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法西斯争夺印度的斗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西斯论文,印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回顾
二战期间,希特勒德国妄图在打败苏联红军、拿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后挥师南下,越过高加索山脉,直取伊朗、巴基斯坦,最后夺取印度。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则企图在灭亡中国、征服东南亚国家后向西挺进,把印度置于自己的铁蹄之下。两个结盟的法西斯强盗的利益在印度发生了冲突。
一、争夺的焦点
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像一块肥肉令德日这两个侵略者垂涎三尺。
希特勒在进攻苏联之前就盘算进攻印度,并令其陆军参谋总长哈德尔制订了远征印度的计划。他在1941年10月25日就曾对意大利外长齐亚诺说,也许需要意大利师团配合在印度采取军事行动。
日本在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在东南亚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很快就攻占了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其先头部队直逼印度边界。印度成了柏林和东京争夺的焦点。
1942年1月2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柏林大使小岛,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试图探听日本对印度的打算。小岛也很狡滑,他尽量不给任何确定的回答,而只是含糊其辞:占领缅甸后的下一个目标也许是“英国在印度的据点”。第二天,希特勒也赶紧召见小岛,劝日本不要试图夺取新的领土,而应满足于巩固已经占领的阵地。
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亚洲各国使馆密切注视日军动向,尽量多搜集日本对印政策的情报。
德国驻东京大使报告,他从日本外务省获悉,日军已同印军接触。并说,日本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谈及日本准备进一步扩张的计划的文章,文章指出,日本占领新加坡之后,还应占领锡兰(今斯里兰卡)、孟买、加尔各答乃至亚丁,以便“确保对印度地区的统治”。这位大使认为,日本人攻占新加坡之后,将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攻占的对象。
日本上层集团感觉到了德国对其进一步扩张计划的强烈关注,知道这种计划不会得到柏林的赞许,因此, 尽量不去激起德国人的担心。1942年3月初, 德国驻曼谷大使电告柏林:“这里的日本军事当局和大使对与印度有关的问题非常谨慎”。驻东京使馆也发回了同样内容的电报。
日本力图通过外交途径来加强它对所占领的地区(如有可能,也包括印度)的权利。1941年12月15日,日本代表在三国条约委员会柏林会议上提出建议,“为划分军事行动区”沿东经70度,大致沿塔什干——喀布尔,然后沿印度河——阿拉伯海一线确定一条分界线。
德国对日本的建议非常重视,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实质发表了看法。他们都认为:军事分界只不过是借口,实际上是划分未来的领地,日本人企图把印度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勾心斗角
德国政府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建议。里宾特洛甫就此写道:“倘若德国因沿东经70度线的划分会把印度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而拒绝之,那就会引起日本政府的疑虑,不利于利用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同英国作坚决的斗争。”当时德国还在竭力敦促日本对苏作战。因此,德国作了让步,在1942年1月18 日签署了所谓划分军事行动区协议。但柏林对日本的协议草案作了某些修订。例如,日本应在“靠近东经70度线”的亚洲大陆实施军事行动。有趣的是,在历数属于日本统治区和势力范围的国家时,提到了日军未曾占领的印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却没有提及印度。这就为将来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提供了机会。后来双方都“有意”避开印度,尽量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使彼此都很敏感的问题上。两国都决意不要使关系恶化,而把军事合作置于优先地位。
当然,两个法西斯强盗争夺印度的斗争不可能通过一纸协议来终止。实际上,整个1942年围绕印度的命运展开了勾心斗角的斗争。
东京和柏林关于印度独立宣言的谈判进行得紧张激烈。日本为了宣传效果在1942年初就准备发表这个宣言,其目的是想在入侵印度时博得该国人民的好感。柏林担心日本在印度问题上夺取主动权,提出了自己的宣言草案,该草案也带有纯宣传性质,并没有包含“轴心”国不干预“独立的”印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的任何保证。里宾特洛甫本人吐露了德国外交部的真实意图:“……我们将通过宣言的发表来确定三国(指德意日)在印度的共同利益。”
