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表达练习的设计与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用于运用表达的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理解”和“表达”教学时间配置的结构性失调,这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语文课程应该增加用于“表达”教学的时间,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
当下语文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课文解读,用于学生说话、写作等表达实践活动不能得到保证,这是造成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语文课程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课文生成能够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话题,挤出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表达活动,增加阅读课表达实践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结合阅读课文创设表达练习,最常见的练习方式有复述课文、转述课文等。比如学了《哪吒闹海》要求学生复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学完《桂林山水》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等等。这类表达练习设计简单,如果能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表达练习。这类表达练习设计方法老师们都很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阅读课中教师创造的表达练习形式不胜枚举。下面我们按照表达练习的功能,分类介绍几种阅读课上常用的表达练习设计与指导。
一、运用课文词语的表达
按照脑科学的研究,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是小学各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上世纪各版本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强调掌握的常用词语不仅要理解,而且“大部分要会运用”,这是对词语教学目标的正确阐释。为此,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既能加深对词语意思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一些优秀教师对词语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深刻,经常会结合课文教学穿插运用词语的表达训练,这样的教学意识难能可贵。我们研读下面这个课例。
【课例1】三年级《旅行家树》(教学片段)
媒体出示:
它站在美丽的住宅区,也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那么青翠,那么优雅,给建筑物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1.读这段话,体会这句话中“美丽、华丽、秀丽”运用的准确性。
2.选择下面的词语,描绘一下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美丽。
(出示:美丽、华丽、秀丽、青翠、优雅、清幽)
生:美丽的旅行家树,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给别墅增添了几分秀丽。
师:用了三个词,不错。
生:青翠而且优雅的旅行家树,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给别墅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师:真了不起。用上了五个词。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美丽的旅行家树,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舒展着它那青翠而优雅的枝叶,给建筑物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师:你把六个词都用上了,而且用得很正确,句子组织得也很通顺,太了不起了。
教师从课文中挑选出六个形容词,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描绘一下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美丽”。这是一种根据给出的内容尝试运用多个词语的造句练习。由于说话内容是给定的,不需要学生另起炉灶再动脑筋,所以学生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语的组织运用上:如何把给出的词语尽可能多地组织到自己话语中,如何把话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这种练习富有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应对;但是又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需求,好的同学六个词语能全部运用,差的同学可以少用几个。但是不管用多用少,都能不同程度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出的六个词语中“美丽、华丽、秀丽”是一组近义词,教师没有刻意让学生来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而是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它们的区别,学生在自己的话语中运用正确妥帖了,那么词语教学应该说是到位了。所以语文课中的词语教学不一定是解释词义,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领会词语的意思,不仅可以加深对词义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词语学习的水平。
二、基于课文情境的转述
这类表达训练就是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生成适合学生表达的情境话题,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也是阅读课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表达的方式。
【课例2】《新型玻璃》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
师: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这类写话练习由于表达内容是课文给定的,无须学生发挥,只是叙述对象变了,原来是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现在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叙述,因此学生必须变换角色身份重新组织话语,把一种新型玻璃的特征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这种练习设计有趣,也富有挑战性。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连贯地遣词造句的历练,也可以获得表达策略的体验。
【课例3】《哪吒闹海》
有教师在学生复述课文以后,设计了一组转述练习:1.龙王什么时候向哪吒的父亲告状,他会怎么说?2.龙王告状以后,父亲会去责问哪吒,哪吒在父亲面前是怎样辩解的?
我们读读这一段课堂实录:
师:假如你是龙王,找到了哪吒的父亲李靖,你会怎样?
生:去告状。
师:你帮龙王想一想,怎么“告”才能让李靖相信是哪吒的错?
生:李靖,你的儿子哪吒犯了滔天大罪!他一摆混天绫,就使得我的龙宫摇晃起来;他一扔乾坤圈,便把我家夜叉打死了;他一抖混天绫,还把我三太子的原形逼了出来;最可恨的是他还把龙筋抽了出来。赶快把你的儿子交给我处置!我要将他碎尸万段!
