置、运动方向、发生条件。

二、学科精神和学科能力不能单独隔离出来进行研究

学科精神的研究应该是与目标达成、模式研究、参与度和关注度提升互相支持的,它们共同构建了“学本课堂”。其中,学生的参与度是证明我们的课堂是否体现学科精神和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维度,需要我们地理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目标和目标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建议每个老师重新学习佟柠和唐江澎有关教学目标叙写的文章)。

三、参与度并非仅指获得公开表达机会的同学的数目,倾听、记录、多元互助、反思与修改等等都是提高参与度的好策略

“伪参与”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教师让个体学生回答问题时,并不给予全体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而是在提问问题后立即叫某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其他所有学生就失去了思考并组织自己的答案的机会;个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放弃了其他学生,专注于与这个学生的对话,并没有措施引导所有学生倾听该同学的回答,导致大多数学生成为了看客。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浅表性参与”仍旧普遍存在,这也给了我们的教学以警示。单一感官的学习方式仍旧没有在教师有效指导下改变,只注重口答或倾听式,而很少让学生随时记录听到或感受的对自己启发大的成果;推导过程和主观题答题过程中往往叫一个学生回答空说,或有简单地让学生集体回答,而没有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或者同学的思维过程,或者没有开展互相点评和自我评价自己的答案而获得提升的机会,导致思维浅表。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或者能力的真正形成,也不利于知识的保持。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重构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从知识的建构方面展现地理学科的学科能力取向,感受空间规律之美,同时设计符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实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益。

论文作者:高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参与度,实现课堂高效论文_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