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亚洲安全[1]论文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亚洲安全[1]论文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亚洲安全[1]

瓦·鲍·卡申 亚·弗·卢金

【内容提要】 中国与俄罗斯接近是当前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中俄两国均实行异于西方的独立外交政策,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拥有军事、外交等相对优势,中国则是经济强国。中亚地区并未成为个别西方专家认为的所谓“两国竞争的根源”,反而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区域。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俄合作的主要平台,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之后,该组织的合作更是扩大至整个印太地区。朝鲜半岛是中俄协调的重要区域。2000年以来,中俄两国不断提高军队协作水平,为建立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做了大量技术性准备,但政治准备明显不足。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 大欧亚计划 全球化

一、中俄接近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

近年中俄两国的接近,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未来国际秩序而言非常重要。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建立,须有欧亚经济联盟及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及独联体等国家和组织参与。[1] "Стенограмма выступления Путина на ПМЭФ-2016,"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17 июня 2016 г., https://rg.ru/2016/06/17/reg-szfo/stenogramma-vystupleniia-vladimira-putina-napmef-2016.html.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大欧亚思想的形成离不开现有的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等,要“寻找顺其自然、符合当前和未来每个组织及其成员国需要的合作模式”。[2]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и ответы на вопросы СМИ Министр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С.В.Лаврова в ходе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и по итогам Совещания министров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я-АСЕАН, Сингапур, 2 августа 2018 года," 2 августа 2018 г., http://www.mid.ru/press_service/video/-/asset_publisher/i6t41cq3VWP6/content/id/3313736. 2016年6月发表的《中俄共同宣言》同样确认了这一点。[3] "Совместное заяв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25 июня 2016 г., http://www.kremlin.ru/supplement/5100.

中俄关系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对国际政治的历史和未来持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美国著名亚太问题专家罗兹曼(Gilbert Rozman)称其为“并行意识形态”(параллельные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认为“(中俄相互支持)是冷战后新地缘政治秩序的特点”。美国的中俄问题专家维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表示:“中俄都具有被西方国家干涉内政并被限制在全球层面发挥作用的负面心理。”

SI4133芯片内每个锁相环都有各自的鉴相器增益Kp、分频系数N、分配系数R。不同的相位鉴别器增益Kp的设置,会导致分频系数R与分频系数N有不同的取值限制范围。表2展示了不同相位鉴别器增益设置对应的系数N的取值范围。表3展示了不同相位鉴别器增益设置对应的系数R的取值范围[33]。

俄外交部发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国际关系“正在经历转型,其实质就是多极关系体系的形成”。[1]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В. Путиным 12 февраля 2013 г.," 18 февраля 2013 г., http://www.mid.ru/foreign_policy/official_documents/-/asset_publisher/CptICkB6BZ29/content/id/122186?p_p_id=101_INSTANCE_CptICkB6BZ29&_101_INSTANCE_CptICkB6BZ29_languageId=ru_RU.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世界多极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 “The full text of Xi Jinping' s first UN address to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2015, http://qz.com/512886/read-the-full-text-of-xi-jinpings-first-un-address/. 这一点早在1997年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的联合声明中就得以确认。[3] “Russian-Chinese Joint Declaration on a Multipolar Worl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1997, http://www.mid.ru/ru/maps/cn//asset_publisher/WhKWb5DVBqKA/content/id/412066.

1)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历年来的发文量总体上呈波浪式增长趋势,可分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下滑阶段等四个阶段。