师:你这么说,我就奇怪了。我的小孩哪吒才7岁啊,怎么会打死夜叉和三太子呢?
生:你不知道啊?他有两件法宝,一件是混天绫,一件是乾坤圈。
师:那他怎么会到大海边去,怎么会把龙宫搞得鸡犬不宁啊?
生:他干坏事,我什么也没干。(众大笑)
师:你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自露马脚!(众大笑不止)
生:哪吒把我的龙宫摇晃得快塌了,派出去的夜叉又被他打死了,还把我三太子的龙筋抽出来送给你做成了腰带。(师插话:哪吒还来不及送呢!)所以你要把他交给我,交给我处置。不然,我要上玉皇大帝那里告你!
师:龙王是这么说的,那么作为哪吒的父亲,他相不相信?
生:不完全相信!他马上会去问哪吒的。
师: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会怎样说这件事?
生:父亲,你知道吗?龙王父子常常为非作歹,老百姓都不敢下海捕鱼了。我只不过是在海边洗个澡,就出现一个怪物,他举起斧头便砍,我没办法才打了他,但不知道怎么的他死掉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也没办法,不小心又把他打死了。
师:两个“没办法”,责任都在夜叉和三太子身上了。但你说得不太清楚,还能讲得更明白一些吗?
生:父亲,你不知道吧?这龙王父子常常兴风作浪,老百姓都恨透他们了。我在海边洗澡,也不碍他们什么事,却有一个怪物举起斧头便砍我,我一扔乾坤圈,他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只是抖了一下混天绫,他也死了。我不知道他就是三太子啊!
师:同样一件“哪吒闹海”的事,龙王和哪吒都在李靖面前讲述了一遍,这样的讲述都是对原来这件事情的转述。龙王和哪吒两个讲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讲哪吒干坏事,一个是讲龙王干坏事。(众笑)
生:龙王是告状,哪吒是解释。
师:对!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法也不一样。那么,这篇课文的编者,他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在帮谁说话?
生:帮哪吒说话。
同样一件事,因为说话的人不同,说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出的话也会不一样。这是一种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表达实践,学生不仅明白了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转述一件事情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并且还能感受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基于课文情境的转述由于叙述的目的、叙述的对象或叙述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语言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话语构建能力是一种挑战,这类表达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智慧。
三、基于问题情境的表达
许多教师在阅读课上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师生对话。但是这类对话目标往往停留在追求答问的正确,而不在乎答问语言表达的通顺和连贯,也不在乎参与对话的学生数量。因而参与的往往是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扮演听众角色,没有说话练习的机会。其实,如果教师能够改换一种思路,把表达语言的通顺、清楚及语言组织的连贯、得体作为追求目标,那么阅读课内不少问题情境可以转化为很好的语言表达练习。请看以下课例。
【课例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设计讨论骆驼脚掌、睫毛和驼峰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讨论也就结束了。一位教师改换思路,要求学生改用小骆驼的口吻来介绍自己的脚掌、睫毛和驼峰的特点,通过转述来帮助学生理解骆驼的特点。我们看教师的指导过程。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骆驼的脚掌有什么特点。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到了小红马,它会怎样介绍自己的脚掌呢?根据课文内容试着说一说。
生1: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里走路不会陷进沙子里。
生2:大沙漠里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才不会陷进沙子里。
(2)你把“大沙漠里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这层意思放进去了,说得很好。谁的本领大,能够把“小红马又细又长的脚”这层意思加进去,再来说一说?
生:茫茫大沙漠到处都是沙子,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才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如果我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那就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
生:茫茫大沙漠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如果我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又细又长,那就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里走路很方便。
师:这是小骆驼对小红马说的话,所以“像小红马那样”这句应该改成什么?
生:改成“像你的脚”。
师:对,你把这段话再说一遍。
生:茫茫大沙漠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如果我的脚长得又细又长,就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里走路不会陷进去。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骆驼的驼峰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小骆驼的驼峰有什么特点。该怎么说?