实际上,德国的宣言草案并不是许诺帮助印度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也不是要确认同盟邦的“共同利益”,而是力争在日本侵占印度的情况下确保德国自身的利益。不等希特勒作出最后决定,里宾特洛甫就致电德国驻东京大使,说文件的公布是“十分恰当的”。
日本为等待在东南亚军事行动的结果,推迟了宣言问题的讨论。只是到了4月中旬,小岛才把日本的宣言草案交给里宾特洛甫。 德国外长当即发现,东京狡诈地把印度独立的问题同阿拉伯人的命运问题联系在一起了,声称“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与“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国家”的口号是完全一致的。这种联系的意义在于,如果德国企图确立自己对印度的权利,日本就以宣布自己对阿拉伯国家的权利来相抗衡。日本凭借在1942年的攻势中夺取的亚洲阵地,尽量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向东经70度线以西扩展,并十分露骨地把自己企图夺取的这个地区定名为“西南亚”,也就是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及其毗连的地区。
日本的宣言草案使里宾特洛甫非常恼怒。他在给希特勒的详细报告中称日本的宣言草案是“比独立宣言更具宣传性的宣言”。他断然拒绝了日方把印度问题同阿拉伯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企图,指出,必须把阿拉伯问题从宣言中排除出去。
三、美梦化为泡影
1942年4月29日,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萨尔茨堡附近的城堡举行会晤,详细讨论了印度独立宣言的问题。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发表印度和阿拉伯独立宣言可能促使英国加强反抗,因为丘吉尔将获得向自己人民宣称敌人想摧毁大英帝国的机会。因此,他反对发表印度独立宣言,不想让这种实际上毫无意义的文件捆住自己的手脚。5月3日,里宾特洛甫将希特勒的拒绝通知了小岛:柏林同意日本的宣言草案,但“根据元首和领袖(指墨索里尼)的一致意见”,目前还不宜采取这种行动。
日本对希特勒决定的反应十分谨慎。5月6日,东条英机在高级领导人的例行协调会议上把希特勒的拒绝作了通报,并且强调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对日本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德国不想把阿拉伯问题与印度问题联系在一起”。东京作了妥协,没有单方面公布宣言。
根据希特勒1942年初的谈话判断,他不仅没有放弃夺取印度的图谋,而且还考虑了德军占领印度后的若干政治问题。当日军滞留在印度东部边界时,德国为实施“印度行动”进行了大规模的演练。
在准备1942年夏季攻势时,德军指挥部要求搜集有关印度局势的各类情报。为此, 德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无线电发报机满负荷地工作。1942年2月底,根据里宾特洛甫的指示, 通过电台广播对印度开展了空前的宣传攻势,其主题是:“轴心”国的胜利就是印度的自由解放。当时希特勒军情局已经拟订好了在印度组织破坏活动的特别计划,预定由特种部队采用特殊手段在交通线和重要企业进行暗中破坏活动。扩大了由在非洲被俘的印度军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印度军团,其任务是为德军扫清前进道路。
1942年6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线发动攻势。攻势开始前, 希特勒召见了小岛,对他说,高加索方面是主攻方向,目的是要夺取苏联、伊朗和伊拉克的油田。由于非常明显的原因,印度作为一个遥远的攻击目标没有被提及。但希特勒还是向盟邦稍许透露了一点德军向东突破的计划的秘密。
苏联红军的退却和德军向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山地的推进,造成了德军实施向印度方向突破的有利局面。9月初, 德军指挥部要求德国驻喀布尔大使为“秃鹰”式轰炸机提供机场资料。10月16日德军作战指挥部参谋长约德尔将军同日本军事代表团举行了谈判,他含蓄地表示:“目标一如既往,通过高加索沿巴士拉和叙利亚两线向南突击。”约德尔没有提及印度方向,因为他不想给日本人造成德国可能破坏划分军事行动区协议的印象。
然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英勇抵抗使德军受到毁灭性打击,遭到惨重失败,元气大伤,已根本无力南下。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之后,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日军昔日的锋芒也已经丧尽,根本不可能西进了。至此,德日法西斯围绕印度展开的争夺悄然而止,它们夺取印度这块肥肉的美梦也化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