关于未来的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俄只有一个疑问,如果任由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占据领导地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否能够长期持续。美国阻挠“中国制造2025”战略,并对中国的大型创新企业施加制裁,中国经济崛起必将遭遇美国越来越激烈的抵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模式被美国认为是危险且具有破坏性的,因而不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俄罗斯与西方冲突的根源在于,双方不能就俄罗斯在当前国际政治特别是欧洲政治中的地位达成妥协,西方甚至要求俄罗斯在内政方针和经济领域也承认西方的领导地位。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奉行独立外交方针、拥有明确对外战略目标的大国,均认为多极世界体系将能够有效管理多个权力中心,能够围绕全球性问题在联合国进行协调的同时开展相互协作。联合国安理会应起到甚至超越冷战时期的核心作用。多个权力中心之间是竞争而非对抗关系,主要国家可以保留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主张和政治体制结构。原本用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与二十国集团(G20)大部分国家关系的原则[1] “The full text of Xi Jinping’s f i rst UN address to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2015, https://qz.com/512886/read-the-full-text-of-xi-jinpings-f i rst-un-address/. ,现在多被用于中俄关系。对俄罗斯而言,与中国接近是其“向东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出于发展远东地区和整个国家的客观需要,也反映了俄领导层对构建与西方平等关系的彻底失望。普京在执政之初极为重视欧洲,一度试图以牺牲中俄关系为代价融入“大西方”,而且不顾中国的极力反对,同意美国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甚至准备加入北约。但西方将俄罗斯的让步视为虚弱的表现,持续不断地将西方战车逼近俄罗斯边界,导致双方数次爆发危机,直至西方要把俄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与其拥有最紧密传统文化联系的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势力范围。始于2014年的与西方公开对抗加快了俄罗斯转向亚洲的步伐,趋于成熟的俄罗斯在内政外交方面不断减少对美欧的单方面依赖,构建更平衡的外交关系,维护相对于世界其他权力中心的独立地位,坚持俄罗斯文化和地缘政治的独特性。未来,俄罗斯将不再只是欧洲的一部分,还是其外部合作伙伴。

二、中俄在全球安全领域的合作顺利且富有成效

奥巴马执政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西方围绕阿富汗问题的合作较为密切。双方均认为,阿富汗反恐联盟失败的后果极其严重,不可避免地打击了地区国际安全体系。上合组织成员国是阿富汗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的潜在目标,因而参与打击阿富汗恐怖主义势力成为该组织发展的一大亮点。2009年3月27日,根据上合组织提议,在莫斯科召开了阿富汗问题专门会议,联合国、欧安组织、北约以及集安组织、欧盟、独联体、伊斯兰会议组织、亚信等均派代表与会。2010年1月25日,举办了上合组织阿富汗地区协商会议。但自2014年起,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削弱了上述努力,西方与上合组织的合作逐渐减少。

中俄在安全领域的合作非常顺利。两国解决了边境问题,建立了边境地区互信措施机制,扩大了军事技术合作,提高了安全领域的透明度。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中俄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对全球和地区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影响到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和力量的重新配置;二是使中国成长为一个工业强国和军事强国;三是深化和巩固了双方在安全领域的相互依赖。

● 应急联动。从自控联动和降低安保压力的角度看,处理紧急事件仅靠视频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视频监控需要与报警、门禁、对讲等设备或系统根据预设的策略进行联动,实现及时响应,发现隐患、降低危害,从而提升安保水平。

上合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合作平台,其“和平使命”联合军演每两年举行一次,主要是演练应对中亚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其中,“和平使命-2016”围绕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恢复宪法秩序”任务展开。演习假定吉尔吉斯斯坦军队与潜入居民点的恐怖分子发生直接军事对峙,在当地进行战术侦察的俄罗斯空军对吉军实施空中支援,中俄增援部队稍后也携带重型武器和驾驶直升机赶往事发地点帮助清剿。

应当注意,容错免责是严格执纪问责前提下的容错免责,没有从严执纪问责,也就不存在从宽容错问题,容错免责只是从严执纪过程中应该考虑和把握的一个特殊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具体和量化的程序性规范来进行规范:

受俄罗斯经济形势限制,中俄双边贸易额此阶段始终在低位徘徊,直到2000年才开始稳定增长。[2]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е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3 сентября 2002 г.,.http://www.mid.ru/ru/maps/cn/-/asset_publisher/WhKWb5DVBqKA/content/id/548594. 军工产品贸易是中俄双边合作的主要支柱。2002年,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3] "Объем ВТС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за последние восемь лет составил $16 млрд -Рособоронэкспорт," 21 апреля 2009г., https://vpk.name/news/27293_obem_vts_rossii_i_kitaya_za_poslednie_vosem_let_sostavil_16_mlrd__rosoboroneksport.html. ,2016年则超过了30亿美元,且呈持续增长态势。[4] "Шойгу: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за год реализовали контракты в сфере ВТС на 3 млрд.долларов," 23 ноября 2016 г., https://vz.ru/news/2016/11/23/845346.html.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挽救了濒于破产的俄大部分军工综合体,同时使中国实现了武器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在中亚边境地区建立了相互信任措施机制,俄罗斯对中国军事潜力相对增长及中国强化对外政策和海上扩张军事战略的忧虑得以化解。中国追求全球化目标,不断加强军事实力,会促使自身实行更加积极的全球外交,从而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巩固国际体系的多极化性质,这符合俄国家利益。

