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待班级优等生和后进生
李小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甘泉中心小学 746032
如何能让那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为他们铺设好进步的“桥梁”。
一、一碗水要端平
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优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真正地爱学生
老师应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
对待“后进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待“优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
三、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四、调动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全班同学,也离不开少先队中队委、小队委、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作用。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不论“优生”“差生”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论文作者:李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后进生论文; 班级论文; 班主任论文; 桥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