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论文_卢军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空间设计在技术和结构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建筑设计的环节中,空间设计是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满足大众对建筑空间和其自身活动要求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绿色策略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策略;建筑空间设计;应用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室内空间的绿色设计是人们最为崇尚的一种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建筑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建筑空间设计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企业需要投入不菲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还可能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改善这种设计的陈旧理念,应不断地引进绿色设计理念,并且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有效得应用,为人们塑造一个舒适怡人、健康环保的室内空间。

1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建筑绿色设计策略

1.1“切薄”建筑—引导人们优先利用自然通风

由于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使用效率的提升,导致建筑的数量、规模都在集聚增大,微型城市类型的综合体也层出不穷。同时针对降低建筑能耗方面也提出更高的标准,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建筑体量上的增大就相当于墙面积的减少,,前提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而这则推动了对建筑空间设计上的体型系数控制。于我国室内外温差不大的地区而言,则对建筑的通风散热有更高的要求,而控制体形系数并不是该地区建筑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为了增加空气对流和自然光的渗透,在进行设计建筑空间时,设计师可以让建筑空间在相应的幅度之内变得更薄,以此来增大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以此达到目的。

例如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图1),该建筑在设计中便采用了“切薄”的设计策略,建筑师杨经文用一条街道将建筑分为了两大块,而这就使得该建筑实现了30%的能耗降低;深圳建科大楼的设计,同样属于“切薄”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的典型,这一建筑在设计中通过使用一个向东面的凹口空间实现了建筑的南北两个板块分割,而这就使得该建筑在拥有办公空间最佳进深的同时能够拥有较为出色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效果,据相关数据得知,深圳建科大楼在投入使用后,即尽可能使用自然光照明、开窗通风,中央空调的全年使用时间也因此缩短了近三个月。

图1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

1.2公共空间室外化—引导人们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

公共空间虽占据了建筑的较大比例,但却不是主要的使用空间,例如建筑的大堂、中庭、走廊、电梯厅等。这些大型建筑的公共空间,耗费着大量的能源,但是人们在此停留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远远要超过一般的民用建筑。所以对建筑进行空间设计时我们要多加考虑这些问题,以此来降低能源消耗来实现绿色发展。例如,我国南方夏热冬暖地区,这些地区四季温差并不大,人们在室外或者是在室内体验的温度基本相同,对于这些地区的公共空间,我们可以将其室外化。将公共空间室外化的意思是除了人员密集的办公,会议场所之外,将其他多数的公共空间建设在室外,不设围墙,不设置中央空调,这样的空间,既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也节省了能源。对于夏热冬暖地区,重新审视公共空间的使用模式,将公共空间室外化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当然,要想使得室外公共空间发挥它应该发挥的效果还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例如深圳建科大楼的案例中,空间设计除了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之外,大多数的公共空间都以半室外的形式代替,建筑首层的大堂没有围墙、不设中央空调,以架空的状态营造阴凉的环境,既适应了当地气候,也表现出示范建筑应有的开放姿态,且该建筑也没有室内走廊和电梯厅,而在每层都设有一个兼具交通、会谈、休闲功能的公共交流空间。这种将公共空间室外化的绿色建筑空间设计方法,既节省能源又真正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1.3“冷巷”的嵌入—引导有节制的环境塑造方式

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我国北方与南方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对于南北地区的不同的绿色建筑空间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北方四季分明,居民的院落大多开阔,更易于在冬天寒冷的天气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加接近赤道,因此阳光照射比较充足,而南方建筑典型代表之一就是狭窄高耸的天井空间,该天井可以阻挡直射阳光的进入,为建筑引入柔和的漫射光,同时也有利于室内的通风,且南方传统民居的营造方式有着丰富的建筑学价值。这些南方的建筑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营造了一种阴凉的内部环境,同时它的高耸也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根据这样的原理建筑而生的狭窄庭院称之为“冷巷”。

1.4消极空间的再造—引导人们挖掘建筑资源、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的许多高层建筑都具有"消极"的公共空间,因为这些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师的疏忽,其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营造,例如对于建筑的疏散楼梯,它们用机械的手段排风、排烟。也正是由于它的黑暗和消极,人们不愿接近。除此之外,这些空间还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在进行绿色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适当的改造消极空间,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达到改造,从而引导人们挖掘建筑资源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

2建筑表层空间、建筑内空间系统的绿色策略分析

2.1建筑表层空间设计

在建筑空间设计过程中表层的空间作为建筑自身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连接的一个界面,可以理解为表层空间设计是具有良好过渡空间的技术空间。微观化的“双层表皮”空间其自身具有良好的建筑物理性能,对于气候调节可以灵活的展开,因此在绿色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世界上有很多的建筑设计师立足于绿色策略设计出了具有高度绿色环保性的建筑作品,并且对建筑的表层设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伦敦的保险中心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合理的在表层上进行局部的放大,建筑向外的空间能够有效实现对不同环境气候而进行的建筑管理活动。除此之外,有很多的建筑在设计上结合了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的通风设计手段,并积极利用相应的可控表皮空间的建筑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满足不同气候条件的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2.2建筑内空间的设计

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空间设计上对防热以及保温的条件给予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我国的皖南地区,建筑设计师需要全面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对风向以及太阳移动的轨迹展开系统性综合性分析,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立足于绿色空间策略全面满足地域气候的实际性问题。

积极在湿热型与寒冷型天气气候上作出了相应的尝试,分析研究近代百年来逐渐发展的皖南建筑,对其内部空间及外部层面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对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及表层设计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全面的理解,利用坡屋顶进行通风隔热设计以及外部的小开窗设计,减少内外能量的交换。建筑在主体空间上形成了防热、避阳空间,同时内天井这个空间,不仅能够有效对建筑内部的采光均匀度及室内通风进行一定的改善,在对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设计上,可以通过对皖南庭院设计的有效借鉴,而实现对建筑微气候的良好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空间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倡导我国提倡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的号召,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将绿色设计引进到建筑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使用绿色材料,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全、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叶紫,张明辉.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202.

[2]马雪飞.“绿色”建筑空间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6):239.

论文作者:卢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基于绿色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论文_卢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