军事技术合作促进了中俄军事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往来,双方开始定期进行军事战略协商和战略安全问题磋商。2012年以来,两国每年都开展“海上协作”例行联合军演,演习地域多在日本海或中国周边沿海。尽管双方都强调演习的反恐和人道主义救援性质,但也明显表现出与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强敌对阵的斗争模式。中俄在两国境内共同进行的军事竞赛科目数量正在增加,参加比赛者还有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及非洲、中东等地区伙伴国。

尽管中俄两国军队在海上和陆上的相互协作不断扩大,但双方都坚决否认将建立军事同盟。俄罗斯在亚洲安全领域仍坚持独立自主政策,甚至与越南、印度、韩国等中国的地区竞争对手保持非常密切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俄罗斯尽量避免卷入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对中日领土争端也未进行外交斡旋。俄罗斯对保障亚太地区安全虽然表现得相对消极,但对该地区局势仍保持着某种重大影响,因而无需与中国结盟。

三、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相互协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

这个孩子还说,他起初想在这座城市好好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把奶奶和弟弟接过来。现在,他觉得陪伴对弟弟来说,才是最好的成长,也是对弟弟最好的帮助。在他这句话面前,我竟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感动。

2009年,朝鲜退出六方会谈。中俄一方面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要求朝停止核试验并对其进行制裁的公报,另一方面呼吁美国开启与朝鲜直接对话。中俄还共同抵制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的计划,不止一次围绕该计划进行讨论交流。2016年3月中俄警告称,两国将共同应对在朝鲜半岛部署反导系统,认为该计划“直接损害了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完全超出了地区安全需求框架,破坏战略平衡,必将导致新的军备竞赛”。[1]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и ответы на вопросы СМИ Министр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С.В.Лаврова в ходе совместной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и по итогам переговоров с Министром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КНР Ван И, Москва," 11 марта 2016 г., http://www.mid.ru/press_service/minister_speeches/-/asset_publisher/7OvQR5KJWVmR/content/id/2138588. 中俄主张采取措施阻止朝核计划继续发展,不希望地区局势持续紧张,不排除政治外交调解的可能,同时不允许利用朝核问题“作为挑起地区军备竞赛、制造地区动荡,包括在该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借口”。[2] 同上。

中国-东盟“海上联演-2018”的参演兵力,包括8艘舰船、3架直升机和约1200名官兵。其中,中国南部战区海军派出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导弹护卫舰黄山舰、综合补给舰军山湖舰参演,东盟各国参演兵力有新加坡海军“忠诚号”护卫舰、文莱皇家海军“达鲁塔克瓦号”巡逻舰、泰国皇家海军“达信号”护卫舰、越南海军“陈兴道号”护卫舰和菲律宾海军“达古潘市号”后勤支援舰。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派出观察员参演。东盟各国还派出观摩团,视察演习岸基联合指挥部、听取演习情况汇报、参观中国舰艇。

2016年11月,中美达成一致,对朝鲜进行了新的严厉制裁。由于俄罗斯认为没有提前被告知有关内容,其媒体出现了批评性评论[3] "США и Китай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 о новых санкциях в отношении Северной Кореи," 23 ноября 2016 г., https://regnum.ru/news/polit/2209060.html. ,问题在中俄两国进行沟通后得以解决。2017年4月,中俄提出了解决朝核危机的路线图计划,分三个阶段:一是朝鲜应停止导弹和核试验,美韩不再进行每年例行联合军演;二是美朝、朝韩之间直接展开谈判;三是恢复多边会谈,如中美俄日朝韩六方会谈,确保多边对话成为保障朝鲜安全和稳固地区安全体系的手段。[4] "Совместное заявлени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по проблемам Корейского полуострова," 4 июля 2017 г., http://www.mid.ru/ru/foreign_policy/news/-/asset_publisher/cKNonkJE02Bw/content/id/2807662. 2017年7月初,中俄发表共同声明强调,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严重损害包括中俄在内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进一步呼吁取消该计划,呼吁冲突各方在杜绝使用武力和保证朝鲜半岛不部署核武器的基础上重开谈判。[1] "Совместное заяв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 текущей ситуации в мире и важных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проблемах," 4 июля 2017 г., http://www.kremlin.ru/supplement/5219.

