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论文_李文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论文_李文妹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

◆ 李文妹 广州市天河区瑜翠园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基于广东省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对国家针对学前教育颁布的极具指导性的文件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指南》的精神出发探讨了更好地贯彻《指南》精神、克服“小学化”倾向、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游戏 基本活动 教学质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一部为学前教育提供指导的教育文件,目的是使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达成一种科学化、创新化和更具实践性的共识。《指南》在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时,详尽描述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要求,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的所应知的、所应做的和所应达到的水平都有具体的合理期望。《指南》特别提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本文接下来将着眼于让幼儿教育游戏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儿童的健康发展探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相关内容。

一、深入解读《指南》,贯彻《指南》精神

1.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科学的儿童教育观指以自然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不能一味地将成人的要求和愿望强加在幼儿教育上,要符合科学的幼儿教育要求。《指南》始终贯彻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将幼儿教育合理地分为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并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划分每一领域的内容,并将3-6岁的幼儿进行分层,按照每层幼儿的发育特点列出不同的教育建议与计划,强调科学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极具引导性和实践性。

2.科学的教学实践观。

《指南》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即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教学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指南》将幼儿的认知难度降低,它认识到幼儿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的特点,即是指社会实践、语言、生活密切影响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指南》在科学领域以及语言领域等方面普遍降低了对3至6岁幼儿的认知要求。并且对家长和各级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要科学对待幼儿的教育和成长,切忌拔苗助长;再者,《指南》对幼儿在态度、情感及能力方面的要求有了普遍提高,为了把握住幼儿这一对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性、积极性、合作、兴趣、能力及情绪培养极为重要的阶段,《指南》在健康领域以及艺术领域等对3至6岁幼儿提出了具体的不同的要求,并且提出教育中教师要在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对幼儿态度、情感及能力的养成及培养更加关注,这样可推动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及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最后,《指南》特别强调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在学习中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一种不易改变的个性特征或心理倾向,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在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时所拥有的态度、运用的方式及学习的效率。《指南》中所体现出的对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视主要通过其他五个领域展现,特别是在社会领域中,对孩子的主动学习、敢于担责以及不畏困难等提出了要求,在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应积极探索,敢于尝试等。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幼儿园仅仅打着《指南》的旗号,并没有采取实际的有意义的行动、编写的各种幼儿用书盛行、幼儿园基本学习环境较差、幼儿自发学习和游戏的时间严重不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只限于在其领域内去决策,而事实证明,局部的问题往往是整体问题的体现,如果整体问题没有改正,针对局部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将是徒劳无功的。笔者相信,《指南》的发布,只要相关单位将《指南》贯彻到底,采用科学的措施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局面将会被大大扭转,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将会有大的改观,孩子们也会享受到更阳光灿烂的学园生活。

三、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创设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愉快有益、丰富自由的游戏环境,能够大大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学习进程与身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时,预先设计好游戏环境,用心观察身边物品,找出能引发幼儿兴趣、使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以推动教训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做到:一是在规划活动区时,区别对待孩子的需求和能力特长,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让孩子自由活动,既可减少活动等待时间,又可获得良好效果;二是展现活动区的另一功能,即提供一定空间供幼儿进行自发游戏,设置幼儿园班级活动区时,要注重创造性游戏的设置,同时能够涉及到科学、语言、艺术、健康等领域。游戏中,赋予孩子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游戏的类型和方式,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并且要关注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挥,做到适当引导。

2.生成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游戏化”主题活动。

以往的幼儿教学活动中,在采用游戏教学时,教师往往将自己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当做工作的重点,而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虽然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如游戏的口吻模拟、游戏情境编排以及游戏的角色认定等,但由于脱离了幼儿发展实际需要,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认识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关键在于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的实现及突出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的特点。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即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密切观察幼儿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进而生成有效的探索性教育游戏活动,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这一自由游戏活动形式中,幼儿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任务,自由的操作已有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完成游戏任务。这使得幼儿成为游戏的参与者、执行者甚至是计划者,这种“探索性的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拥有了以主体性体验为核心的游戏性体验,更好地融合了游戏与教学,是幼儿园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新的突破。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游戏介入质量。

首先,教师要对制定好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完成一系列的游戏准备、预设幼儿游戏范围等工作,对幼儿游戏范围的合理预设能提高教师游戏介入质量;其次,教师要用心观察,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严密观察孩子动态和游戏进程,是适时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观察是教师正确判断游戏进行情况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游戏引导的基础。同时,若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做的不是帮孩子直接解决问题,而应该是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再适时介入,恰当引导,这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介入行为中的反思的主要意义在于,分析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的行为和教师的想法不一致的矛盾点,并要求教师进行自我调节,对自己的介入可能对幼儿游戏过程及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若自身的介入带来的是积极影响,则可以及时介入,若是消极影响,应停止介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体现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其在不同领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建议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提供了参考,意义重大。但是幼儿教育的改观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它需要各级幼儿教育机构、教师及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需要相关人员深入了解《指南》的精神内核,并把握住指南对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要求,深入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才能为实现提高学前教学质量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健康成长的现实参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徐启丽 重视幼儿学习品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

[3]唐丽美 浅谈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论文作者:李文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论文_李文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