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钟继鉴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钟继鉴

钟继鉴

湛江市荣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4000

摘要:后浇带技术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用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收缩应力,一般在施工后期使用,把后浇带砼浇上,让工程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利用后浇带方法控制混凝土裂缝,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本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结构形式,为了防止建筑整体结构出现变形,一般会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临时设置变形缝,等到施工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再进行浇筑,以保证建筑结构整体都处于无缝的状态,还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后浇带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后浇带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施工水平。

一、后浇带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分析

(一)后浇带技术的原理

裂缝是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一个很小的裂缝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比如建筑物沉降、下陷等,安全隐患较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裂缝虽然小,但是其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很多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都会采用后浇带技术。后浇带技术可以分散建筑压力,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要提前做好规划,一旦建筑物出现裂缝,确保其压力可以通过后浇带分散开,将建筑物的整体负荷压载降低,减少安全事故。建筑物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外界环境的温差较大、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后浇带技术体现了建筑的整体性,在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过程中都必须要坚持整体性这一基本原则,将建筑物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分散的部分,将各个施工环节联系起来、拼接起来,有利于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预防温度、荷载等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二)后浇带技术的作用

1、适应结构沉降变形。现代高层建筑很多,高层建筑以及综合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高要求,建筑结构是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不同的结构基础在同一个基础下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例如,在高层建筑中,主楼和裙楼之间因为荷载不同,所以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如果采用后浇带技术,则可以使变形变得更加稳定,而且还可以将各部分结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结构。另外,建筑结构变形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利用后浇带技术,施工结构的沉降变形虽然不可以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因为变形所带来的内应力,从而加强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性[1]。

2、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带来的内应力。当前的建筑结构基本都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在自身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膨胀和收缩,其变化与外界环境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发生改变的时候,必须要及时做好混凝土养护,才能有效减少收缩与膨胀。但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十分常见。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比整体结构的施工时间晚一些,钢筋混凝土自身已经发生了硬化,使得其收缩和膨胀得到了缓解,从而有效减少内应力,可以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程度的裂缝。同时,由于现代的建筑大多为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十分常见,采用后浇带施工,可以让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在整体层面上得到释放,从而有效调节建筑物的变形。

二、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合理设置后浇带

在后浇带施工股从中必须要对后浇带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在断面形式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混凝土结构断面,同时对混凝土接缝进行设计。比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开建筑物的剪力墙结构,可以在建筑物的梁、板反弯点进行浇筑。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合理地设计,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设置好后浇带的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某建筑项目,施工结束之后要在底板进行后浇带施工,因为该工程有深基坑,地下水压力对后浇带垫层的损害较大,所以,底板后浇带施工的前提是要将积水排除干净,可以在底板垫层设置集水坑,坑的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同时,为了便于后期进行防水卷材施工,可以在基坑侧壁施工时设置45度的斜坡。持外,为了防止施工过程对建筑物的梁底主钢筋造成损害,在设置集水坑的时候可以确保集水坑错开地梁的部位,以此为梁底主筋提供稳固的支撑。

(二)模板支护施工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模板支护施工过程中应该要对后浇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控制,一般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需要在主体浇筑完成之后,在浇筑过程中可以对气候条件、环境温度进行考虑,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在浇筑的时候应该保持连续性,尽量不要间隔,以减少混凝土分层现象[2]。

(三)科学处理垂直施工缝

后浇带浇筑之后应该要对垂直施工缝进行科学处理,因为刚浇筑结束之后的混凝土一般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初凝,此时可以冲洗钢丝模板,将其模板中的碎片、浮浆等杂物清理干净,直到骨料全部露出为止,然后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进行合理地养护,最后再将钢丝网拆除,用清水将钢丝网表面清洗干净,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之后进行养护,同时将模板拆除掉,进行凿毛处理。

(四)加强后浇带的施工养护

混凝土性能与养护密切相关,做好混凝土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与性能的关键,在后浇带施工至也要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首先,应该按照施工要求,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比如利用塑料膜实现覆盖式养护,还可以进行硬化蓄水养护,蓄水的时间需大于14小时,同时可以对墙体的后浇带等一些难以保水的位置进行处理,比如使用水管喷淋和控制拆模时间等措施,都可以达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可以有效防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在进行后浇带养护时,需要结合施工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养护方案。比如,如果施工的时间为冬季,外部环境的温度较低,则应该要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及时覆盖,做好保温工作,并且相对延长混凝土后浇带的养护时间,提高混凝土后浇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求

(一)遵守建筑物设计的具体要求

建筑物后浇带施工必须要满足该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要求,不能盲目进行设计和应用,比如对于一些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必须要考虑到止水带构造,因为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不同的形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后浇带,都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合理控制后浇带的间距

在对房屋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后浇带进行合理设计,因为后浇带本身就是为了应对建筑物的沉降而设计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掌握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后浇带的间距设计是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通常来讲,后浇带最合适的间距为30-40米,其具体的宽度则应该要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特征以及结构来确定。房屋建筑结构也是在进行后浇带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另外,在后浇带处使用钢筋结构的时候,后浇带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要保持连贯,不能断开。

(三)确定后浇带的位置

后浇带的位置不是随便确定的,一般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受力比较小的地方,即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这个地方的结构弯矩以及剪力都比较小,而且适合自身上下对齐,在竖向方向上不宜错开。通常来讲,后浇带的缝宽保持在1cm左右,可以有效缓解建筑结构的收缩变形[3]。

结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可以有效缓解混凝土的变形与沉降,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遵循后浇带施工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后浇带的位置、设置后浇带的宽度、间距等参数,提高后浇带施工水平和建筑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蔡日聪.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07):66-67

[2]陈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8(04):148-150

[3]武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5):62-63

论文作者:钟继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钟继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