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李岚清副总理在汨罗考察素质教育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汨罗论文,全民族论文,副总理论文,基础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5月11日
这次我到湖南来,主要目的之一是想亲自了解一下汨罗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不久前,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落实。21世纪即将到来,全世界都在思考怎样迎接21世纪。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我国有12亿人口,如果12亿人口的素质提高了,世界上任何国家是没有法子跟我们竞争的。如果我们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就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可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包袱。所以,说到底是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去过很多地方,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地方哪怕条件再差再穷,如果有素质比较高的人,这个地方也可以较快地脱贫,甚至可以致富。所以说,人的素质是最根本的。当然,我们也需要高层次的人才,高到博士、院士,但任何一个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我给北京市大学生作报告时讲,如果把在座的或者北京市的大学生都培养成博士,我们国家很多工作将面临极大的困难,都去搞科研,就没有人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了。如果把医科大学的学生都培养成医学博士的话,谁来当临床医师呢,恐怕那时医院的护士、打扫卫生的,也都要博士去做了,这行得通吗?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切实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刚才汨罗教育局的同志讲得很好,如果都搞应试教育,就是追求培养最上面的少数人,我们的社会怎么发展?面向少数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办基础教育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应试教育跟科举教育本质上没有区别。应试教育必须转轨,但也非常困难。现在口头上没有人说应该办应试教育,但是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往往还是应试教育。这个问题在不少地方还未很好地解决。
我觉得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不重视德育能行吗?有的人本事很大,业务水平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这不能认为是好的人才。只会书本知识,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不会动手,也不能认为是好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身体不好也是不行的。只有全面发展,思想健康,思路宽广,知识渊博,有组织实践能力的人,才能作出较大贡献。钱学森、朱光亚等院士都是既当领导又在学术、科技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座的几位部长,他们在校时就学到了社会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这对他们很有帮助。所以,我们要下决心推行素质教育。汨罗坚持办素质教育已历时12年,创造了可贵的经验,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学习。
第一点,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抓起,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观念。刚才汨罗的同志讲,如果没有湖南省委、省政府,没有岳阳市委、市政府,汨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认识和支持,那是搞不成的。首先是领导的认识,同时还要社会形成共识。为此,要反复宣传,取得各方面的支持、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实施素质教育,要有一个较好的大环境。现在全国大环境在逐步形成,但还谈不上完善。考大学和考重点中学,这仍是两个“独木桥”,现在同龄人中能升大学的是6-7%,为考大学都希望能进重点中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怎么来解决这个“独木桥”呢?我们已经对宏观教育结构作了规划,现在正在向规划的目标发展。到2000年,我国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把它量化,就是在占85%人口地区“普九”,青壮年文盲率在5%以下。“两基”必须实事求是,2000年前,一些贫困地区、边远的山区,还不可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一定要做到,就可能出现弄虚作假或降低标准。学生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要分流,一部分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分流到普通高中。各地要因地制宜,60-7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30-40%进入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要向职业学校的方向并轨、靠拢,仍按计划经济模式办学是不行的,要像职高那样办。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40-50%左右能考上大学,50-60%还要接受多种形式的高中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是比较薄弱的,今年召开的职教会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刚才汨罗的同志讲得很好,要让绝大部分人都能够读书,但不是多数人都去上大学。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的体系建立、完善起来,与普通教育相协调、相沟通。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普通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他有一点文化,但没有技能,因此必须经过继续培训,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没有一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他们提供培训,他就有可能在社会上闲散或又回到低一级的学校去复读,或者上中专和技工学校,浪费了教育资源。对考不取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家长的思想负担很重,学生思想负担也很重。所以要提供这么个机制,就是把办学的路子扩宽。现在不是在修路吗?路太窄要加宽,由“独木桥”变成“立交桥”。再有一点,即今后不能再人为地搞重点中学,把人力、物力、财力、捐助,全往里面投,这样势必削弱了其他学校,就会出来一些薄弱的学校,办学条件、领导和师资力量都很差。北京市的领导同志告诉我,全市有70多所“薄弱学校”,家长不放心,千方百计让孩子考重点。那么重点中学怎么招生?一个凭分数,一个凭条子,一个凭钱。三者比较还是凭分数公平一点。这不就形成应试的压力了吗?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治本的办法主要是加强薄弱学校,特别是城市中薄弱中小学的建设。改变这些学校的面貌,校舍、设备往往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校长和老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老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县里、市里、省里有那么多青年干部,能不能选拔一批经过师范院校培训后到中小学当校长、当老师,去锻炼也可以,户口不动,你把学校搞好了,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成长。所以,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大环境。我们现在正在做,而你们已经做了,不等不靠,而是在市里自己先创造这样一种环境,调整了中等教育结构,职校在校生达到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0%,还可以再高一点。路子宽了,升学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第三点,要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等。长期以来,尤其是社会和家长评估学校的标准就是一个升学率。我到一些学校去,第一个汇报的是升学率,清华考取几个,北大考取几个,升学的有多少,“状元”有几个,有的学校把高考第一名的名字用金字刻在校园碑上。我说不能刻,他们将来如何还不知道呢。你们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已坚持12年,不容易。我们好多制度昙花一现,搞一个制度出来,贴在墙上,挂在镜框里,最后都没有认真实施。你们坚持实施12年难能可贵,思路是好的,而且考核干部都是这么做的,这个作用就大了,建议再进一步研究、完善。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跟升学并不矛盾,学生全面素质好而分数差,这是很少有的,全面素质好就包括学习成绩好,而且往往是这样的。
第四点,要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对校长、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搞素质教育很不容易,而搞应试教育倒反而比较容易,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经常考试就行了。素质教育就不能这样,要研究很多的教育方法。像我们今天听的“花”这一课,老师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多少心血把这堂课备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怎样用最少的时间能教得最好,获得最佳的效果。我现在给你们出个题目,外语教学有的地方从小学三年级学到大学二年级,一共是12年,但学出来不少是“半吊子”。中国对外开放,我们的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恐怕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要改革。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强的,这个时候就要集中让他们记词汇。然后不断地阅读,不断地讲解,慢慢地就熟练了。外语教师的素质要提高,可以用电视、录音来辅导。你不能教出人家听不懂的外语,小时候发音不准,以后再纠正就困难了。所以,要加强师资培训。现在教师工资提高了一些,住房问题也解决了一些,要注意提高教师素质。这个素质是全面的素质,也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效果。
汨罗的经验,我们要逐步在全国推广。你们要进一步总结,进一步完善。你们的作法、经验我是赞成的。在介绍经验的时候,有些提法要注意。比如“七子登科”。关于教育方针原来我们提德、智、体,后来曾改为德、智、体、美、劳。讨论《纲要》的时候又恢复到德、智、体。因为除德、智、体、美、劳,还有其他的,也不只“五子”、“七子”,但这些内容都可以归到德、智、体里面去,是广义的德、智、体。这次《教育法》又提出这个问题,后来加个“等”字,即“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还有“用考试指挥素质教育”等提法请再斟酌一下,对外介绍时要规范一些。全国可能要到这里来学习,你们负担很重,国家教委要研究一下,不要增加你们很多的负担。国家教委要研究学习推广你们经验的办法,要用现代化的手段。你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你们也不要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要继续前进,不断完善,希望你们继续发展,更上一层楼。
(根据录音整理)