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843000)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行23G玻璃体切除术的6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行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者50例与之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视力超过>0.1率为9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0%;且该组的术后1d眼压值较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病者经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23G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属于眼科多发疾病,该病可导致患者失明。现玻璃体切除术为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该术式主要机理在于可将混浊的玻璃体切除或者切除牵拉视网膜的增殖膜,确保脱离的视网膜予以复位,继而使患者的视功能恢复[1]。但在临床中采取不同的玻璃体切除术所取效果均存在迥异;本次就我院11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讨论,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接受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取同期实施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者50例视为参照组。110例患者中,玻璃体积血者16例,眼内炎者3例,视网膜脱离3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0余例,其他为眼外伤者2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占比36:24,年龄介于36~77岁,平均年龄(49.2±4.6)岁;均单眼发病者,左眼病变者36例,右眼病变者24例;参照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分布37~79岁,年龄均值(50.2±4.7)岁,全部均为单眼病变者,左眼病变以及右眼病变者分别为34例、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当,(P>0.05),可用于临床治疗比较中。
1.2 治疗方案
1.2.1传统20G剥离切除术 参照组分别于10点、2点以及颞下方的部位建立三通道,巩膜和球结膜错位保持在1~2mm,经球结膜采用20G穿刺刀予以巩膜穿刺,后呈90°进入玻璃体腔,将玻璃体予以切除。然后根据视网膜的情况给予激光光凝,或者硅油注入,待手术完成后,采用8-0可吸收眼科缝合线对巩膜切口予以缝合;于眼表予以抗生素眼膏后,采用眼垫将其掩盖,并将术眼包扎操作。
1.2.2 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套管经分别于患者10点、2点以及颞下方角巩膜缘后3.5mm的部位建立三通道,经颞下方实施灌注操作,后予将玻璃体切除。对于联合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者,于透明角膜切口做白内障手术,其次再实施玻璃体切除术式。然后根据视网膜的情况给予激光光凝,或者硅油注入,待完成手术后,将微套管全部拔出,给予按摩处理。了解开口情况,关注是否存在渗漏或者封闭不佳的情况,若存在外漏情况,采取8-0缝合线缝合切口;在此阶段,应将眼压控制在15mmHg范围。结膜囊内给予抗生素眼膏予以涂抹,后将其包扎。
1.3 观察(评价)指标
了解两组患者的术后1d、3d、7d的眼压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和并发症事件;同时记录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式的成功率,即术后玻璃体呈现清晰,视网膜均全部复位;患者视力未恶化或者提高均为手术成功。
1.4统计方法应用
数据以SPSS20.0相关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组间率采用2检验,用例数[n(%)]表示;对涉及到的计量数据,选(±s)代表,采用t检验,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眼压变化对比 观察组于术后1d的眼压值显著低于参照,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而术后3d、4d的眼压值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临床对比中,详见表1。
2.2 视力改善指标对比 60例观察组的视力超过>0.1者、视力0.1者分别为58例(96.7%)、2例(3.3%);50例参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例(72.0%)、14例(28.0%),前者的视力显著优于后者,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3 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白内障、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效果较佳。
3 讨论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发展趋势,该病类型较复发,常见疾病主要有眼后段眼内异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复杂性眼外伤疾病、眼内炎等[2]。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永久丧失视觉功能。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视力超过>0.1者占比为9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且该组的术后1d眼压值显著低于参照组,提示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玻璃体切除术将手术领域予以拓展,其更新传统玻璃体无法手术的观点;但该术式对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手术医师需精通玻璃体切除器械,能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随着临床技术的日臻完善,23G玻璃体切除术逐渐取代20G玻璃体切除术,主要是因前者可采用特制的微小管径套管,缺少将球结膜切开的步骤,可快速触及玻璃腔,将球结膜分离操作更改,且能使手术视野更加广阔[3];同时术式充分发挥巩膜管的保护作用,可将医源性裂孔以及锯齿样牵拉发生几率极大降低。其次,还可降低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将23G玻璃体切除术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可在基层医院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沙亚飞,龙心光,王训刚. 23G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2015,10(12):109-110.
[2]邱品生. 传统20G与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比较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6,20(28):49-50.
[3]王卫星,王淑华,万阳艳,汤宪辉. 超高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J]. 江西医药,2014,15(04):355-357.
论文作者:王颖, 阿子古力.沙木沙克,陈雪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玻璃体论文; 视网膜论文; 切除术论文; 患者论文; 眼压论文; 疾病论文; 视力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