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财政政策展望_国内宏观论文

99财政政策展望_国内宏观论文

99财政政策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对扩大内需、实现全年经济增长7.8%,起了重要作用。

1999年的帷幕已经拉开,今年财政政策取向如何,将突出哪些要点?这仍是各方面十分关注的问题。

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财政职能、当前经济形势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到在1998年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之后,对企业、民间的投资虽有所拉动,但效果尚不够显著;居民消费虽有回升迹象,但也还未走出低迷;特别是外贸出口在1999年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在下降——所以今年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以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来进一步释放1998年政策的潜力和强化财政政策反经济周期的效果,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全局服务。依此基本取向,并考虑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的协调衔接,在此试对1999年财政政策的要点作如下几点简要的展望。

1、“反周期”调控操作,扩张性取向不变。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中国经济运行基于“自然节律”的周期波动趋于明显。在目前所处的经济运行低谷阶段,财政政策作为市场经济下“间接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势必要坚定不移地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作扩张性的“反周期”调控操作。只要经济景气还未回升到(并相对稳定到)接近中位的水准,市场预期还未普遍由看淡转为看旺,扩张性政策调节的取向就不能改变,并要审时度势保持调控措施必要的力度,掌握好各方面具体措施的优化组合。基于此,1999年财政赤字规模不会小于上年,国债发行规模也不会低于上年年初安排数额。

2、实施重点和操作方面,将作微调。1998 年积极财政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大规模举办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定了农田水利、交通通讯、城市公用事业、国家储备粮库、农村电网、经济适用房等六大方面重点。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通盘考虑,1999年的投资重点,可能将会向兴办基本农田水利、防治环境污染、建设一般民用住宅等方面适当调整并更为收拢。同时,将要针对现实问题,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严防挪用,加快资金到位速度,并努力改进工程设计,提高施工质量,以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在为政府筹集投资资金的国债手段的运用方面,也会酌情作出一定的合理化调整。

3、退出“越位”,填补“缺位”,积极调整和探索财政职能。 随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调整,财政将在一般竞争性的生产建设领域“淡出”,其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将被更加强调和重视。而且随市场、体制、技术条件的变化,诸如教育、医疗保健、公用基础设施等“准公共产品”的两重性质将带来许多新探索、新开拓的空间。比如,今后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财政系统在如何更有力地支持教育及对高新科技倍加关注的同时,关于如何使政府财力与民间财力在这一领域更有效地结合运用,势必成为政策上所特别着力的一大重点。

4、“费改税”渐入快车道。 以“清费规税”为重点的政府财力整合,代表了现阶段财政政策的一个必然导向。前些年分权过程中政府财力愈益分散化及非规范化运作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并随市场经济演进日趋严重。按照“预算完整性”原则,实行政府财力整合,取消不合理收费并使税收、合理收费、使用者付费等按经济性质分流归位,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对政府行为的规范约束和对“既得利益”的调整,将随之进入更深入、更具体的阶段。1999年内,以车辆、道路收费为突破口的“费改税”,可望出台。后续改革方案的研究设计,也将抓紧进行。

5、深化改革将引出进一步的机制磨合。 财政政策是服务于发展和改革的,目前既需要作出不同寻常的短期调节,又需要掌握中长期的总体机制转换、协调与配套。财政体系自身走出困境的“振兴”,也有待经济发展、市场成熟过程中财力状况的改善和政府财力运作的规范化。在1998年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短期调节之后,深化改革方面的矛盾关系仍然犬牙交错。其中一些是财政政策仅凭短期调节无法有效化解的,我们必须更多地把希望寄托于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的配套。如何处理好短期调控政策与中长期发展和制度变革的衔接协调,将是1999年和今后两三年间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其间某些现实矛盾的进一步明朗化,可能会孕育和催生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并推动宏观调控走入更为成熟的新境界。

6、新调控方式与手段的探索。 财政政策需进入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轨道,因而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可行的间接调控新方式。比如,财政如沿用传统的将所筹资金作为拨款投入新建项目的方式,在财政基建设投资只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极小比重(1997年不足3 %)的情况下,将会明显缺乏调控效力,而以这笔资金用作贴息实行“四两拨千斤”式的调控,作为经济杠杆发挥数倍甚至十几倍、二十几倍的引导投资、优化结构的效果,就能在市场经济中“胜任愉快”。这是一个极有前景和潜力的探索方向。1998年在以财政贴息支持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已经破题,而今后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将推动这种探索向更宽广的政策性投融资领域扩展。

7、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现实生活正在呼唤财政收支管理的进一步严密化和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的接轨。比如,借鉴市场经济的经验和规范通过招标竞价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在各地正得到积极试验和推行,就是这一趋势的一个明显例证。今后从财政政策指导上看,必将对收入、支出、转移支付的各个环节与相关领域,强化这类趋于严密、规范的管理。全国人大常委会业已成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可以预计,来自立法机构的监督制约与实质性的决策参与,以及预算编制、审议、批准、执行、修正、决算全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在1999年就要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8、统一市场和企业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 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包括中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和宽广地加入国际经济竞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既定方向和动态过程。今年1月1日起,我国又一次降低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并按公平竞争取向清理“老三资”企业及不少开发区的财税优惠政策,就是上述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最新进展。随着相关措施在1999年的贯彻落实,我国统一市场的规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条件也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标签:;  ;  ;  ;  ;  ;  

99财政政策展望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