生:沙漠无边无际,多亏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
师:说得不错。谁能把“沙漠里没有水、没有食物”这层意思加进去?
生:沙漠无边无际,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多亏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多走几天也没有关系。
师:再提高点要求,把小红马的特点也说进去。
生:沙漠无边无际,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多亏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再多走几天也没有关系。如果换了小红马,即使不饿死也会渴死。
生: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走几天也走不到尽头。幸亏我背上有两个驼峰,里面装满了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好几天。不吃不喝也没有关系。如果换了你,一天两天不吃不喝,肯定走不出沙漠,就会死在沙漠里。
师:你把“小红马”换成了你,真聪明。
3.说说小骆驼的睫毛有什么特点。
骆驼的脚掌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回答“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沙漠”,答案没错,但学生表达时用的是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词语,理解力得到了锻炼,但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课例中教师追求的不仅是理解的正确,更着眼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连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从只说一层意思,到能够说出两层意思、三层意思,体现出语言表达的明显进步。学生为了把话说好,也必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这类情境说话既能让学生获得言语训练,又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有一箭双雕之功效。如果阅读课上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侧重理解的问题讨论改换成指向运用语言的表达训练,那么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何愁不能提高?
四、创造性表达
基于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课文的留白空间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表达,也是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表达练习方式。
如低年级课文《两只小狮子》,狮子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练习:
请大家想象: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说呢?
生1:“妈妈,我懂了,以后我一定会苦练本领,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
生2:“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偷懒了,我会向哥哥、姐姐们学习,练习滚、扑、撕、咬。不信?你等着瞧!”
生3:“妈妈,你说得对,我不应该天天玩,要多学习生活的本领,成为真正的狮子!”
比如四年级《月光曲》,贝多芬听了盲姑娘弹钢琴,推门进去为兄妹俩弹钢琴。他为什么推门而入,他会想些什么?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想象说话练习:
贝多芬想:________,于是他推门而入。
这类想象说话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合理开展想象,然后用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话语组织上都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样的表达练习时间不多,一般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过程进行。
【课例5】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教师设计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让小村庄里的几位幸存者回答记者的问题。
师:小村庄里的几位幸存者来到了我们中间。这位是小村庄的A村长,这位就是当初砍树最多的B先生,这位就是当初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C女士。这三位幸存者今天要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请大家发问,由A、B、C三位回答。
生1:请问A村长,你是怎样幸存下来的?
A:洪水把我冲出很远,幸亏我抓住了一棵没被砍伐的树,才侥幸活了下来,好险啊!
生2:请问B先生,当初你为什么砍树,砍了多少棵树?
B:当初我只顾眼前能过得好一点儿,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想到这样做会祸及子孙后代,我砍了有几百棵树,我有罪,我认罪。(生大笑)
生2:(继续追问)你这样做难道村长不管你吗?
B:他也砍,所以他管不了我,再说我给他送礼了,他也不敢管我,他是个腐败村长。
生3:A村长,是这样吗?
A:是,是,我也有罪,身为一村之长,不但不保护环境,还受贿,罪大恶极。(生笑声不断)
生4:请问C女士,您为什么反对砍树,而且植了许多树?