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尽管对拦截朝鲜核打击效果不大,但其雷达系统可用来跟踪中国的导弹,增强美国在与中国潜在冲突中的优势。美国要用反导系统围堵中国,其闭环的唯一缺口就是朝鲜半岛。[2] Zhang Yunbi, “China, Russia to hold f i rst joint anti-missile drill,” May 5,2016, http://www.chinadaily.com.cn/world/cn_eu/2016-05/05/content_25067674.htm. 因而,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被认为是美国反华军事战略的关键环节,也自然成为推动中俄深化军事合作的强大动力。

四、中俄在南海问题上消除分歧,立场靠拢

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于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出现在中亚地区有着自己的看法,它们虽然理解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但严重怀疑美国是想利用在该地区的存在达成自己的地缘政治目标。2002年1月,上合组织表示,阿富汗反恐联盟的军事力量应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委托开展行动,并得到阿富汗政府的同意。[1]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е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3 сентября 2002 г,http://www.mid.ru/ru/maps/cn/-/asset_publisher/WhKWb5DVBqKA/content/id/548594. 2005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通过一项宣言,呼吁维护国际安全部队(МССБ,2003年开始由北约担任)应确定在阿富汗停留的最终期限。[2] "Декларация глав государств – членов Шанхай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5 июля 2005 г., http://www.mid.ru/sanhajskaa-organizacia-sotrudnicestva-sos-/-/asset_publisher/0vP3hQoCPRg5/content/id/433380.

2016年,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审议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争端仲裁案,北京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2016年5月,中国新闻媒体援引上合组织秘书长的声明称,该组织似乎完全一致地支持中国。[3] “SCO supports peace and stability in South China Sea,” May 25, 2016,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6-05/25/c_135385276.htm. 俄罗斯认为这是有意进行错误解读,发布解释称,2016年5月24日塔什干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主张“应在国际法原则基础上维护海上的合法秩序”,相关各方“应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分歧,涉事国家应在避免国际化和外部势力干涉的情况下达成一致”,同时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所有规定。[4] "Комментарий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заявления Генсекретаря ШОС Р.К.Алимова по проблематике ЮКМ," 26 мая 2016 г., http://www.mid.ru/foreign_policy/news/-/asset_publisher/cKNonkJE02Bw/content/id/2292783. 这一表态表明,虽然俄罗斯整体上支持中国关于冲突各方在双边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纠纷、避免域外国家干涉的立场,但并未支持中国或任意一方的具体领土诉求。当国际仲裁案不利于中方的判决结果宣布后,俄罗斯就此问题的表态逐渐向中方立场靠拢,支持中国不执行国际仲裁决议。

尽管中俄在克里米亚和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一度分歧较大,但并未影响两国军队的相互支持,未对双边海上军事合作产生影响。中俄日益增多的军事合作,特别是对联合军演形式和地点的选择,充分说明了双方立场的明显拉近。2015年5月,中俄首次在地中海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西方媒体认为中俄正在建立新的海上反美军事同盟。2015年和2016年,中国军舰不顾西方指责,停泊在距离克里米亚不远的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反映了两国的共同意图,即在北约海军占据优势的海域展示双方海军的共同存在。2016年9月,两国在南海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2017—2020年的中俄军事合作“路线图”勾勒出了两国未来军事合作的整体框架,体现了双方高水平的战略互信,以及准备共同应对新安全威胁和挑战的愿望。

五、中俄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全方位合作持续深化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非常活跃。2018—2019年间,因与美国关系紧张,中俄加强了经济协作,对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印度和巴基斯坦与上合组织主要成员国之间拥有紧密的传统经济联系,两国加入上合组织后提升了该组织在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大欧亚伙伴”思想为上合组织框架下开展经济活动赋予了新动力。该构想认为,在安全和经济合作领域,上合组织是建立陆权共同体的可靠体制模式。

