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基于共生教育理论下青少年教育扶贫共建模式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为例论文

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基于共生教育理论下青少年教育扶贫共建模式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为例论文

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基于共生教育理论下青少年教育扶贫共建模式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为例

严耀燕,刘浩,冯健秋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摘 要: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农村与城镇结合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在四点半放学至家长六点下班的空隙,面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小孩等弱势青少年群体,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是“四点半课堂”立意所在。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经过六年多的实践探索,在共生教育理论下开展对青少年教育帮扶共建模式的探索,并提出了校校共建、校社联盟、政府购买服务、社工服务、“互联网+”教育等联动共建模式,合力助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共生教育,教育扶贫,共建模式,四点半课堂

“四点半课堂”项目由小学生下午四点半放学而得名,指在四点半放学至上班族家长下班接小孩的“管理真空”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赴小学和社区免费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小孩等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科普教育等教育帮扶活动。“四点半课堂”是一个家长、小学生、大学生志愿者、学校、社区、政府多方共生的公益项目。它解决了家长接小孩空档时间学生难于管理的问题,开设的课堂内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志愿者从教育帮扶活动中得到实践锻炼增长了才干,加强了学校、社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1]

一 “四点半课堂”概述

(一) 项目背景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于2013年启动,项目以“奉献社会、服务地方、共同成长”为宗旨,遵循“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解决家长接送小孩的难题为目的,组织青年大学生在小学“四点半”放学至家长下班接小孩的空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减轻上班族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压力。项目已持续实施了六年之久,先后赴石棠小学、宽畅小学、北辰社区等10多个乡村小学和社区开展教育帮扶活动。这一校地合作、多方共赢的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连续4次获自治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2014年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陆徵祥的名字,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作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的身份。他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是新教徒,母亲在陆徵祥八岁时病逝,父亲陆云峰是传教士。陆徵祥从小深受虔诚的父亲的影响,父亲作为他的启蒙老师,以《新约福音》作为课本。后进广方言馆学习法文,之后进入北京同文馆继续学习。毕业后开始在外交部门工作。

(二) 项目意义

项目具有多方共生融合的意义。一是加强校地合作,按照“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资源优势,合理利用高校科研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二是有利于创新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载体,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小学生潜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和习惯,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三是有利于创新大学生育人载体和途径,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实践运用的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的水平,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三) 项目现状

“四点半课堂”从2013年在玉林市石棠小学挂牌成立,至今已持续开展了六年。服务点从小学拓展到社区,从玉林市拓展到周边的县市区,从城市拓展到贫困乡村,先后在7个小学和3个社区开展教育帮扶。“四点半课堂”的发展总体是往前的,但经费问题成为制约项目长期运作的主要瓶颈。由于是公益项目,没有财政来源,课堂硬件设施的购买、志愿者往返服务点的交通费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教学质量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其次,项目缺乏稳定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监督、志愿者和孩子缺乏安全保障也是制约“四点半课堂”发展的难题。

二 “四点半课堂”运作模式

以讲座、图片展示、游戏活动等形式开展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的基础教育,针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相关问题进行教育和解答。

“五化”运作模式即:1.组织化动员,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大学生社区服务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将“四点半课堂”列入校地合作框架的重要议程,积极筹划、主动对接。2.合作化发展,携手有服务需求的地方小学和社区共建“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扶活动。3.制度化规范,完善教育管理、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等制度,并从高校学生发展资金中给予志愿者保险和交通补助等措施,为项目推进提供保障。4.课程化培训,通过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和一般培训与个体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邀请校内外专家、老师为志愿者培训,强化实践服务的专业能力。5.基地化建设,与农村小学、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等服务点建立示范点和基地合作协议,合力推进服务基地的长效机制[3]

“大手拉小手”寓意大学与小学携手共建、共育。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多“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义务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四点半课堂”志愿者有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的学科背景,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需要实践平台、实习基地去提高师范生技能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为做一名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民教师打好基础。而小学为了解决四点半放学至家长下班接孩子的空档期学生的教育、安全和托管问题,需要一个集教育、托管于一身的志愿服务组织。因此,构建“大手拉小手”、“大学+小学”的联动育人模式,无疑是一个共生共赢的好事。

表1中给出了该土质心墙堆石坝各个分区材料的渗透系数,本次计算采用已知水头边界,上游坝坡面按正常蓄水位施加,下游坝坡面按相应的尾水位施加。

三 “四点半课堂”服务内容

根据青年少年兴趣爱好的需要,开设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绘本阅读、手工课等兴趣班,挖掘青少年个人潜能,培养各方面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另外10例患者均接受MRI扫描诊断,使用超导型MR扫描诊断仪,颈部线圈总共有8道,钆双胺作为MRI扫描对比剂,0.1mmol/kg的钆双胺总药物剂量为2.0ml/s,从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处注入。

生活在狼群里,就应该去做狼,这句话是你说的,他们骗了你,你就应该去骗他们。像你这样的窝囊废,就该戴一百顶绿帽子。还想让我跟你回去,做梦去吧。你这个大骗子。

(一) 学业辅导

辅导小学生按时、高质量完成学校作业,对小学生课后作业如语文、数学、英语小学课程等进行专项辅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 兴趣培养

“四点半课堂”在服务内容上充分结合了第一课堂的教学需要和青少年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需要,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 常识教育

“四点半课堂”经过六年多的实践探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五化”和“学期+假期”的运作模式:

(四) 心理辅导

政府部门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志愿服务组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有效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四点半课堂”公益志愿服务,一是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解决项目资金运作的难题,确保后勤有保障;二是有政府作为项目发展的坚强后盾,有助于壮大志愿服务组织的自身力量和营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有利于协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五) 同伴教育