C:当时我觉得乱砍滥伐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家园受到破坏,大自然一定会惩罚人类。我看到那么多树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心里很难过,每年都植一些树。但砍树的人太多了,家家户户都在砍,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
生5:A村长,你现在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A:如果还让我当村长,我一定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制定出法规,再也不破坏环境,祸及子孙了。
生5:欢迎A村长的转变、欢迎你回到我们中间来。(大家热烈鼓掌)
生6:B先生,你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B: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毁灭是因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太差了,我今后一定向C女士学习,保护树木,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C:我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世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再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就开到这里。请大家回去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写调查报告,记叙这次记者招待会,展望新建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向环保部门提建议……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结束这堂课。
教师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完这篇课文以后的体会,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又有效地进行了表达练习。在表达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村庄被毁后召开记者招待会这一特定情境和幸存者这个特定身份进行表达。和一般的表达说话不同的是,这样的表达练习规定了具体话语情境和明确的角色分工,因此表达过程中学生的情境感和角色感很强,是一种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练习。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各种方式书面记叙这次记者招待会,弥补了课堂训练面不足的缺陷。
五、评价性表达
阅读教学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学完《詹天佑》这篇课文,有教师要求学生为詹天佑塑像旁的碑上写几句话,这也是一种评价性表达,可惜的是学生的评价往往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效果不佳。有教师设计的评价性表达练习,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具体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组织成一段连贯的话。这样评价詹天佑,学生就必须从课文中寻找材料,还需要考虑材料组织的合理、话语构建的连贯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连贯、有条理地构建话语的能力。
【课例6】《詹天佑》
1.自学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对詹天佑的印象,对他进行评价。
詹天佑()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是清朝末年杰出的工程师,工作一丝不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2.刚才大家是用一句话来评价詹天佑,只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没有具体事实的支持,因此说服力不强。怎样能够使自己表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呢?我教大家一种方法,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来印证你对詹天佑的评价。
请你从课文中寻找,哪些事实能够说明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找出来,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帝国主义争夺修筑权
京张铁路工程艰巨
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
3.请把以上材料整理成一段话,说明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要求:表达连贯,有条理,有说服力。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再交流。(学生思考,试说)
生1: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京张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那里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工程艰巨,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修好了铁路,为中国人民争了气。
师:说得很有条理。如果能把“帝国主义要挟”这层意思说进去,更有说服力。
生2: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的北部,想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后来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铁路。消息传出,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因为铁路沿线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可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提前四年修好了铁路。
师:把“帝国主义嘲笑”这层意思说进去,更能说明詹天佑的爱国。还有其他说法吗?
生3: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京张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那里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工程非常艰巨,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都想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他们要挟清政府,如果用中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铁路的修建。后来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铁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修好了铁路。
师:先说“工程艰巨”,再说帝国主义要挟,最后说詹天佑接受任务,非常好。这样说也很有条理,有说服力。
4.每个同学选择下面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观点,准备说一段话,找出课文中的材料,对詹天佑作出评价。要求说得有条理,有说服力。
詹天佑清朝末年杰出的工程师
詹天佑工作一丝不苟
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读了课文以后,你对詹天佑有什么认识?阅读课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提这样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对文本人物的评价。但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学生往往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教师一般追求的也是理解的正确,很少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出要求。课例中教师将这个评价练习设计成“在课文中寻找具体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组织成一段连贯的话”,这样的评价练习,其目标就变成了训练学生表达的连贯性和思维的条理性,既是表达训练,又是思维训练。这样一种说明自己观点的表达,在生活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类表达练习其实很多写人的课文都可以设计,当然比较适用于高年级。
以上所举的各类表达练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表达内容上都是现成给定的,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内容,而不必另起炉灶自己寻找表达内容,其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话语的表达上,让学生集中注意思考怎样构建话语,怎样把话说清楚,说连贯。
我们认为阅读课的表达与作文课的表达其功能应该是不同的。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课上学生是用昨天的语言来表达昨天的思想。因为学生作文时使用的都是已经掌握的并且非常熟悉的词语、句子,那些不很熟悉的词语、句子,即使学过并理解其意思,但如果从来没有运用过,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因而作文课上的表达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那些新学的但不那么熟悉的语言材料,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基于阅读的表达练习。利用课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新学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比如复述课文或转述课文,比如“说说小骆驼脚掌有什么特点”,“介绍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对詹天佑作出自己的评价”,等等。在这类复述、转述或情境表达练习中,会出现大量的新词新句加入的现象,这对学生今后在其他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些新词新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设计阅读课的表达练习时,要尽可能减少表达内容上的障碍,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去自觉运用课文中新学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