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职业教育 计算机专业改革 职业方向
一、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职业教育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而我们的中职毕业生,除了打字外,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了,说好听点是“通才”,所有皮毛都懂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什么都不会。如果电脑公司同意录用中职毕业生,那也要重新培训。“职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专门化,也就是它的课程设置有单一的目标,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深,所培养的人才是“专才”而不是“通才”。社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行业需要专才,我们就培养专才,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才有生命力。要让中职计算机专业“永葆青春”,就必须接轨市场,接轨职业,使“课程设置职业化”。
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关系的,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已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也是各具特色。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莫过于计算机技术,真可谓日新月异,再加上我国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使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专业教学框架陈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随后又出现了重办公应用的现象,毋庸置疑,计算机的普及首先要得益于它在日常办公自动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但由此又导致计算机应用教学步入办公应用的误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表现尤为突出。
2、计算机教学异军突起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不同门类的计算机认证和考试,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而社会上各类计算机培训班的发展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行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弊端。
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专业教学的困境
随着职业准入制度的推行,计算机专业门可罗雀,甚至出现学生断档,但是一些地方职业教育中心的计算机专业却一片形势大好,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就业渠道不畅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所以我们要在保持就业渠道顺利的前提下,深究教学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形势。
面对就业市场压力和计算机教学实际情况,如何才能保持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的稳定发展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专业架构是否完善就成为关系我们关于计算机专业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按照就业导向和职业准入制度原则,我们认为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改革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才能理清思路寻找到正确的实施性方案。
1、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计算机及其相关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和优化素质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实施职业化教学改革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毕业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增强社会适应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具体计算机职业培养方案设计为:
第一阶段:专业基本素质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占用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和第二学期的部分时间,主要开设素质课程。该阶段结束后,应通过基本素质综合考试,这一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人社部门组织的职能认证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计算机基础阶段的考试,为学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占用第二、三、四学期主要学习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学生可按照能力方向选择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方向大致分为:①计算机应用技术②计算机发展技术③计算机网络管理④计算机信息管理⑤计算机游戏开发⑥计算机艺术设计。该阶段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关键课程要做课程设计。本阶段的专业能力培养可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认证考试相结合。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阶段。即校内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分项目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中,也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按照公司、网络等编班教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再配合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完成2-3个项目,学生必须学会项目或方案的论证、招标、规划、设计、实施、总结等过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素养、人品的培养。
第四阶段:专业技能实习训练阶段。即校外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社会适应能力,占用第五、六两个学期。根据第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实际锻炼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学校可通过学生综合实习报告进行考核。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特长。
3、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架构设想
中等职业教育本身也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相关专业的课程框架,我们就要立足能力培养,放眼素质养成。
(1)加强素养:加强素质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让学生有更广的知识面,更高的素养,更深的基础。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 的课程结构体系,将语文、数学、英语纳入“加强素养”的素养课程行列。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一些“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试想,如果我们在设置“电脑艺术创作”课程时,只安排Photoshop、CorelDraw、3DS Max、 After Effects、Dreamweaver等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而废弃上述的“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那么,学生还能获得多少艺术素养呢?学生所设计的“作品”会有多少“艺术”含量?所以,更宽泛的基础、更深厚的素养是促成学生可持续、终身发展的源源不断的泉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之外,中职学校还要加设“专业修养课”!
(2)灵活模块:“计算机”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看,一个普通人是不可能掌握计算机的全部技术的。素养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灵活模块”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它是灵活的,可选的,是与学生个性相吻合的。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情况,把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教育切分割成如下几个专业模块方向:
[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包含计算机英语、文字录入、word(或wps)、Excel 、PowerPoint、电子邮件收发、应用公文、常用工具软件学习、打印机复印机维护等课程。
[2]计算机艺术设计模块:包含素描、色彩、平面结构、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数码影像处理与应用等课程。包含立体构成、摄像艺术、3DsMax、Director、数码影像处理与应用等课程。
[3]计算机发展技术模块:包含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编译原理、C语言基础、C++语言、VC++程序设计、VB语言编程、HTML、XML、ASP、JAVA等课程软件技术和包含数字逻辑电路、低频电子线路、单片机、自动控制、Protel99应用等课程的硬件技术。
[4]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包含组网技术、网络安全、Linux、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工具等网络工程课程和、网页设计、Web程序开发、网站规划与维护等课程。
[5]计算机影视制作技术模块:包括AE、PR、Cool Edit、TMPGEnc(或realproducer Plus)、Nero课程。
[6]计算机游戏开发模块: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课程及其测试技术课程。
当然,每个模块都相对独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一些共有的“素养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和职业修养课程)”、“知识课程(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程(活模块技能实践课程)”等三部分组成。
(3)强化实践:这里的实践是指综合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市场知识、交流知识和社会实践等内容的实践,而我们一般所讲的“实践”其实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操作”,仅指计算机本专业的东西而已,主要体现在校内与社会实践活动中。
(4)注重整合:传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分天下的格局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我们将“文化课程”与“专业修养课程”统统纳入“素养”行列,这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的整合。
(5)教学模式: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应用(或仿真应用)驱动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能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群体协同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交接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决心,可以加深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的结合。
4、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
按照市场需求状况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划分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游戏和计算机设计六个专业方向和十一个职业方向。其基本架构如下图所示:
一个完整的中等职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架构就是基于职业方向的教学框架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整合与研究是实践上的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认识以及各学校具体情况的不同,不一定适用所有学校。课程框架的局限性和不足有值得商榷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同仁给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3.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论文作者:朱微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课程论文; 专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阶段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