(4)桥面伸缩缝胶皮完全开裂,墩顶处有明显渗水现象(5)现场调查发现:桥梁右侧第20跨外侧有1处料场,砂场面积约1 000 m2,黄沙堆高度约6.7 m;重约6 000 t。

(六) 科普教育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发明、科学游戏等方式,展示、启迪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四 共建模式探索

(一) 构建“大手拉下手”校校联动机制

“学期+假期”指在大学生志愿者、受帮扶小学生上学期间和寒暑假期间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学期期间,小学生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家长还没有下班,从而存在家长接送小孩困难的问题,急需集教育帮扶、免费托管、兴趣爱好培养于一体的志愿服务组织。在寒暑假期间,“四点半课堂”进驻由村民和家长发自腾出住房建立的“志愿者之家”,开展为期半个月至一个月的驻村教育帮扶活动,为亲情缺失、缺乏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送去知识、关爱和欢乐,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寒暑假。

通过心理团辅增强小学生们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互帮互助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能力。

(二) 构建“大学生公益+政府购买服务”U-G双轮驱动

加强与留守儿童、学困学生的沟通交流,协助他们面对和解决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鼓励他们乐观向上,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4]

2)对晋元庄路口与阜石路路口之间的行人过街,其信号灯放行时序与下游阜石路路口东西直行相位相同,此时南北方向车辆因处于排队状态,因此行人过街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当南北向车流获得通行权,行人过街处于红灯状态,因此减缓了行人过街对直行车辆造成的影响.

(三) 构建“四点半课堂”+“志愿者之家”校社服务联盟

社区是“四点半课堂”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场地。一是社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室、会议室等基础设施和场地,便于开展系列教育帮扶活动;二是社区是居民众所周知的活动场所,便于集中青少年,设施较安全,家长较放心。三是在加强社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家园方面,公益组织的加入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志愿者之家”是由社区居民为了自己小孩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自发腾出自家住房筹建的志愿者宿舍,为在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期间的为志愿者提供免费住宿。构建“四点半课堂”+“志愿者之家”校社志愿服务联盟,形成高校与地方社区联合共建的长效机制,将有助于社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与玉林市北流罗政社区成功的构建了校社服务联盟,该社区成立的“志愿者之家”为寒暑假志愿者驻村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学期+暑期”志愿服务全过程[5]

(四) 构建“社会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工服务模式

“四点半课堂”是由大学生自发组织、团委老师管理的志愿服务项目,暂未登记注册,没有独立法人,志愿者均是本校学生,这样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在社会上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构建“社会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模式,把高校自发组织的“四点半课堂”升级为社会公益组织,不仅使项目向更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也将有助于凝聚和发挥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教育公益事业的共生。社会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热爱教育公益事业的上班族,她们可以在周末、假期或者上班的弹性时间,与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四点半课堂”的教育帮扶活动,一起呵护青年少的健康成长。

(五) 构建“互联网+四点半课堂”教育在线平台

在信息科技时代下,“互联网+教育”正在改变人们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互联网+四点半课堂”教育在线平台是在线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拓线上服务平台,主要业务有以下几方面:

1.项目宣传和发布信息。打造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官方传媒,对项目开展的情况进行有效宣传,并发布相关教学服务信息,如服务内容、服务地点、招募志愿者、活动日程安排、合作洽谈等信息,方便大众在线了解项目。

2.提供线上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玉林师范学院的师范专业优势,通过全国、全区毕业优秀校友资源,挖掘、整合小学相关专业的慕课、“四点半”微课堂、教育影视作品、习题库、延伸阅读等内容,为青少年提供在线教育资源,拓展线上“四点半课堂”传播体系。

砌筑筒身前,应检查基础轴线尺寸,并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确认。同时对基础部分上表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在烟囱基础顶轴线上立好4根皮数杆,根据皮数杆最下面第1皮砖的标高检测水平度偏差。若水平度偏差>20 mm,采用1∶2水泥砂浆找平。找平层厚度>30 mm时,必须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比砖强度等级高1级)找平。

3.搭建在线互动平台。把项目管理单位、志愿者、小学、社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和人员零距离串联起来,搭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共商共议项目发展,发挥教育合力,促进教育共生[6]

五 结语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作为一个公益教育帮扶项目,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一份关爱、一句叮咛、一次陪伴,就有可能汇聚成一份力量和希望,照亮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小孩前行的方向。“四点半课堂”项目在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更广阔的共生育人模式。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窦金玲.四点半课堂中儿童多元化需求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 张智辉,林昂婵.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基于深圳Z社工机构M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实践[J].青年发展论坛,2018,28(04):68-77.

[3] 赵迎香,邹艳,王庆.关于“四点半课堂”的运作反思——以长沙市廖家湾社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3):34-35.

[4] 耿慧亭.德州市小学“四点半课堂”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8.

[5] 操坤.浅析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四点半课堂”现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6] 李稳奘,任少君,李振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教育扶贫路径探索——以武汉东湖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8):284-285.

本文引用格式: 严耀燕,刘浩,冯健秋.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基于共生教育理论下青少年教育扶贫共建模式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3):214-21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1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玉林师范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点半”扶智教育》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606052)

作者简介: 严耀燕(1985-),女,硕士,讲师,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刘浩(1998-),男,本科,就读于玉林师范学院。冯健秋(1983-),男,硕士,讲师,玉林师范学院团委书记。

标签:;  ;  ;  ;  ;  

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基于共生教育理论下青少年教育扶贫共建模式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