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写在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暨新教材培训会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政治课论文,会上论文,高级中学论文,写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6月7日和1997年4月1日国家教委分别印发了《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国家教委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一套示范性教材。高中教材今年秋季起在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试用,修订后自1998年起供全国高中学生使用;小学和初中教材1998年起先在黑龙江省、广东省和成都市试用,取得经验后于1999年在全国推开。同时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以及依据该大纲编写的教材停止使用。今后教材建设继续贯彻“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单位、团体、个人凡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选用的规定》的教材均列入全国中小学用书目录,供各地选用。
下面我就为什么要修订现行两课教学内容;为什么确定制订《课程标准》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以及加强两课队伍建设的措施等三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修订现行两课教学内容
1.修订现行教学内容的原因
现行两课教学内容是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的,至今已使用了6年时间。由于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相对稳定,使教师有了充余时间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修订现行两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形势发展的要求
当前两课面临的形势与90年代初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国内经过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停滞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历史的伟大转折。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小平同志设计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已接近实现,有特色社会主义已从宏伟的构思变成了生气勃勃的社会现实。国际上冷战结束,雅尔塔格局瓦解,多极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经受住了90年代初西方妄图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倒的风波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日益强大。这种国内历史大转折和国际格局大变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变化。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做为基础教育的大政。目前许多省市都对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尽管当前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但毕竟“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给中小学两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作必要的调整。
(2)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精神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要求两课教学要“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的任务。
2.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思路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等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
(1)小学重点进行对学生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
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
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公民。
二、为什么把制订《课程标准》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
1.是《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需求。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现行教学大纲主要是通过确定各年级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点,规范教材编写和指导教师教学的,它不能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不能对每个教学内容要点讲授到什么程度提出具体标准;课程标准则是从确定教学内容讲什么和讲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上规范教学的,因此优于现行教学大纲。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课程标准。
1990年8月国家教委党组办公会提出,今后教学的总体设计不一定叫“教学大纲”,可改称“课程设置标准”,通过确定可以把握、可以检测的教学目标要求,加强对教学基本内容的规范,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1991年上海市率先在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教学中试行“课程标准”。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学校和教育机构要贯彻执行“教学标准”的要求,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提出了“教学标准”的概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国家颁发“课程标准”的任务要求。1995年12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将制订《课程标准》的任务。
2.《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方式有利于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任务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有四个特点:
(1)明确了对教学目标和程度的具体要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每周仅一课时,而且学生的识字量又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小学品德课配合语文、历史、艺术和课外活动内容,以生动的形象,由近及远地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但这个要求在实践中很难落实。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通过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的社会科学常识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缺乏社会实际知识的中学生讲,在学习上只能要求他们了解最基本的内容,把握最基本的观点。实践证明只要教学目标明确,内容范围适当、深浅度适中、难易适度,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但教学大纲在这点上难以完成《通知》提出的任务。鉴于此《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要加强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规范和对教学程度的制约,并通过“认知”、“行为”和“识记”、“理解”、运用”等教学标准规范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程度,切实落实《通知》的要求。
(2)确定更为有效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
实践证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一定要注意生动活泼,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识,寻求问题的答案。讲课应当用丰富而生动的事实引出和论证有关的观点,而不能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概念。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以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年来,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为将成功的教学经验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采取了在教学内容中安排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和史实材料,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成观点,或运用基本原理演绎论证观点、原理,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通过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还首次对必备的教学用具提出了要求,促使两课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走出单一的教学方式。
(3)确定了考核的标准
建立健全两课教学的评估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的方法是否有效地运用、选择的教学资料是否适宜等,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由于现行教学大纲没有对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提供具体的标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可检测的考核标准,因此《课程标准》专设了评估和考核一项内容。并明确“高中和高校的招生考试以及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会考中的思想政治课命题范围及深度、难度,均要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制定”(教基[1995]23号)。
《课程标准》依据《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确定了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为中心内容的评估项目和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估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确定了对学生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课程标准》根据10年来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经验和近年来各省高中会考的经验,以及学校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经验,确定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目的、原则、途径和标准。既对教学内容要求达到的范围、程度提供了具体说明,又对学生能力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提出了切实的要求。
(4)制订了思想政治课教材落实《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选用的规定》的细则
国家教委为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在教材的编写制度上确定了“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的方针”。10年来,由于这一方针的贯彻使两课教材的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在教材建设上已形成了国家组织编写的示范性教材和地方组织编写的特色教材并举的局面(已通过审查的现行小学品德课教材15套;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5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2套),涌现出了一些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喜欢的教材。为了进一步规范教材编写行为推动教材建设,并避免多种教材出现雷同现象,《课程标准》依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选用的规定》增加了对教材编写的规范功能和评价教材的标准内容,对如何取得教材编写资格、如何送审、教材的合格标准是什么作出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3.这项工作是在国家教委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自1995年初开始至1997年3月完成,历时两年。在制订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得到教委领导的具体指示。这期间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柳斌同志两次专程参加编订《课程标准》全体人员会议,听取意见并指示。
三、为适应实施《课程标准》推进两课改革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的两项措施
1.编订《课程标准指导用书》
我国首次印发《课程标准》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行教学大纲规范方式的弱点,使许多教师并不重视对教学大纲的学习,认为只要熟悉教材就可以从事教学工作了。《课程标准》印发后,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和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是落实《若干意见》和国家教委通知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总结北京市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北师大受国家教委委托举办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进修班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编订了教学指导用书,进一步规范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2.建立定期表彰优秀教师制度
为了广泛宣传优秀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迹,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决定在1995年开展的评选、表彰全国百名优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选办法,将这项活动制度化,同时在表彰总名额不变的前提下,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列入评选范围。评选活动自1998年春季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一百名优秀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