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天花板_华为论文

华为的天花板_华为论文

华为的天花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为论文,天花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难道华为会有神仙相助?你以为我们会超凡脱俗,会在别人衰退时崛起?”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2011年报“总裁致辞”中的追问,也是外界对华为的追问。

从4月23日披露2011年财报以来,这家中国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如履薄冰:销售额323.96亿美元,仅增长9.1%(过去十年华为的年均增长率为20%-30%);净利润18.5亿美元,大幅下降53%;现金流28.32亿美元,下降42.5%。

规模减速、利润下挫、现金流下降,这与2010年逆市高增长的优异表现形成落差,它让外界产生的联想就是,华为的发展也触及天花板了吗?

“回顾过去20年的历史,我们的产品在业内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是到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没有追随的对象或领先者了。”4月25日,华为副董事长、公司轮值CEO徐直军既坦然又锋芒毕露地回应了海外分析师关于华为业绩骤然减速的追问。他称,公司的核心业务已经因为电信业普遍衰退以及供应商压价等因素而减速,“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徐直军同时回应称,利润下降是华为核心业务从单一平台(运营商市场)向多平台(企业网与消费者业务)迁徙必须付出的成本,例如华为在2011年研发投入达到236.96亿元,为销售额的11%,比上年增长34%,为业界最高。徐透露,华为还要把今年的研发开支提高20%即45亿美元以支持企业网业务和终端业务的发展。他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目标”,以此来保障公司今年营收仍然能保持15%-20%的增长。

这是一个典型的“华为式”天花板问题:一个仍然保持着充沛体能和粮草的登山者,却已经到达了行业的珠峰,他未来的增长预期,只能建立在迁徙和转战第二、第三战场上。

业界用“做了是找死,不做是等死”来形容华为手机扩张的两难,这也是对华为从单一电信业务转向多元业务经营时的形象比喻。

4月25日,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分析师,徐直军在被问及华为手机未来前景时,这位一向以直爽著称的湖南人当即回应,即便华为最后不能从智能手机上赚钱,仍然可以通过芯片组赚钱。“如果我们能够从芯片中赚到钱,这也很可观。”徐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海外媒体旋即评论,这意味着华为还要进入移动终端芯片市场,并将成为高通、NVIDIA、德州仪器等公司的对手。

这是个敏感而危险的话题,而华为冲破电信“天花板”寻找下一片蓝海的努力,还将树敌无数,就如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中叫板苹果、三星总是引来围观与叫骂。实际上,无论是企业网,还是手机终端等消费者市场,已没有所谓的“蓝海”,华为在每一个市场都面临着世界上最强悍的对手和残酷的厮杀。

余承东说,按华为一贯的作风,看准的事就要血本投入,否则宁可放弃。这就是华为内部一再强调的所谓“压强原则”。这足以解释华为在业务 转型、扩张战略中的大胆和果断。

但是,华为是否有足够的体能力和耐力,来付出足够多的迁徙成本、试错的成本,挺过多元化后的耕种期,等到收成的一天?

华为真正的挑战或许来自于三方面:

一是金融去杠杆化后的资金链管理。华为2011年现金流28.32亿美元,虽然下降了43.5%,但在各大电信巨头当中,仍然为财务较为稳健的公司。只是2010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的深化,华为可资利用的金融杠杆也在受到压制。

二是“全员持股”这项华为独创的激励制度的后续作用。华为截至去年底的员工人数为14万,其中持有公司“虚拟受限股”的人数达到6万多人,在企业保持相对高速增长时,这项制度的激励作用无比强大,但是一旦企业增速下降,其作用必然被削减。未来该机制继续有效的前提必须是,公司能保持持续的增长,并且增长要大于由CPI、房价等综合社会成本上升的速度。

三是华为脱身于电信设备商的基因和出身面临的挑战。例如面向企业、终端消费者的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之路能否顺利推进?例如如何调和华为“艰苦奋斗”、讲求团队合作的东方式价值观与个体创新之间天然难以磨合的冲突?

所以,华为正在努力打破的是两张天花板:一是局限于电信领域的行业天花板,而另一张天花板,则是企业制度、文化和基因的天花板。

标签:;  ;  ;  ;  ;  ;  

华为的天花板_华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