上合组织与美国不同,不是把使用军事手段打击恐怖主义置于首位,对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施加强大压力,而是更加重视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地区极端主义之间的直接联系。200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详细描述了对三者的定义[1],尽管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恐怖主义”概念并不存在。

中国和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起初差异比较明显,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开始大幅相互接近。

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关注医院重点科室、重点部门与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质控。对一些免疫力相对低下的老年慢性病、消耗性以及创伤性疾病的患者还有危重患者要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人群,做好对病人的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消毒与防护。因为,这些人不仅仅是感染的受害者,还有可能成为感染的散播者以及感染源。要对探访进行限制,尽量避免探访,医护人员还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这样才能够尽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率。将病区当中的突发事件、不良事件归入到护理部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及时信息沟通,从而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3]。

中苏关系恶化,被认为是冷战时期苏联的重大战略失误。苏军沿中国边境部署大规模兵力也成为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出于政治考虑,苏联在解体前已决定与中国恢复中断数年的大规模军事技术合作,并于1989年成功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俄罗斯保留了苏联的对华政策方针,俄中关系的发展使俄罗斯在与西方谈判中巩固了自身的立场。

对于苏联时期与中国关系恶化产生的悲剧性后果,俄罗斯已经吸取了教训,不想再重蹈覆辙,因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转向实施更加多元化的外交政策。1996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开始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更好地协调立场。2001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如果出现对双方任何一国的侵略威胁,“双方应立即进行接触并为消除威胁而进行协商”[1] "Договор о добрососедстве, дружбе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между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ей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ой," 18 июля 2001 г., http://www.mid.ru/ru/maps/cn/-/asset_publisher/WhKWb5DVBqKA/content/id/576870. ,但并未向任何一方赋予更具体的义务。

中俄围绕朝鲜半岛局势进行了积极对话。2002年底,美国指责朝鲜进行铀浓缩计划,暂停向朝鲜提供燃料,朝鲜则正式恢复核试验。2003年1月10日,朝鲜正式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机制,导致地区局势趋于紧张。中俄随即开始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通过签署联合公报表达了对局势的严重关切,呼吁有关各方尽最大努力寻求和平公正的解决方案,呼吁朝鲜半岛去核化,强调遵守核不扩散制度,积极维护半岛的和平、安全和稳定。中俄还提议美朝应为解决“朝核问题”启动“建设性平等对话”,宣布将“与朝韩持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开展合作”。中俄尽管也批评朝鲜,但与美国把危机责任全部推给朝鲜并拒绝与之谈判不同[1] "Совместное коммюнике министров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 ситуации на корейском полуострове," 27 февраля 2003 г.,http://www.mid.ru/ru/maps/cn/-/asset_publisher/WhKWb5DVBqKA/content/id/530622. 。2003年8月27日,在中俄支持下,朝、中、俄、美、日、韩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之后,中俄继续密切开展合作,为寻求政治解决朝核危机铺平道路。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关键的多边合作平台。多边合作的经验表明,成员国的利益关切主要在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中俄也不例外,俄罗斯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北高加索反恐战争,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新疆分裂主义问题。

上合组织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各成员国都拥有古老而独特的文明传统,大众文化正逐渐成为各国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全球化背景下保留传统民族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为该组织框架下的相互协作预留了广阔空间。

上合组织支持世界多极化发展,重视保持联合国及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性作用。尽管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但该组织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威望的功能性国际组织,得到了众多国家的认可。该组织所有成员国都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认为这种合作对发展本国经济和技术不可或缺,但如果存在可替代的力量中心,他们也不会拒绝比西方更好的选择。尤其是该组织使用俄语和汉语作为工作语言,对吸引越来越多利益相关的合作伙伴发挥了一定作用。

