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企业管理初探论文_汤晗玥

跨文化企业管理初探论文_汤晗玥

罗氏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本文主要以企业文化含义作为出发点,并从实现跨文化交流、重点加强本土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企业跨文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跨文化;管理措施

1 文化管理的概念和跨文化管理的内涵

1.1 企业文化管理的概念

“企业文化”有众多学术概念,每种学说各有侧重,仁者见仁。其中“群体意识”说强调的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教化和管理过程,实现群体成员的共同意识。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自由劳动者的联合经济体,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是使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企业精神等获得员工的认同,是一项群众性的群体实践活动。文化管理的“群体意识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认知。与此对应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就是通过有效手段,使一定的理念转为话员工相应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以此实现员工、客户乃至社会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进而实现企业品牌的自觉传播。

1.2 跨文化管理的内涵

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宗教信仰和民族的员工,企业的文化管理就面临着难题。而跨文化管理的概念就借势应运而生,逐渐的被跨国公司认可,直到现在被广泛应用。当前,跨文化管理的涵义没有具体定论,大多专家学者认为跨文化管理是跨国公司、国际合作的涉外公司和机构、招聘有外籍人士的企业和机构对于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员工进行交叉文化的管理。我国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跨文化管理的难题,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如何既保留彼此自身的有点,又能相互补充,更好的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不断创新就是我们做好跨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跨文化的有效管理,核心在于解决文化冲突。

2 国有企业跨文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由于经济体量较大,各分支机构较多,员工数量较大。尤其对于走出去的国企,其所面对的社会外部环境、制度、法律和文化都有别于国内,跨文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尤其重要,国有企业跨文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2.1 价值观念多元化

企业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决定了其员工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的多元化,员工们的需要和期望值也自然存在差异,这样就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阻碍了企业共同文化价值的形成。换句话说,企业在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时,并不是将原有的文化差异通通抹除,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建立一种超越现有个体文化的全新共享文化模式,即使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仍会受其旧有的价值挂念和信仰体系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员工在日常接触中难免互相影响和干扰,也就对新建立的共享文化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2.2 文化差异对组织结构的设置和决策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组织结构的设置影响表现为亚洲国家文化中的等级观念比较严重,企业的组织结构复杂、层级多,企业决策通常是自上而下,一般都是上面做好决策后往下传达贯彻实施,较少听取下面的意见;而西方文化的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企业结构层级少、更扁平,企业决策就更多的由下而上,一般都会给下面的员工反馈的机会,以便修正原先的决策。文化差异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为:一方面是是决策者依据自身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做出价值判断,很可能出现失误。另一方面决策群体中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所持观点、行为模式不同,往往会发生冲突,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阻碍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2.3 企业对文化管理重视不够

管理顾问罗兰.贝格对我国5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针对海外业务人才的培养上明显次于外国企业。接受调查的企业觉得国外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只要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说明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对经营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只注重外因,而忽略了企业文化这一内因。被调查的企业表示,在选择海外经营区位时,只要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好,就成功了一大半,而无需考虑东道国的语言和文化因素,这一认识有着严重误区,说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停留在初始阶段。

2.4 企业员工矛盾的行为方式

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即使形成了共有的企业文化,可企业员工之间的行为规范还是会存在迥异的态势,这样要是同一个命令下达,不同文化成员执行方式的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理解。比如沉默这一情绪在有的文化中表示支持和理解,有的表示漠不关心,还有表示反对的,因此必然会产生冲突,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3.1 实现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是发展的主力军。要想实现跨文化管理,其前提条件是加强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并引导员工与员工之间增强交流,这样促使员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交流,与此同时,加深企业文化的理解。文化交流是广泛而又深入的立体交流,其存在于民族文化、员工个人素质等各个层面。文化交流并不只是以知道为目的,更是以理解它,接受它,实行它为核心。文化交流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比如通过定期举行联谊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跨文化交流,还可以主动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增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从而为实现跨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机会,并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融合空间。同时,不应只是使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办好它,让员工充分的参与,以期达到实行它的初衷。

3.2 实现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培训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比如理论性的语言学习、实战型的区域市场环境模型等。开展跨文化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打破不同文化背景员工心中的文化障碍,使员工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并学会尊重各自的文化,化解日常工作中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危机。进而引导企业员工在群体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实现跨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推动跨文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构建新型企业文化

在多种文化模式下,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其根本在于树立创新意识,并构建新型企业文化,这是知识化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新型企业文化内中,既包括本企业特色文化,还包括当地的文化习惯。因此,在构建新型企业文化过程中,切记不能直接照搬国内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应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融入当地文化习惯,利用当地高素质人才,构建新型化、全面性、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3.4 重点加强本土化人才培养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准则是全球化思想、地方性行动。这个“地方性”是指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引入当地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现跨文化管理。不同背景的企业人员实现理念不同,生活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点,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将管理人员全部派往海外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引入本土化人才,并重点加强对本土化人才的培养。

4 国有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文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针对管人管物管钱管信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文化的冲突,对不同文化的融合,从而让不同的文化在企业中共存。跨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融合,其目的是客服异质文化的冲突,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企业的价值和潜力,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当前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讲,要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文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做好跨文化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分析和识别文化差异

企业文化差异是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要消除文化冲突,首先要分析和识别其文化差异。要了解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各部门员工的文化习惯、社会状况、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有关部门应深入到员工和各个部门了解文化冲突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2 树立统一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系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中应该实现成员之间的创新和合作,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整合,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独一无二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实现高效的企业管理理念。在跨国企业里,培养员工共同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就要消除种族优越感,尊重和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化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双方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逐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

4.3 进行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培训包括三个主要方面:针对东道国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针对本国人员外派任职的培训;多元文化团队的组织与训练。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语言学习、对文化的认识、地区环境模拟、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等。可以聘用文化顾问,指导员工跨越不熟悉的文化领域,还可以通过研讨会、课程、书籍、语言培训、网站和地区环境模拟演练等方式,这样可以使迅速适应环境,缩小可能遇到的文化距离。

5 结束语

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应坚持包容性原则,将本土化文化和其他文化结合起来,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跨文化管理策略。这样才可以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提高自身企业综合实力,促使自身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炎钊,陆玮.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钻石结构”模型研究——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的探索[J].南开管理评论,2015,(04):42-45.

[2] 王晓静.我国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日美在华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3-5.

作者简介:

汤晗玥 身份证号码:32050419930122XXXX

论文作者:汤晗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跨文化企业管理初探论文_汤晗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