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ER、PR激素受体的具体表达及相应的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取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共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ER、PR激素受体表达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第二原发癌中的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0%,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2%。浸润性导管癌在第一原发癌中所占比例为64%,在第二原发癌中所占比例为52%。结论: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存在较高的ER表达和PR表达,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二者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ER);乳腺癌;孕激素受体(PR)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66-02
为探讨ER、PR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本研究对我院及友邻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25例进行ER、 PR检测及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时间段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6例乳腺癌患者中的3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异时性、同时性患者分别为25例、11例,36例患者均为女性。25例异时性患者中,有18例为绝经前发病,第一原发癌的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58岁,第一、二原发癌之间的间隔时间为8个月~9年。在11例同时性患者中,有7例为绝经前发病,发癌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50岁,15例(44.4%)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有9例(20.7%)存在乳腺癌家族史。
1.2 方法
1.2.1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对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25例)、单侧乳腺癌患者(1026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实施病理组织学分别,同时实施ER、PR表达检测。
1.2.2治疗方法 在25例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处于第一原发癌时,23例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术方式进行治疗,2例患者给予标准根治术进行治疗。处于第二原发癌时,20例急于要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5例给予根治术。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化疗,16例患者同时给予放疗,20例患者ER、PR表达呈阳性,给予其三苯氧胺内分泌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标准[1]
(1)双侧乳腺癌组织中分别找到原位癌成分,如导管癌、小叶癌等;(2)原发癌通常发生于外上象限,往往在乳腺实质中生长,边界不清,常有浸润,转移癌通常好发于对侧乳腺尾部或内侧脂肪组织中,通常表现为多发。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0.0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检,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25例)的具体分期:第一原发癌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5例、18例、2例;第二原发癌分期:Ⅰ期、Ⅱ期分别为19例、6例。
2.2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病理类型
第一原发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导管原位癌分别为16例(64%)、6例(24%)、2例(8%)、1例(4%);第二原发癌中,有13例(52%)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16%)为浸润性小叶癌、3例(12%)为粘液癌、3例(12%)为导管原位癌,2例(8%)为髓样癌。25例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次之,数量最少的为浸润性特殊型。
2.3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ER、PR表达情况
在25例患者中,ER为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侧乳腺癌,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PR表达阳性率有明显增高,但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
2.4 随访
对25例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有3例患者死亡,患者的3年存活率为88%。
3.讨论
双侧乳腺癌所具有的病理学特点不同于单侧。在本次研究中,双侧异时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中,处于第一原发癌时有16例(64%)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24%)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这个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原发癌表现为小叶癌、浸润性导管时是导致第二原发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原有可能与浸润性小叶癌存在的中心性生长特殊存在相关性。浸润性导管癌对术后对侧乳腺癌的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当ER、PR均正常时,乳腺细胞生长及分化均可得到有效调节。对ER、PR进行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实施的内分泌治疗、预后估测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双侧与单侧乳腺癌比较,双侧的E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单侧(P<0.05)。这个结果表明,双侧乳腺癌可能对雌激素依赖性增强,同时还表明术后内分泌治疗的实施可有效预防对侧乳腺癌的发生。多数文献报道ER 高表达作为乳腺癌预后较好指标之一[2]。Shannou 等[3]报道中指出,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单侧乳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75%~86%。本次研究中,双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在3年内的生存率为88%,第一原发癌相比,第二原发癌的临床分期更早。所以,第一原发癌对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预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以一侧分期作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与保乳条件一侧相符合时可选择保乳术进行治疗。符合条件的患者选用根治术进行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的原则与常规乳腺癌治疗原则相同。
【参考文献】
[1]沈镇宇.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0-371.
[2]王克有,游凯涛.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88,5(2):40-41.
[3]Shannon C,Smith I. Is there still a role for neoadjuvant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3,45(1):77-90.
论文作者:朱春良,帅剑波,胡广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乳腺癌论文; 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双侧论文; 导管论文; 浸润性论文; 病理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