11月9日,广州Interwine国际名酒展上,来自摩尔多瓦的乐屋酒庄(Carpe Diem)、伊醍酒庄(Et Cetera)的系列获奖酒款吸引了众多关注。

对于上合组织的扩大,俄罗斯持积极态度,中国则更为谨慎。随着中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局势的相应变化,中国改变了原来立场,同意同时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该组织。2017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接收印巴成为成员国[1] "Астанинская декларация глав государств – членов Шанхай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9 июня 2017 г., http://kremlin.ru/supplement/5206. ,2018年两国首次参加青岛峰会。此外,俄罗斯正式表态支持伊朗加入上合组织。印度、巴基斯坦和以后可能加入的伊朗,将从根本上改变该组织的氛围。届时,欧亚大陆所有非西方主要国家都将成为该组织成员。白俄罗斯作为拥有独特政治体制的欧洲国家,已成为上合组织的观察员国。对西方抱有怀疑态度的土耳其和因西方保护泰米尔分裂主义而对其极为失望的斯里兰卡,则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对话伙伴国地位。

上合组织新成员国和伙伴国可以作为形成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基石,在欧亚大陆替代西欧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如果金砖国家能够替代西方机构(狭义理解为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那么上合组织就可以扮演关键的非西方的欧亚地区次中心作用(西欧也属于欧亚大陆一部分)。

俄罗斯国内外曾有一种广泛流传的理论,认为中俄命中注定要在中亚地区争夺影响力。布热津斯基和亨廷顿等西方政治学家提出了“大棋局”“大博弈”和“文明的冲突”等抽象设计理论,在后苏联地区的专家们中间十分流行。这一思想在美国相对普遍,美国反俄和反华保守派以愿望代替现实,认为中俄之间的冲突和斗争能够给美国带来好处。这一理论之所以在后苏联地区传播,部分原因是对西方理论的盲从,部分原因是现实政治因素。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持害怕态度的,要么是极端西方派,意图促使俄追随美欧,要么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视中国威胁无处不在。事实上,中俄在中亚的利益相互重合,主要集中在:一是维护政治稳定(不希望发生政治动乱,导致地区政权旁落极端伊斯兰运动);二是保持世俗政权;三是加快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视其为维护政治稳定的唯一可靠基石。鉴于此,中俄在中亚地区的每一次经济和外交活动,均不应视为对其他国家利益的威胁。中国向中亚地区投资或支持当地的文化学术研究,并不一定是为了损害俄罗斯的地区利益,这些努力最终会带来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俄罗斯对此反对并不明智,而是应去积极实现类似计划。

中俄重要利益的重合,并不意味着两国的公司不进行经济竞争,包括一些大型国企和集团在内,显然都在争夺中亚市场,并经常得到来自本国政府的支持。但是,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竞争不应混同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经济竞争即使是在最亲密的盟友之间也时常会发生,如1982—1983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土豆争端,涉及美国、欧盟及一些拉美国家的香蕉争端,还有诸如美日间长期存在的贸易紧张关系,这些尖锐的经济冲突并不会破坏以牢固结盟为基础的政治关系。

在山羊产业发展中,除沧沟乡作为“武隆板角山羊保重基地”建设以外,继续推广使用波尔山羊种公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将波杂一代山羊作为商品羊育肥出售,同时在黄莺、巷口等乡镇推广产仔率高的黑山羊。

结 论

共同应对安全挑战,提高相互信任,是中俄发展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两国在执行国际和地区政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进行协调,对国际秩序持有共同看法,且都与美国关系持续紧张,从而构成了两国合作的基础。双方在解决边界问题、部分完成划界等方面的成功及与中亚邻国的合作,为把这种伙伴关系向全球拓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中俄暂时放缓了地区竞争,并把地区共同计划——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推向前进。

全球层面的安全合作关系是在密切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建立的,这种合作实际上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使其能够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投送力量。俄罗斯则避免了更直接地卷入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诸多敏感难题,对地区主要问题保持了影响力,限制了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资源重新配置,使其难以从中东和欧洲向亚洲地区转移。

中俄提高双方军队的战术性协调始于2000年。两国为建立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在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政治上的准备并不充分。中俄只有在国家安全同时遭到来自美国及其盟友严重、直接威胁的最恶劣的情况下,正式同盟计划才有可能实现。

【作者简介】 瓦西里·鲍里索维奇·卡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欧洲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卢金,俄罗斯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国际系主任。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241(2019)03-0053-13

【收稿日期 :2019-03-11】

【修回日期 :2019-04-25】

(节 译 :杨 倩)

(责任编辑:李万胜)

标签:;  ;  ;  ;  ;  ;  ;  ;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亚洲安全[1]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