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到重要位置,那么,该如何抓好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就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主体,它由道德、文化、智力、体力等多个环节构成,而责任感是这主体结构的中心环节。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中心环节,格外重要,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的变迁带来青少年学生生长环境的巨大变化,很多同学的责任感表现为缺失。如更多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金钱至上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责任感在内的一切正义价值的取向,这是对学校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的严峻挑战。
另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显现出一个纷繁复杂,无所适从的局面,善恶美丑,真假是非很难说清。谁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能听到、什么都可以听到,可以看到,这对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在道德自律方面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将“一失足成千古恨”,早晨“我本善良”,晚上一件偶发事件,将改变成为“不能自拔”深陷泥潭的境地。这屡屡发生的事实令人扼腕叹息。
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优良传统道德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减弱。一些非主流的组织和个人逐步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抢占了共青团、少先队的阵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再次重演,曲高和寡的局面令人担忧,“有一些任性,有一些嚣张,有一些叛逆,有一些疯狂”,“我的地盘我做主”等阴阳怪气的唱词和社会化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侵蚀青少年的心灵,产生的不良作用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学生的事包办替代,替学生写作业、替学生劳动,原本应该孩子完成的事孩子什么都没干,父母长辈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尽心尽力,恪尽职守,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责任感教育和培养,不仅对他们的健康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弥补好这个教育缺失,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记得有位领导在讲话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理解中去干,在干中去理解”,深有道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在承担责任中去理解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应该怎样实践,却让人不着边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进行有效的责任感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责任感的教育目标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当父母长辈向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索要孩子手中的食物时,孩子们会很听话的分一杯羹给你,但这时大人们的做法有两种:明智的父母会把食物拿过来吃一口,品尝其中的甘甜,而不会分享食物的父母做的就不妥了,这是孩子责任意识的启蒙阶段,懂得与别人分享,才会淡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做法,这是责任教育的第一步。
还有的学校利用“感恩教育”活动的契机评选“感恩小标兵”“为父母做一件事”“给父母唱一首歌”“做一项家务劳动”……这样就把责任教育的目标具体化了,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学习实践就有了方向。
二、责任感教育与学校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情感还是责任意识还是具体实践劳动,都必须是具体生动的,是体现在具体的活动中的。
学校应该把责任感的培养与诚信教育,守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提出具体的要求:诚信使者,做守法小公民,做文明先锋,做尊师模范,做环保小卫士。做到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这样就较好地处理了责任感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把责任感形象化具体化了,也就容易理解和实践了。
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教育,澄清师生之间的敌对关系,强调师生之间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克除那些劣性文化的影响。
三、责任感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责任感教育既要突出对符合社会利益的事情积极支持参与的正确态度,也要有对有损社会利益的痛恨排解的负面态度,因此责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
首先要切实上好每一节课,思想品德课应该是责任感教育的主渠道,应予高度重视,要注重社会实践,如参加义务劳动,保持校园周边的卫生,学生们刚开始的时候是不情愿的,但整洁的环境带来的自己舒适和社会的赞许逐渐消除了他们心中的不满情绪,并且变得支持和积极参与。
四、其次要关注社会,敢于把敏感的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来
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范美忠的做法引起社会的愤慨,“狂热的追星族杨丽娟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这两个人事后还振振有词。导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自私,毫无社会责任感只能令人唾弃,这里给我们明晰这样的一个道理:只有正视现实,适时引导,有针对性地破解纷至沓来的难题,学生才能担负起责任。
论文作者:高广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责任感论文; 学生论文; 责任论文; 父母论文; 社会论文; 孩子论文; 学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